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吾爱文学网 -> 历史军事 -> 超级科技强国 -> 正文 第二百六十二章 张蜀生在地图上画了一条线

正文 第二百六十二章 张蜀生在地图上画了一条线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更多精彩阅读请收藏 吾爱文学网www.x2552.com

    苏德日三国大战正式打响后,苏联人步步后退,多达两千多架的老式飞机被炸毁在各个边境机场上,数千辆坦克装甲车,数万门火炮,以几百列计算的装满军火的列车,除了被炸毁,就是被德国人或者日本人缴获。

    德国及其仆从国大军分三路进攻苏联,北路直逼苏联的波罗的沿海,一边切断海上贸易,一边试图向列宁格勒推进。中路的作战任务则较为艰巨,因为他们的目标是莫斯科,暂时来看还非常遥远。而南路的德军则主要进攻乌克兰,试图夺取这个苏联的重要粮仓。

    仅仅是日落时分,在最远的距离上,德军已经推进了65公里,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数字,因为在它的背后,意味着的战果,是以每十万人为一个单位被俘虏的苏联红军。大批大批的苏联红军死在了睡梦时分的轰炸中,也有人惊醒时看到的却是端着步枪气势汹汹踹开兵营宿舍大门的德国纳粹士兵,当然,拿着枪指着他们的,还有土耳其这种穿着非常另类,平日里连给苏联红军提鞋都不配的第好几流军队。

    日本人的动作同样不慢,百万大军出朝鲜,疯狂的日本人,甚至连驻军都没有留下多少,把光秃秃的朝鲜后背留给了中国,不是他们放心中国人,而是他们实在是敢于冒最大的风险,把朝鲜丢给后续登陆的师团防守,他们认为,中国人不会冒着得罪德国人的危险,在这种‘关键时刻’釜底抽薪。

    百万日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突然进攻苏联远东地区,在庞大陆基和海基空军的空中绝对优势支援下,苏联人在远东同样遭受了巨大的损失,不过,与欧洲战场略微有些不同的是,作为苏联远东地区最大的城市之一,海参崴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这个原本在1860年之前还是满清吉林将军辖地,在更早之前,更是中国传统疆域的地方,成为了苏联人霸占下的远东桥头堡,通过它,苏联人在太平洋拥有了最重要的出海口。

    然而,正是海参崴,这个俄语称作‘符拉迪沃斯托克’的要塞城市,以昂然的姿态,无视了日军的人海进攻。要知道,如今的海参崴经过斯大林多年的重点建设,一直是沿太平洋地区苏联边境防御日本的要塞城市之一,已经成为世界级要塞,炮台密布,工事错综复杂,坑道工事如蛛网一般,而且这些永备工事还具有长期坚持作战,自行发电等能力。

    于是,当苏联人在得到战争全面爆发的消息后,甚至一直希望海参崴能够挡住日本人的进攻势头,好让远东军区能够调集有限的部队进行阻击,等待后援。

    结果,狡猾的日本人在德国人的最高指挥下,在狭窄的苏朝边境,以三路大军逼近海参崴,结果,除了留下中路军外,其余两路主力居然直接绕过了海参崴,没有对它采取任何进攻,而是每天用飞机进行空袭。

    在坚固的堡垒面前,苏联人或许可以依仗坚固的工事进行防御,但是,当日本人秘密投下了第一枚毒气弹,用来对付被重重包围的海参崴苏军时,9万多驻守海参崴的苏联红军在战争一开始就感受到了一丝丝的绝望。

    然而,不得不承认的是,苏联红军确实拥有强大的战斗力,哪怕在这种情况下也没有投降,和欧洲的情况完全相反,也许是日本人和德国人相比,日本人从来不被苏联重视,而苏联红军指挥官们却能接受向德国大军投降。

    他们或是使用防毒面具,或是用自己的毛巾混杂着坑道里的水来避免被毒气迅速毒倒。仅仅一天的时间,日军就完成了对海参崴的全面包围,在留下足够的师团密切包围这个苏联人的远东重镇后,继续向苏联远东腹地推进。

