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吾爱文学网 -> 都市言情 -> 寻道笔记 -> 第九十四章 四诊之首是为望

第九十四章 四诊之首是为望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CTRL+D 收藏:吾爱文学网www.x2552.com,享受更多精彩阅读

    李煦宁一行赶至药膳坊时,内里已有不少人候于此。

    待人来齐之后,那药王山张道长行至厅内乾坤八卦台处,望向众人道:“我药王山承蒙诸位同道远道而来,共祝药王爷孙真人之圣诞。感召我华夏道医之艰楚困境,今日便于此行一场斗医大会,一为切磋探讨医术,二为弘扬我华夏道医学。”

    “客气。”

    “张道兄无须如此,这道医之处境我等有目共睹。”

    “不错......”

    李煦宁随意打量着各道派道士,天下道派分有二大道,北全真南正一,此二道之下教派林立,各自归属于二道之内。钟祖离权、吕祖洞宾之钟吕金丹派下分作丹鼎派南、北二宗,“南北五祖”由此而来。

    北宗即是北宋王重阳祖师所创的全真教,五祖分是东华帝君王玄甫、正阳帝君钟离权、纯阳帝君吕洞宾、纯佑帝君刘海蟾、辅极帝君王重阳。南宗则是北宋张伯端祖师所创的南宗,又称紫阳派,南五祖为紫阳真人张伯端、杏林翠玄真人石泰、道光紫贤真人薛式、泥丸翠虚真人陈楠、琼炫紫虚真人白玉蟾。

    后全真教得元帝支持,南、北二宗合一,统称全真。元时又合并了真大道、楼观道与部分净明道,终成唯一丹鼎大派。全真七子各传一派,统称七真派,分有邱处机之龙门派,刘处玄之随山派,潭处端之南无派,马钰之遇仙派,王处一之嵛山派,郝大通之华山派,孙不二之清静派。明时再有张三丰真人所兴武当派,陆西星所传内丹东派,清嘉、道间李西月所传内丹西派,盖皆属全真道之旁系。加之其余之派共合为如今所见之全真道。

    而正一道则是第一代天师张道陵祖天师得太上相授所传道教天师道,又称正一盟威之道,但因天师道历经魏、晋和北魏之初,一直处于分散之中,东晋葛洪、北魏寇谦之、刘宋陆修静、陶弘景等诸多祖师推行改革,故而东晋分作南、北天师道。北天师道为北魏寇谦之,南天师道则为南朝宋陆修静,亦是上清派祖师。东晋南北朝时便出现茅山上清派与阁皂山灵宝派。

    而祖天师张道陵第四代孙张盛徙居江西龙虎山后,为道教之龙虎宗,尊张陵为“正一天师”。后经晋、唐、宋各代,各处还形成了净明派、神霄派、龙虎派、武当派、清微派等诸多派别,盖因唐宋崇道,南北天师道与上清、灵宝等道派逐渐合流,宋理宗敕三十五代天师张大可,提举三山(龙虎山、阁皂山、茅山)符箓,龙虎山正一天师遂为各道派之首。元世祖命三十六代天师张宗演“主江南道教事”。元成宗大德八年授三十八代天师张与材“正一教主,主领三山符箓”,并统领全国道教,正一道以张天师为道首,自张道陵天师起,历经两千年传自今时。

    昨日药王爷诞辰时尚有众多道派之人,今日倒是少了不少,全真七真派仅龙门派尚未离去,

    凡遇病人请符,审其病症即起大慈救人心,朱砂书符以济之,其功甚大。书时虔诚礼拜宝诰三遍。至:心皈命礼,天台得道,阁造成真,昔受东华,复转西蜀,诏命玉京金厥,位登太极仙班,慈怜拯拔于沉沦,思念普资于苦爽,葛天氏遗风显著。括苍任游罗浮,乃上修藏玉笥修理金书,大慈大愿大圣大悲,太上玉京东吴太极左营仙翁、玄省雷霆天机内相、玉虚紫灵普化玄静虚冲孚佑真君、垂恩广救慈悲大帝、度人无量天尊。又向东称念太乙救苦天尊圣号百遍,然后通白请符姓名病症。然后:敕笔书符敕笔纸咒,咒曰:

    结空成梵,真气自生,赤书玉字,八成龙文,保制劫运,使天长存,治病斩邪,万生安宁。急急如高上神宵玉清真王律令。辰文巽宫吁气布纸上方,下笔书:

    治万病符诀—治上部病符

    符咒大全咒语网-治万病符咒诀-治身体上部病符咒

    下圈祖气入:唐宏,念咒曰白意涂,再加运金光咒录涂盖。

    咒曰:上丹明台,白帝除凶,六宫明净,道化长生,百病速离去,使汝长年,上元赤子,守于黄房,摄神吸命,保于永昌。

    掐印文吁九口入

    治万病符诀—治中部病符

    符咒大全咒语网-治万病符咒诀-治身体中部病符咒

    下圈祖气入:葛雍

    符咒大全咒语网-治万病符咒诀

    念咒涂运照前

    咒曰:中丹赤子,黄帝元仙,预晓吉咎,净肃心元,丹晶一液,保命延生,中元太乙,生镇玉堂,招魂卫生,得见真王。

    掐午字文吁气五口入

    治万病符诀—治下部病符

    符咒大全咒语网-治万病符咒诀-治身体下部病符咒

    下圈祖气入:周斌,念咒涂运照前

    咒曰:下元玄元,黑帝除灾,灵海浩涌,涛并三台,尸神灭爽,鬼妖止骸,下元生气,守其玄关,七元三一,万病速痊。

    掐于文吹气五口入

    一身有病,三部真长,总书一符作用照前齐,加用总咒:

