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書架 | 推薦本書 | 返回書頁

吾愛文學網 -> 歷史軍事 -> 超級科技強國 -> 正文 第一百八十九章 建國大典 下

正文 第一百八十九章 建國大典 下

上一頁        返回目錄        下一頁

    更多精彩閱讀請收藏 吾愛文學網www.x2552.com

    梁老漢是一名石匠,五十多歲的年紀了,發須已經半數變白。祖祖輩輩都生活在太原郊區的他,幾代人下來都沒有沾上太原這座歷史名城的光,反而生活窘迫,只能依靠石匠這門手藝找生活。

    年近古稀的他,和老伴兩人就住在太原北飛機場附近。

    “老頭子,來吃飯了,你還鼓搗什麼呢。”

    老伴許大娘今年也有四十八歲的年紀了,隔壁村的,從生下來到嫁給梁老漢,一直到現在,遠近到過的地方不過是幾里外的鄉場。梁老漢在外做石匠這些年,她就在家照顧兩個孩子。

    兩個孩子也都成家立業了,都在老遠的煤礦上干活。

    老頭子有門手藝,兒子成家立業後也不願意放下,去年更是在北飛機場忙碌了一整年,作為一名石匠,參加到機場建設中去,用實際行動支援抗日戰爭。

    “喊啥喊,你先吃,我不餓。”

    梁老漢的聲音從屋子里傳來,別看老頭年紀大,但力氣還是有的,在津京戰場形勢危急,西南出資出力建設北飛機場的期間,正是有著和他一樣的眾多人民群眾參與進去,才將一個原本很小的機場在短時間內建成了一個大型野戰機場。

    在北飛機場做活的時候,就是梁老漢這個年近古稀的石匠高人解決了不少機場建設方面,關于跑道地基等方面的問題。

    這里說是屋子,其實就是簡陋的偏房,里面擺滿了石料和錘子、鑿子、矬子等石匠工具。老人穿著一身破舊,正在一塊屋中的大石頭旁邊忙忙碌碌。

    這不是一塊普通的石頭料子,色調淡雅、紋理清晰,整個石頭料子泛出一股淡淡的晶白,細細一看,居然是一塊品相都很不錯的漢白玉石。

    這是一座以真人比例適當放大,已經快要完成的漢白玉雕像。

    而在雕像的旁邊牆上,順著梁老漢的目光方向,掛著一張大尺寸的頭像畫,畫像上的人正是即將出任新中國最高領導人的張蜀生。

    再看那漢白玉雕像,整個就是一個活生生的張蜀生,身著他常穿的那套簡單的黑色總長服,微微抬起左手,目光炯炯有神地平時前方,如同看到了祖國萬里河山。

    “喲,老頭子,你這都快雕好了啊?”

    許老太拐進來一看,幾天還只是個大致的模子,今天就基本成了,老頭子加班熬夜的雕,也算是沒白費功夫。“老頭子啊,你這雕好了可怎麼送到漢京呀?這要是運過去,得花多少錢。”

    對于老伴兒的手藝,許老太感到非常自豪,多少年了,老伴兒終于能完成一件最嘔心瀝血的作品了。

    “唉,先雕好,回頭我送到機場去,他們準能送去漢京。”

    梁老漢想起自己在機場當石工時的所見所聞,就不由憨厚地笑出來,新政府就是好啊。

    這個漢白玉像原本是他做石匠時從一座山里發現的,如今卻是派上了用場。

    新政府的官兵對人和氣,機場的人也不是那種高高在上的長官,去年孫子生病了,機場醫院的王醫生還打報告,給孫子申請了一種很貴的特效藥。

    除了這些他在機場時的親身體驗,新政府帶來的巨大變化還有很多。

    老頭雖然只是一個石匠,但卻是一個祖傳的石雕藝人。只是祖上因為石雕獲罪,到了他這一代,受制于祖訓,都只能偷偷摸摸地雕些小東西。

    看到西南打敗了鬼子,即將成立新政府,老人由衷地感到高興,決定重操舊業,為新中國的這位最高領導人雕刻一個漢白玉像。

    整個漢白玉像高有1米872,連雕像底座約有1.99米,

    “咚咚咚……”

    就在這時響起了敲門聲。

    “誰呀。”許大娘跑去開了門,卻看到村長帶了幾個不認識的人站在自家門口,老婦人雖然沒有什麼見識,但從眼前幾個人端正嚴肅的穿著來看也能猜到來者不是普通人。“村長,這是啥事呢?”