    而与此同时,日军集结在北海道的师团也已经乘船向着苏联人在远东的一个荒凉半岛登陆,向着戈尔诺扎沃茨克进攻。

    海上进攻集群将从这里登陆,并与海参崴方向的两个进攻集群一起,形成三个进攻箭头,从北海道对苏联远东腹地发起进攻。

    “中日战争,看似让日本人吃了一大败仗,但也确实让他们学到了很多东西。”

    当张蜀生得到前线传回来的确切情报,日本第一批部队就总计动用了2100多辆坦克时,都不由侧目。参谋部分析,日本人在1941年的对苏战争中,最少能够动用3000辆——4000辆左右的坦克,这是日本现有装甲兵力量的四分之三,是远远超过原本历史上,日军所拥有的装甲部队规模的。

    要知道,原本历史上,日本分心中国,军事化改革也没有完成,大批军队陷入地域辽阔的中国,而这一次,中日多年前便停战,日本更是从中国身上学到了装甲兵战术的一些雏形战术,开始重视起装甲兵部队建设,空军建设,以及步兵轻重武器的革新。光是从德国人手中就得到了许多基础性的军事技术,整体实力大为提升。

    中日停战后的数年以来,日本卧薪尝胆,以小国勇斗大国的冒险心理,在德国人的撺掇和支持下,筹备起了一台巨大的战争机器。

    整个日本拥有了4000多辆坦克,而且由于日本人原本缺少装甲部队,这些坦克都是较为新的型号,以97式轻型坦克,98式中型坦克为主,这一次用在苏联人身上就总计多达2100多辆,除去东南亚那些从中国手中大批购买的山地坦克外,日本的装甲兵精锐几乎将全部压在苏联人身上。

    远东百万苏联红军,不但要面对开战后的密集空中轰炸,还要用原本颇具优势,如今却反而有些处于下风的装甲兵团去对抗日本人勒紧裤腰带生产出来的2000多辆坦克。八年多时间,日本人用从中国身上尝到的血的教训,改变了日苏远东军事力量对比格局,完成了从世界第好几流装备水平的陆军,到世界前列装备水平的演变。

    数量上来看,苏联人的远东红军也拥有1500多辆坦克,但型号较老,优良的新型坦克,包括在中苏边境战争爆发后,紧急改装的新型号坦克,都派往了欧洲。

    于是,原本历史上,苏联人依靠着破旧的装甲兵团,在诺门坎将更破旧的日本人狠狠地碾压了一番,打的日本人彻底放弃了北上的想法。

    而这一次,日本人却发现,苏联人远没有想象中的强大,至少目前是如此,苏联人在轻重武器上不占优,在飞机和坦克上更是不占优,双方的现有主战坦克已经能够打个平手。

    苏联人唯一的优势就是遍地的重炮,这也是苏联红军用以反击,肆意屠杀人海进攻的日军的最重要武器。

    放下报告,张蜀生难以自制地笑了,自己处心积虑,为苏联人寻找到了一个‘强大的对手’,那么,接下来,不只是欧洲将上演好戏,远东地区也会有一场精彩表演。

    他已经能预见,日本人在最初的顺利进攻后,速度将越来越慢,受制于战线的拉长,补给的困难,天气的逐渐变冷,以及苏联远东红军的决死反击,在1941年年底,日本人或许已经提高到250万-300万这个庞大数字的侵略苏联部队,必将遭到同样数字,甚至是更多的苏联红军的反击。

    并不财大气粗,却真正算得上大国的红色苏联,将以他布尔什维克的无畏精神,在欧洲与几百万德军作战,在远东与250万——甚至最多可能达到400万的日军作战。

    与几乎800万的敌人开战,苏联哪怕是最终抵抗住了,还能剩下什么呢?

