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吾爱文学网 -> 历史军事 -> 壮哉大唐少年郎 -> 第544章:特赦

第544章:特赦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CTRL+D 收藏:吾爱文学网www.x2552.com,享受更多精彩阅读

    “请坐!”

    甘露殿!

    李世民高坐殿前,见房玄龄、杜如晦、魏征、秦风因召而来,便请四人入坐。

    “诸公,事情已经过了这么久,侯君集的处罚也应该有个结果了。”李世民右手食指一下一下的敲着案几,目光不住的在他们三人脸上移动。

    房玄龄、杜如晦两人互望一眼,各自不语。

    “陛下,侯君集为了一已之私,犯了死罪,理当受到严惩。否则,人人效仿,律法将成一纸空文,若不严惩,如何以正国法?如何让天下人服从?”

    魏征!

    律法的坚定维护者,站了出来。尽管与侯君集关系不错,可公是公,私是私,公私分明向来是魏征的行事风格

    他欣赏侯君集的才华不假,可是侯君集的人品让他很失望。

    杜如晦沉吟了片刻,亦道:“陛下,不管侯君集以前有多大的功勋,但侯君集触犯的是国法,法不容情。不管有何道理,不管有什么原因,都无法改变侯君集的犯罪事实。国家律法不能成为个人满足私欲的工具!”

    “你怎么看?”秦风扬了扬下巴,露出了莫名所以的神色。

    “这不是好事……”秦风沉默了片刻,悠悠的叹了一句。

    “何以见得?”房玄龄追问。

    “是不是好事,要看用什么标准去衡量。”秦风忽然眼神一眯,脸上浮现一抹于年纪完全不相符的深邃。

    “约束人性有三个阶段,第一,是律法,也就是我们说的规则,这是凌驾于人性之上的准则,强制约束人的行为。”

    “第二,是道德,这是源于人性自身,用人性来抑制人性,依靠集体、社会、世界的目光和口舌来约束人的行为。”

    “第三,是信仰,自我约束的最高准则,无需旁人监督,不用律法加持,仅仅依托自身对信念的追崇,自己约束自己。”

    秦风慢悠悠的说着,语气平淡。

    “当信仰崩塌,拿什么去醒悟?当道德沦丧,用什么去衡量?律法,只有律法,只有律法才能强制人们去遵循社会的法则!这就是律法存在的意义了。”

    魏征捊须而赞:“精辟!”他接着说道:“枉顾国法而不治的后果是律法体系的崩塌,还请皇上莫要因功废私,自从我大唐建国以来,从未发生如此恶劣事情。若因为私事,人人都可以为了一已之私而出卖重大军情,那国法何在,大唐的纪律何在?””

    魏征这番话可谓锵锵有力,掷地有声,一字一句,说的是唾沫横飞。同时,在秦风看来也有些咄咄逼人。

    “魏大人言之有理!不过,凡事都有一些意外嘛。”秦风本来对魏征的印象不是很好,但此刻却觉得他没有那么讨厌,这种法律坚定的维护者在21世纪已近绝迹了,不管他言辞如何,但是他都值得尊重。

    不过为了不让李世民认为自己是反复无常的小心,秦风此刻只能硬着头皮怼上魏征,“魏大人,我来问你。律法存在的意义何在?律法存在的目的何在?”

    “自然是为何教化万民,约束万民!”魏征想也不想的如此回答了。

    “好。可是我在读书时,遇到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也是关于律法方面的事情,我就算想破了脑袋也解决不了,还请魏大人不吝指教。”

    魏征道:“请说!”

    秦风向魏征拱了拱手,道:“那晚辈就放肆了。具体的事例无需详谈,那个法,县令遇到的难题是这样的:一个人看着另一个人即将死在自己的面前,他有两个选择,一、眼睁睁的看着,让他死在自己的面前,不闻不问。二、出手相救,但如此却会触犯到律法。这人该救还是不该救,”

    “一切应当遵循律法!任何人、任何理由都不能成为犯罪的借口!”魏征毫不犹豫的说。

    “魏大人的选择是不救,因为你要守法,可是当某一天,你遇到这种事情的时候,你会向一个冷血畜生一样,站在一旁,冷眼看着那可怜的人在眼里慢慢的死去,看着一条人命在你眼前消失吗?”

    “这……”魏征也不知如何回答。

    “你刚才也说过,人命关天,法存在的意义是约束万民,是为万民某福。但因为守法,将人命视若无睹,这跟畜生有什么两样,这法当守,还是不当守?请大家告诉我!那个为了救人而触犯了律法的人应当如何处置?”秦风扫了苦苦思索的众人一眼,含笑而问。

    “你呢?如果换成是你,又当如何?”过了半晌,李承乾把问题又抛向了秦风。

    “我也不知道!”秦风笑了一笑,道:“可那个县令的解决办法,我认为值得我们借鉴。”

    “说说看。”李世民饶有兴致的问。

    “首先,县令调查事件;其次、反复思索其行给天下造成的伤害大,还是好处多,确定此人触犯律法确实是件利大于弊,当证明确凿,一切都是利大于弊的时候,该县令进行了第三步,那就是广泛的征求民意,从诸多民意里抽出千人的答案,最终,有九百多位百姓支持了救人者时,于是县令向朝廷申请了特赦,朝廷了解了事情的缘由,毫不犹豫的顺从民意,对救人者只进行了象征性物质上的处置,而后特赦了救人者,并从道德的角度上大力的宣传。话说回来,如果那个朝廷为了维护律法而重责或许杀了救人者,那么,那个国家的百姓遇到类似的事,谁还会出手救人呢?其后果又是如何?”