    “許大姐,我們是來給你報喜的。哈哈哈,讓縣里的同志和你說吧。”村長讓開一步,給許大娘介紹了下身後的幾個人。

    “您就是許大娘吧?我們找一下梁必成先生。”

    “請,請進,我去叫他。”見來人氣度不凡,許大娘有些結巴,急忙進去找老爺子,“老頭子,快出去,家里來人了。”

    “去啥去,沒看正忙著。”老人正在工作,頭也不回地說不去,很是倔強。而當許大娘回頭時,卻看到兩位縣里的同志已經被錘子敲打的聲音吸引到了偏房外。

    “咦?張主席的雕像!!”來人一眼就認出了那是一個漢白玉雕像,但卻不敢打擾梁老漢,向許大娘擺擺手,示意退出門外,等候梁老漢。

    直到中午時分,梁老漢雕完最後一處細節,細細端詳了幾分鐘,甚為滿意後才一伸腰,放下了手中的鑿子。

    “咦,你們幾位同志這是做什麼?”梁老漢一回頭就看到門外站了一旁人,實在想不起來家里怎麼來了這麼多人,而那些人的穿著,頓時讓他想起了西南的官員,他可是在機場見過不少的。

    “雕刻的太好了,實在是太好了,梁老先生,您真是老當益壯,做了一件大事啊。”縣里的一位帶隊官員帶頭鼓掌起來,心道這梁老漢雖然家窮人老,但一顆心卻是向著新政府。

    梁老漢有些茫然,這是怎麼回事。

    “梁必成同志,我是縣政府辦公室的洛秘書,給您報喜來了。”縣政府的洛秘書坐回椅子上,看著手足無措的梁必成老夫婦,示意沒事,打開公文包,拿出了一份紅頭文件。

    “梁必成同志︰由于您在北飛機場建設期間具有卓越貢獻,經過縣政府申請,新政府籌備委員會復核,特邀請您作為農民代表,前往漢京觀禮開國大典。”

    梁老漢手中抓著的鑿子,啪的一下就掉到了地上。

    ……

    “周子凱同志︰由于您在雜交育種領域取得的巨大成就,經過科技部申請,新政府籌備委員會復核,特邀請您作為科技代表,前往漢京觀禮開國大典。”

    “鄒樹明同志︰由于您在醫藥領域取得的巨大成就,經過科技部申請,新政府委員會復核,特邀請您作為科技代表,前往漢京觀禮開國大典。”

    ……

    “吳玉如同志︰由于您在多年的工作中表現尤其優異,並多次被評為特級勞動模範,經過蜀生公司申請,新政府籌備委員會復核,特邀請您作為工人代表,前往漢京觀禮開國大典。”

    ……

    “陳二柱同志︰由于您在多年的環衛工作中表現特別優異,多次榮獲特級環衛模仿稱號,經過市政府申請,新政府籌備委員會復核,特邀請您作為環衛系統代表,前往漢京觀禮開國大典。”

    ……

    “唐林同志︰由于您在抗日戰爭期間,多次主動積極配合人民軍隊,提供了許多重要幫助,經過軍部申請,新政府籌備委員會復核,特邀您作為軍民友愛模範代表,前往漢京觀禮開國大典。”

    ……

    “曹俊同志︰由于您在緊急時期,多次主動免費向難民發放大批急缺藥材、藥湯,經過市政府申請,新政府籌備委員會復核,特邀您作為傳統中醫文化代表,前往漢京觀禮開國大典。”

    ……

    “魏洋同志︰由于您在解放香港戰斗中表現出色……”

    ……

    整個五月底六月初,全國各地近1500名代表通過車、船、飛機等方式,紛紛趕赴漢京,準備觀禮新中國開國大典。

    六月一日,中國人民軍海軍航空母艦特混編隊抵達長江入海口,部分中小型艦艇將沿江而上,抵達漢京附近江面執行海軍軍事演習任務。

    六月二日,開國大典警衛部隊全數布置完畢,各支即將參加開國大閱兵的部隊也進入了最後的訓練沖刺期,刀槍出庫,刺刀如林。

    六月的漢京,少了幾分江南之地的雋秀,多了幾分作為新中國首都的肅穆與莊嚴。無論是原南京城還是新建的城區,都沉浸在一股即將改朝換代的喜悅氣氛中。

    從六月一日開始,全國各地十幾萬人民群眾自發前往漢京,準備參加開國大典。

    同時,各地代表,軍政代表也陸續抵達漢京。

    原本就繁華無比的漢京老城區,則有市民們自發組織進行市容清潔,十幾萬人同上街,打掃衛生,平整地面。一切都只為了在迎接新中國華誕時,讓這個古老的金陵城,以一種嶄新的面貌綻放在全球華人面前。

