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書架 | 推薦本書 | 返回書頁

吾愛文學網 -> 歷史軍事 -> 大明文魁 -> 九百九十一章 莫愁前路無知己

九百九十一章 莫愁前路無知己

上一頁        返回目錄        下一頁

    CTRL+D 收藏:吾愛文學網www.x2552.com,享受更多精彩閱讀

    ♂

    建極殿內。

    林延潮與胡提學身旁都聚了數名官員。

    听了林延潮解釋後,眾大僚恍然道︰“原來如此,必是胡兄不圖後報,但林學士感激在心,故而念念不忘。”

    胡提學滿面春風地笑了兩聲道︰“當時不過順手為止,不足掛齒。林學士乃當今文宗,本官當時卻沒有仔細教導過學業,故而不敢以老師稱之。”

    林延潮道︰“師恩又豈止是傳道授業解惑,當時老師順手為止,但卻幫學生成全了生為人子的孝道。如此重恩學生是一輩子感激在心上的。”

    胡提學點點頭,見林延潮心底好無芥蒂,也是心生好感,心想此子念舊情不忘恩,為人厚道,將來前程決不可小看。哦,他現在已是侍講學士,堂堂儲相,前程當然不小。

    想當年我只是無心插柳之舉,沒料到一顆小樹竟長成參天大樹。

    以萬民傘之事見來,此子不僅能得民心,還是一位能臣,難得難得。

    誰料到當初那個社學里有幾分聰穎的少年,有這等造化。或許數年後看來,提攜此子比是比我在任以來最明智之舉吧。

    胡提學想到這里,笑了笑溫言說了幾句。

    最後林延潮又向在天子面前保薦自己的潘季馴,臧惟一,付知遠一一道謝。

    這是官場上的薦舉之恩,推薦的官員,又稱薦主。

    官員們對薦主的禮遇甚至不在于座師,因為薦主一般都是在都察院的大佬,權勢赫赫,可以引以為援。

    三人中推薦起決定性作用的是潘季馴,臧惟一。

    河道衙門並入漕運衙門後,潘季馴現在就是天下第一總督。

    或許正是他的數度保薦,天子才對自己改變態度吧。

    潘季馴見了林延潮道︰“按本督的本意,陛下本就不該將你調回翰林院。你如此治河的人才,應該來工部都水司任官,助我一臂之力才是。現在你調回翰林院,又有何用?這不是事功之道啊!”

    林延潮一口老血差點吐出來,原來潘季馴當初在奏章上是推薦自己是讓他去工部任職,結果……

    林延潮心底對潘季馴的舉薦之恩,不知不覺都淡了一些。

    “下官謹記總制教誨。”林延潮嘆道。

    “謹記教誨有什麼用?本督又去哪里找治河之才。”潘季馴甚不滿意。

    林延潮一愣然後立即道︰“啟稟制台,下官幕中有一治水之才,名叫左出穎才具不在黃越之下,制台不妨用之。”

    潘季馴訝然道︰“此言當真?”

    林延潮笑道︰“當初下官在歸德時,聘了不少老河工,擅治水的人才在幕下做事,其中以黃,左二人最著。本來我要帶他來京,薦至工部做事的。”

    潘季馴點點頭道︰“你的眼光我還是信的過的。”

    “既是如此,工部就免了,來漕河衙門做事也是一樣,若真是有才具,本督再提攜他也是一樣。對了,這樣的人才,你怎麼不早推舉給本督?”

    林延潮心想,如左家父子這樣的人才,自然是要自己用了。但是潘季馴這一次對自己有舉薦之恩,所以投桃報李也是應該的。

    不過林延潮知道潘季馴推薦自己,卻沒想要自己什麼回報。潘季馴向天子推薦自己前根本沒向自己打招呼,他老潘做事全憑公心。

    但就是這樣的推薦讓天子很相信,因為潘季馴為官幾十年不結黨是眾所周知的。

    無論是哪個宰相在位,潘季馴都是一副,你要用我,就必須听我的,我才能好好干,不用我,我就回家養老。

    想到這里,林延潮又擔心潘季馴不盡力當下道︰“左先生之子有大才,懇請制台一並照顧。”

    下面林延潮又見過臧惟一,付知遠,何潤遙。

    三人都沒說什麼,林延潮略略拱手,對于他們很多話已不需再說了,大家心照不宣。

    宴席終于散去。

    林延潮從殿上離去。

    侍講學士,翰林儲相。就如此落在他的身上。

    從建極殿走下台階時。

    台階左右的官員,紛紛離席向林延潮作揖。

    林延潮還未走一步就要停下來,向上前道賀的官員回禮。

    李三才,沐睿二人見了林延潮如此,心底都是百般不是滋味。

    最可笑就是李三才,山東按察司僉事,雖說與林延潮平級,但是對方是翰林儲相,而自己呢?