    抛出了两个问题后,秦风自问自答道:“后果是什么?后果就是‘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后果是人情冷漠、后果是世态炎凉、后果是见死不救、后果是相互提防与戒备……”

    “陛下,关于对侯君集大将军的处罚,臣认为不防借鉴这个法子。虽说他泄漏了军情,可毕竟没有给大唐造成什么危害,不仅如此,反而让臣轻而易举的歼灭了乌蒙部,以及阿史那社尔、执失思力的四万精兵,正是这一战,为东突厥的分裂、覆灭奠定了夯实的基础,从某种程度上说,扮演了不光彩角色的侯君集在这件事上,他是立了功的,再加上在一统天下之时,他立下了汗马功劳,故而,臣认为可以对他执行特赦。当然,为了杀鸡儆猴,为了警示后人,也应适当的进行一点处罚,要不然,确实难以服众。”

    李世民见魏征都不说话了,便长叹道:“也罢,就按你说的办,对侯君集进行特赦吧!虽说侯君集做了很不光彩的事情,可毕竟是我大唐功臣,为了避免百姓们误以为朕的心腹都是心胸狭隘、妒忌贤能之徒,此事朕也就不公布了,给他,也给我大唐留点颜面。首先,令侯君集去大唐英烈塔叩首谢罪,其次,由于他品德不端,就另外朕给他一项任务,此后五年,就让他在潞国公府里好好的学一学如何做人的道理。”

    众人听闻,暗自咋舌不已!

    原以为李世民护犊之心大作,就这样放过了侯君集,但想不到李世民会如此的下重手,心底也恍然明白:李世民并没有原谅侯君集的恶毒手段,所以秉公处理,并没因为侯君集是他的心腹重臣而格外开恩,众人均是想着:还是误会了陛下,赏罚分明的手段了。

    秦风也不知说些什么,此次算计,成果比理想中的要好上十倍,侯君集直接让他整进了监狱。虽然这并不是真的进监狱,但不能参与国事,不能走出潞国公府,这跟坐牢没有什么两样。表面上看侯君集没有受到实际意义上的惩罚,但五年的放逐,却比一切惩罚都要严厉。只要想一想就可以明白,即便是常人,将他限制在家里,足不出户,整整五年都难以承受,何况侯君集还是朝中大员。

    五年的时光,足以让他多年累积的人脉以及威信消磨的干净。几乎就是等于这些年他白忙活了。

    这李世民下手确实是重,而且重的出乎意料。虽然侯君集犯下涛天重罪,但大错也未铸成。降职应该算是极致了,如今却要受到五年的牢狱之苦,实在令人意外不已。侯君集虽是捡了一条命,其代价却是失去了一切。

    杀鸡儆猴!

    众人均是顶级智者,震惊了一会儿之后,立即明白了李世民的用心。

    大家所想的,与李世民的想法如出一辙!

    因为李世民最近确实有杀鸡儆猴的想法,这一切源于贞观元年。

    贞观元年,发生了一件事情,关于尉迟敬德的。

    当年。李世民大摆酒宴,款待朝中重臣,尉迟敬德在邀请之内。古人重视颜面,席位的高低非常有讲究的,离李世民越近,地位越高。当时有一个正好在尉迟敬德之上。尉迟敬德气得暴跳如雷,大怒不已,喝道:“你有何功,敢坐我上?”

    任城王李道宗坐在尉迟敬德的下手,见他发怒,上前劝慰。哪知尉迟敬德当即一拳打了过去,险些将李道宗的一只眼睛打瞎。

    此事在李世民心中一直留有一个疙瘩,前不久先有侯君集泄漏军情,后有长孙无忌之事大爆发,想起前事,萌生了一种感觉,觉得自己对于那些功臣、老臣,实在太好了,太纵容他们了,以至于一个个的持宠而娇,目中无人,有心整治一番。

    李世民善待功臣在历史上是出了名的好,可是好不代表他没有底线,为了避免发生旧事重演,故而执行了杀鸡儆猴的方针,很不幸,侯君集成了那只鸡。

    其实,很多开国皇帝屠杀功臣,也不全是功臣功高震主的原因,朱元璋说的一句话就很有代表性:“侯君集有功于唐,犯法当诛,太宗欲宥之,而执法者不可,卒以见诛。非高祖、太宗忘功臣之劳也,由其恃功骄恣,自冒于法耳。”

    言下之意,功臣自己作死,开国之君不得不“挥泪斩马谡”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