    这一次将比原本历史上更为凶险,或许最终可能连青少年和老人都将被派往前线。

    苏联必然是伟大的,因为人类历史上,至少地球人类历史上,还从没有这样一个国家,同时与八百万敌人开战。重工业文明与社会主义建设带来的巨大成果,赋予了苏联人大国的本钱,但这些本钱,在这场德日大火烧过之后,还能留下多少,尚是一个未知号。

    “不论如何,苏联人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日本人也不能坐收渔翁之利。”张蜀生迅速地转动起思维,思考如何将日本的战争潜力‘进一步逼迫性地开发出来’,日本可是有七千多万的总人口,能够上战场的男性,少则几百万,多则能够达到德国人的动员水平,甚至按照日本人的疯狂,一旦加以有效逼迫,应该更多才对。千万皇军,或许应该好好地扫荡一下苏联人,以及美国人。

    炮灰永远是伟大的,因为他们的牺牲,同样换来了敌人的损失。

    张蜀生总有一种错觉,原本历史上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根本就是一场没有‘尽兴’的大战,无论是德国还是苏联,日本,英国,意大利,土耳其等等,都没有尽到自己的‘最大努力与付出’。

    最可恨的是美国人,坐收渔翁之利,在战争最关键的时刻加入进去,轻松动员起上千万的军队,光在诺曼底登陆就投入了300多万美军。

    然而,正是这样强大的美军,却始终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对手,没有找到一个能够给予足够反抗的对手。最终美国人不过死亡几十万,受伤百余万,完完全全是九牛一毛,却充当了世界的解放者,美国大兵与苏联红军一起瓜分了世界。

    苏联人或许不会被灭亡,但绝对会有亡国灭种的可能,苏联红军面对德日的联合进攻,有事可做了,那么美国人呢?

    那么,是时候继续考虑,如何先消耗一些美国人的力量了。

    所以,当战争爆发了一周多后,张蜀生接到报告,斯大林的特使,苏联驻华大使鲍格莫洛夫紧急求见中国政府时,就有了决定。

    “委员长,鲍格莫洛夫转达了斯大林的一封亲笔信,斯大林在信中回忆了中苏间的友好关系,并且明确表示,只要能够与中国结成一份盟约,那么苏联保证在战后归还当年从中国割走的部分远东地区领土,将它们有序地归还中国。”

    外交部长刘绍齐是连夜前往南苑晋见张蜀生的,他带去的正是斯大林那封所谓亲笔信,同行的还有总参谋部长蒋百里和政务院总理周国来。

    “你们怎么看?”张蜀生望向周国来和蒋百里二人。

    周国来摇摇头,说道,“斯大林的霸权主义意识非常强,他的承诺不值得信任,战后哪怕是一平方米的远东地区,我们估计也无法从苏联红军手中接过来。从这一点出发,无论是直接拒绝,或者利用这一事件图谋其他,都是可为之的。”

    张蜀生点头,随即望向蒋百里。

    蒋百里:“委员长,我认为这是斯大林的一个缓兵之计。正如总理所言,斯大林的承诺丝毫不值得信任,而且,苏俄从我国先后割走的领土多达140多万平方公里,斯大林绝口不提确切归还哪一块,如何归还,这是典型的空口套白狼。德国与日本的疯狂进攻让斯大林看到了绝大的危机,如果中国再加入进入,斯大林唯一能做的,只有一个选择。”

    “单独与某一方媾和,然后拖住另外一方,最后集中力量消灭第三方。”张蜀生笑了笑,如果能换来中国的切实帮助,斯大林也许真地可以考虑归还部分远东地区,但是,现在的情况是,远东岌岌可危,战火遍地,哪怕是斯大林驱狼吞虎,把远东还给中国,中国又怎么会愚蠢地去和势头正劲的日军争夺。“斯大林是一个阴柔、狠辣的领导人,我们先不管他是否有诚意,想归还远东部分地区。目前最重要的是……”

    张蜀生站起来,走到书房中的巨大地图前,指着苏联领土,说道,“目前最重要的是,如何让斯大林安心地和德国人,和日本人战斗下去,而不是把戒备之心放在我们身上。”