    想到這里,李三才痛飲一口悶酒。

    沐睿心底也是不平,連喝了好幾口悶酒。

    至于台上的光祿寺少卿江東之,尚寶司少卿羊可立二人也是臉色難看。

    羊可立搖頭道了一句︰“還是申吳縣有手段啊,江兄,以後還能壓住林三元嗎?”

    “以往聖心未定,尚有可為,但現在是侍講學士,翰林儲相豈是我等可以打壓。”

    羊可立點頭道︰“我明白了,希望這次不會被林三元看出端倪來,得罪了他後患不小。”

    “此事不論,眼下還是離間王太倉,申吳縣為上。若王太倉站在我們這邊,再加上王家屏,內閣就是二對二。如此恩相繼續丁憂一段時日,朝局也可維持。”

    “不好說,汝培可是一直勸不動他恩師,只要王太倉不肯,奈何現在又多了個林三元,申吳縣在內閣穩如泰山。”

    “哪又未必,這一次李三才回京,我們不如勸勸他,他與我們可是有年誼啊,又是王太倉最得意的門生。”

    “這倒是一個辦法。”

    二人看向眾官員們還禮的林延潮,對方有如此好人緣,在官員中有如此聲望,這是他們沒有料想的,想到這里他們二人不約而同嘆了一口氣。

    這一段不長台階,至少有幾百名官員向林延潮道賀。

    “宗海兄一封天下為公疏震驚公卿,下官心中仰慕已久。”

    “宗海兄回京,大家就盼著你一正風氣,匡扶天子,我等終于等著這一日!”

    “宗海兄終于守得雲開見月明,這次回京正可一興朝堂正氣!”

    “恭賀林兄了,以兄在歸德政績實至名歸!”

    “林兄,在朝為規君,外放為民,事功之學如斯也,下官願效林兄事功之學,終身行之。”

    面對如此多官員向自己道賀,林延潮心底有一等感動。

    這就是'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能不識君'。

    有上有天子與首輔的支持,下有百官的擁護,自己的事功之學,正一點一滴地改變著天下讀書人的支持。我並非是一個人孤獨前行,多少有志之士都是我的知己,身上滿滿的肩負著天下有志之士的期望。

    現在我榮升侍講學士之後,終于是可以有一番作為,到了在朝堂上大展拳腳的時候。如此我又何愁前方沒有支持我的人呢?

    此時此景,自己何必拘著。

    林延潮停下了腳步,目光掃過向自己祝賀的百官,他當下抱拳道︰“多謝諸公期許。林某不才,常自問所學為官常所為事?每當夜間反思,林某告訴自己就是為了不負聖賢之教。何為聖賢之教?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說的好。”

    眾官員齊聲喝彩,不少年輕的官員激動之下,流下了眼淚。午後的陽光正落在林延潮的身上,眾人仰視這位年輕的官員仿佛光芒萬丈。

    此刻此景林延潮不由豪情滿懷,何為絕學,事功之學,何為開太平,努力事功。

    此心堅定,我定有一番作為的!

    “今日就請諸公與林某一並為皇上盡心,為天下百姓盡力!林某多謝諸公!”

    林延潮向眾人作了團揖,然後舉步前行。

    氣氛頓時到了最熱烈之時,喝彩之聲不絕。

    百官目送林延潮離去,在他們眼中二十五歲拜侍講學士的林延潮,正是躊躇滿志,意氣奮發時。

    “林三元以事功磨礪自己,激勵天下讀書人,看來振興朝堂指日可待了。”

    一名官員道︰“不錯,朝堂是要有一番新氣象了。”

    有一名官員道︰“正是如此,有林三元在,還怕正氣不興嗎?”

    一旁沐睿則氣道︰“什麼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話也是你林延潮可以說的?”