    舊金山,湯普森街

    “咚咚咚……”

    年近七十的顧天根是舊金山華人的一個典型縮影,從早期豬狗一樣的生活,到依靠中國人的勤勞樸實,慢慢地擁有了一個近乎人一樣的生活,再到後來政府態度轉變,各方面政策松動,顧天根開了一個中餐館,做起了以前幾乎不敢想象的外國人的生意。

    “您是?”

    當看到眼前這個陌生的黃皮膚人時,顧天根還有一些疑惑,但他能肯定,眼前的是一個中國人。這些年他捐款抗戰,將大部分的餐館收入捐給國內,希望貧弱的中國能夠多買一支槍,多造一發子彈,多殺幾個日本人。除此之外,他也對許多在舊金山落難的國人發起資助或者捐款。

    可眼前的這個華人,卻精神面貌非常好,有一種近乎宗教信徒一般的狂熱情緒。

    “請問您是顧天根老先生嗎?”

    “是的。”

    “顧先生您好,我是新中國駐舊金山辦事處工作人員,鑒于您長期對祖國進行資助,新政府特定邀請您回國參加開國大典!!”

    “這,這……”

    這是那一瞬間,顧天根原本早已老邁的心,卻忽然煥發了新春,早已離他遠去多年的祖國,似乎又在眼前浮現。

    “顧先生,祖國永遠不會忘記您們!”

    “好,好,好啊,哈哈哈……去,回去,明天就回去!就算是死,我也要回去看看。”

    除了各地代表,各民族代表。新政府籌備委員會還向廣大海外華人華僑發出了邀請。一些人因為曾經捐助過不小一筆錢給中國政府,資助中國進行推翻晚清統治或者進行抗日戰爭等,受到了邀請,雖然他們或許已經忘掉了自己幾年前曾經捐助過這樣一筆錢,但是,新政府同樣沒有忘了他們,而是組織大批人員,查證這些年接收的華人華僑捐款,爭取讓更多曾經對中華民族懷有無私感情的國人,回國觀禮。許多人,當他們或許已經遺忘了這件事的時候,卻接到了中國過渡政府工作人員親自送上的邀請函,想起萬里之外的祖國,紛紛情不自禁的落淚,堅決表示,就算是死,也要回到祖國,看看新中國的新面貌。

    同時,過渡政府在當地報紙廣泛刊登,邀請華人華僑歸國參加開國大典,希望他們能夠在合適的時機回國發展,支援即將展開的民族大建設。

    新聞第一段是這樣寫的︰無論龍的傳人身在何方,新中國將永遠是你們的母親。

    而新聞標題則是︰游子歸來兮!!!

    1933年6月9日

    早上六點整,一陣震天的警報聲在漢京上空響起,早已收到消息的人們,非但沒有驚慌,反而歡呼雀躍。

    每個人都換上了自己最好的衣服,打扮一新,呼兒喚女,獲得了批準的人們,將前往全世界第一的華夏人民廣場參加開國大典。

    天剛剛亮的時候,街邊已經站滿了荷槍實彈的人民軍戰士,每個人都將胸膛挺的很高,軍容筆直,雙手緊握手中鋼槍。似乎他們執行的不是警衛計劃,而是在向即將到來的神聖時刻獻禮。

    七點二十分,原本空無一人的華夏廣場,只過了一個半小時就成為了鮮花和彩旗的海洋,放眼望去,人山人海。

    然而,這些人山人海卻並不凌亂,它們分成了一個個基本的方陣,準備迎接即將到來的大典。

    八點整,開國大典的時刻終于到了。

    華夏廣場上頓時爆發了一場震動天穹的歡呼聲,彩旗紛紛飄動,鮮花舞動如潮,幾十萬人民群眾的歡呼聲比剛才的全城警報聲還大了無數倍。

    所有人都忘向一個方向,只見華夏廣場的城樓方向,主席台上已經出現了一個人,政務院秘書長兼新政府籌備委員會副主任周國來走上了主持台,對著話筒,用鎮定自若地聲音,親自宣布道︰

    “開國大典,正式開始!!!”
沒看完?將本書加入收藏我是會員,將本書放入書架章節錯誤?點此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