    蒋百里三人眼前一亮,看来委员长早已有了一整套的计划。这种战略性的思路,说难不难,说简单却不简单,关键是能想到那一环,才能激活整个全局。

    张蜀生继续说道,“命令西北警备区,蒙古警备区,东北警备区,从命令下达之日起,大张旗鼓地将部署在边境上的多个野战军后撤,只留下必须的边境守卫部队。

    西北的二个机械化步兵师,两个半机械化步兵师分别后撤至乌鲁木齐一线与宁夏银川一线,蒙古境内包括第二装甲军一部在内的装甲部队后撤150公里,拱卫库伦一线,东北的第一装甲军立即南移,对朝鲜方向日军展开警戒防御,摆出警戒日军的姿态。

    同时,第9集团军与第10集团军立即以演习的名义,调防进驻广西,做好任何可能的战争准备。

    以上三大警备区,无论是举行军事演习,还是进行大规模的空军飞行训练,只要没有特别的保密需求,上报大本营后,一律对苏联人进行通报。当然,高强度的对苏警戒与侦察是不能放松的。”

    嘶,蒋百里三人不由倒吸一口冷气,都说委员长做事有魄力,没想到自己等人还是不如他敢于开拓。

    这些军事命令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告诉斯大林,中国无意北上,中国只想安心发展,中国更重视东南亚。

    周国来忍不住双掌紧握,笑道,“委员长的意思,是要答应苏联人,再作出相应的动作,好让斯大林知道,我们不会进攻他们。”

    张蜀生坐回位置,点点头说道,“不错,答应斯大林,我们同意他提出的关于战后远东地区问题的主张,并且明确表示无意于这场全面战争,告诉斯大林,我们是爱好和平的政府。

    即便他不会相信中国对苏联毫无企图,甚至会充满戒备,但是,只要我们做出这样一个姿态,苏联人就能更安心地和德日作战。

    而且,我们确实不会打扰他们的战争,战争才刚刚开始,中国为什么要急着加入进去呢?让他们安心打,还没到时候,就应该离战争远一些。他们要承诺,我们就给他们承诺,他们要和平协议,我们就和他们签订和平协议。

    在强大的战争机器面前,这些东西就是一张废纸,但它们却能让斯大林更安心地指挥整个苏联与德日作战。”

    众人又是一番商议,这才决定由刘绍齐于第二天约见苏联驻华大使鲍格莫洛夫,明确表示接受斯大林的建议,但要求苏方以条约的形式将这种战后承诺约定下来,并且,中国政府将提出包括海参崴在内的几个重点远东地区的归属问题,作为谈判条款的交换,中国可以在中苏战时友好关系中做出更多的贡献,什么都可以谈,大到订单式地生产苏联制式的飞机大炮,小到出口面包、白酒、牙刷肥皂,都可以谈,漫长的边境线,中国可以提供给他们许多需要的东西,只要他们用足够的黄金和贵重资源来交换。

    战争不应该影响贸易,尤其不应该影响中国的贸易。

    张蜀生最后留下了蒋百里。

    “委员长,现在我终于明白,你为什么要让大本营秘密制定关于进攻越南的计划了。”蒋百里兴奋地说道,刚才张蜀生亲口说的调第九和第十集团军进入广西,证明了越南计划实施在即。

    张蜀生:“不错,这并不是单纯的欺骗苏联人,我们对于东南亚虽然是持放任的态度,但不代表我们就要完全放弃。这是我决定调集第9集团军和第10集团军进入广西的真正原因。

    英法与日本在东南亚的交战,必将以缅甸南部和越南,柬埔寨,泰国等地区为重点战场。日本人需要那里丰富的资源,包括橡胶和石油等在内的战略级战争资源,同理,英国人和亡国的法国远东军也需要。”

    “委员长说的是,我们自然也是需要的。”蒋百里却是一直知道东南亚的重要性的,不然,英法不会早早地盘踞在那里,而日本也不会在占领印尼后,加快进攻越南。

    战争打的是资源,日本需要资源来武装更多的军队,中国也需要。

    “不错,这次的东南亚计划,我给你交一个底。”

    张蜀生走到旁边的世界地图面前,拿起一支红色的笔,大手一挥,在东南亚地图上划了一道,语气坚定不容违背地说道,“这一条线以北,必将在1941年底,属于中国。”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