    “太狂妄了,不知天高地厚。”

    李三才苦笑,二人身旁的官員都去向林延潮道賀了,所以這些話也不怕別人听見。

    李三才自顧道︰“或許終有一日,我也當如此。”

    此刻張鯨服侍天子更衣後,這才走出宮來。

    張鯨回到宮外居所,正要休息,就听說孫隆求見。

    張鯨笑著道︰“早知他會來,讓他進來吧。”

    不久孫隆入內叩頭道︰“兒子叩見干爹。”

    張鯨喝著茶道︰“你不在宮里當差到干爹這作甚麼?”

    孫隆叩頭道︰“干爹,兒子一時糊涂,當初兒子還以為林學士之前奏對的話不合聖意,萬萬沒料到陛下會提拔林學士。兒子之前……”

    張鯨冷笑道︰“你以為陛下不會用林學士,所以世態炎涼了?”

    孫隆叩頭道︰“兒子慚愧,懇請干爹替兒子補救一二。”

    張鯨搖搖頭道︰“糊涂,你以為陛下是還未親政之前,事事按自己心意行事?”

    孫隆眼珠一轉,問道︰“干爹兒子不明白,難道陛下的意思,還是不願意用林學士?”

    張鯨道︰“陛下的心意,我是再清楚不過了。用當然是要用,但不是現在。林三元的事功之道太危險,輕用變法,容易動搖社稷根本。陛下想到張太岳前車之鑒在前,心底其實顧忌不少。”

    “那麼陛下又為何用林大人為學士?”

    張鯨笑了笑道︰“那你說陛下為何要用咱家呢?”

    孫隆趕緊拍馬屁道︰“干爹是自小服侍陛下的,還是扳倒馮保的功臣,陛下就是拿干爹當親兄弟一般。”

    “親兄弟?”張鯨眼楮一抬尖聲冷笑道,“在宮里講恩情,怎麼死的都不知道。當初扳倒馮保的事,三年來干爹在陛下面前一個字都不提,不提,陛下才會放在心底。提了恩情就完了。”

    孫隆道︰“干爹高明。”

    張鯨道︰“要想恩寵不衰,一個字'利'。你看多少文臣彈劾干爹我,但陛下都護住。是因為陛下念及我扳倒馮保的恩情嗎?錯了,陛下知道干爹我雖貪錢,但我卻把錢拿來錦衣玉食地孝敬陛下。壞的名聲,我張鯨當了,但好處陛下得了。所以無論文官再怎麼罵,我這東廠督公依舊是穩如泰山。”

    “再看林三元,當初他上諫,其實罵得是潞王,太後,之前為何殿上林三元說上諫是為了自己,不是為了陛下?就是他厲害的地方。太後,潞王失了權勢,一切罪在他林三元,但陛下的孝悌卻是無愧于天下。甚至今時今日陛下與太後重歸于好,還要多虧了林三元。”

    孫隆恍然大悟道︰“那麼這麼說什麼萬民傘,什麼林公堤都是虛的?林三元要做張江陵第二,陛下大不了不讓他入閣,但扳倒太後的功勞還是要賞的,干爹是如此嗎?””

    張鯨冷笑道︰“你也就這點見識,難怪陛下一直看不上你,至今秉筆太監還沒個影兒。我張鯨若是只幫陛下扳倒了馮保,林三元只替陛下扳倒了太後,潞王,你以為如此陛下會賞識我們了嗎?不會,陛下是承我們的情,但心底卻會看不起我們,以為我們是小人!

    “陛下用我,是因為我張鯨一個忠字,一個利字。我是忠于陛下這才扳倒馮保,就算為了自己上位也順手為之,可以理解。而林延潮上諫是為了天下百姓,為了變法。再說今日萬民傘,林公堤之事,陛下回乾清宮時,多次與贊了林三元會辦事,能辦事,敢辦事,這樣的官員,就算他要學張江陵,但陛下又怎麼會不用著他呢?”

    孫隆恍然道︰“陛下用林三元,就如同陛下容許干爹從文官手里拿錢一般,兒子這才明白為何干爹說要靠一個利字。兒子全明白了。那林三元那邊還請干爹替我補救。”

    張鯨道︰“此事不急,林三元這位子上頗難自處,將來如何再看看吧!”

    就在張鯨孫隆說話時。

    這邊在林家的宅院里,一名下人大步入內大聲報信道︰“夫人,夫人,大喜大喜,老爺他升官了。”

    屋子里林淺淺迎了出來訝然問道︰“什麼?”
沒看完?將本書加入收藏我是會員,將本書放入書架章節錯誤?點此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