    咒曰:东华元君,韩君降临,王府真命,保佑生灵,真气到处,永保长存。急急如

    高上神霄玉清真王律令。

    昔萨祖真人用此符枣济人,或书竹叶桑叶上煎汤吞服或书符,普济世人,广积功行。

    道家的医道既派生于世俗之中医学,又有别于世俗之中医学.道医源于精、气、神之理,五行生克之义-

    精.气.神之理,五行生克之义,重视人与自然界的整体辩证法.辨证必求本因.内因.外因,施治也同样是本因.内因.外因整体性地调治.道医的许多技术以气为本,如果不修真,则难以体悟.掌握和运用.例如对本因的识别,对气的辨认,常道之医是难以望其项背的.我玄灵学子,大都经历了几年或十几年的内功积修,炼己有所成就,心性道气初具,内部精气神充沛,在此基础上学习实践道医则不难.只要掌握了诀法,“玄门学医,笼中抓鸡”,此言即非虚语.-

    传统中医的望、闻、问、切,合称为中医的四大诊断技术.在古代,由于习医者是师传徒受,以内功为基,习医者大多数都知气识色,“望而知病”,或者知其概貌事属常规.望诊是一件最关键而且也是最基本的技术,所以将“望诊”列为四诊之首,习医者内修精气神,同时必须精熟此术.-

    现代中医的望诊,由于师者不知,学者不识,望诊技术早已凋零不全,空存其壳。反而精研于四诊之末,以切诊为四诊之首,以脉诊为根本法。世人只知中医诊脉,而不知其它绝技,真可谓文化承传中的遗憾。春秋时期的一段《扁鹊见齐恒公》,成为医学界的千古绝唱,今人视之为神话,以为扁鹊所饮的“天池之水”是身外之物,不知此乃身中之物,莫能外求,岂不悲哉!人类越发展越趋向于外求,甚至将内求视为异端,数千年延传至今,精华日减,望诊仅存于皮毛,绝技隐于山林。熙熙攘攘为智日增,中医学的教育也趋大势而附外,弃离阴阳离五行,远距传统中医立学之本,日见疏远。动摇中医学的根本,传统不承,发展的结果必然是四不象,灵魂弃走肉何存?内修遵道,实为歧黄的灵魂,今日之医学教育,不研修《道德经》,不深究阴阳五行理论,医德日见滑坡,德不存则道无生,道中绝技必然退隐于山林。玄灵学子尘中修真,大隐于市,道术相扶是必然,掌握一定的技艺益于乐道。吾愿为渺渺冥冥为道日损者书,愿更多修德者掌握道医,杏林春色满人间,为苍生造福.

    第一节面部气色诊断-

    望诊,分为眼望和心观两大层次,一般内修者只能掌握双眼之望诊.望形分析五脏六腑的盛衰,掌握生命力强弱的总格局;望色望气的生灭.散聚、深浅.浓淡变化,诊断疾病的生成与转归.修炼有成、心中无物者,则可以达到心观而诊,一眼望穿,洞察脏腑,观人如翼.近望其身,远观其因,本因、内因、外因一望而知.-

    我们先讨论道医学中一般的望诊技术.道医学重视天人合一观,人与自然和谐而统一,自然是一个巨大的外环境,而人体则是一个缩微的自然天地.自然界有太阳、月亮光照万物,人体上有双眼视外观内;自然界有四季的交替变化,人体有四肢的运动;自然界有金石点缀大地,人体上有筋骨支撑形体;自然界有山川耸立显秀,人体有五官均称透美;自然界有金、木、水、火、土五行,人体内有肺、肝、肾、心、脾五脏.人生于自然天地之间,不出五行之外.肺金、肝木、肾水、心火、脾土,各有所对应性的属性,五脏是生命形体的根本.五脏外窍于五官,鼻、眼、耳、舌、口五官是五脏的外苗.面部五官气色的显现,都是内五行生机变化的结果.欲知健康和疾病,就要掌握五行变化之机。欲识疾病的吉凶,就要了解五行生克变化的机理。理论上整体掌握,细微处辩证分析,灵活应用五行理论,才能全面掌握望诊的技术.-

    望气色是一门专门的精深的学问,世间各种各样的异术,惟有气色最能反映它们内在的性质,凡事物能望透其气色,则不难识穿本来面目。常人的眼光,一般难以观察真实和准确的气和色,特别是气的变化。前人常言“望色容易观气难”,其实望色也非易事,色乃万物之苗,是万物外在的显现,透过色就能知其实质。望色观气必须经过师传,得诀后再经修炼,才能掌握方法。并且在临床工作中灵活运用,不断地积累经验,才能判断准确,不至于错谬.-

    五色之中,红赤紫色,属火,它是心之苗;青色属木,是肝之苗;黄色属土,是脾之苗;白色属金,是肺之苗,黑色属水,是肾之苗

    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