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書架 | 推薦本書 | 返回書頁

吾愛文學網 -> 歷史軍事 -> 大明文魁 -> 一千三百三十三章 分國

一千三百三十三章 分國

上一頁        返回目錄        下一頁

    最快更新大明文魁最新章節!

    卻說林延潮抵達朝鮮時,京師之中多有奏章言事。

    先是兵科給事中侯慶遠上疏朝廷,言我軍于平壤先勝,而後敗于碧蹄館,故而持重有許和之意,現在前方師老氣歇,援救朝鮮于存亡之時已聲赫于海外,現今再戰下去橫挑朝鮮倭寇已非完策。

    眼下我軍兵助朝鮮,而朝鮮推大國以鋒,我又欲推朝鮮之眾為兩軍爭鋒,但朝鮮國力已不足一戰。若我軍再戰下去,殺敵幾百上千不足為大勝,萬一失利則失大國體面,以後再難以威服東海。為今之計不如令朝鮮不可輕動,然後留一部銳師于朝鮮聲援,其余人馬盡數回國。

    內閣對于這言和之議不置可否,只是讓兵部不必覆議,讓備倭官員及東征大軍自行其便。

    而一向主戰的兵部尚書石星此刻也是向天子上疏,讓劉,吳惟忠,駱尚志部留守朝鮮,而大軍退回遼東。

    天子有所意動,下旨給朝鮮國王指責,豈可以越國救援為常事

    這時候給事中魏學曾上疏朝廷不如將朝鮮一分為二,此事一片嘩然。

    朝野上下主戰派仍居多數,而天子也是意屬于主戰,但是戶部侍郎這時上疏言,眼下朝廷一年歲入四百五十一萬二千有奇,歲出至五百四十六萬五千有奇,其中差額九十五萬三千有奇。

    而征倭之戰迄今為止已動用了朝廷一百萬多兩銀子,還不知何時結束。而且這還是今年北虜還算效順,且有番薯屯墾減輕了北直隸災荒的情況下,若是國家再有用錢之事接踵而至,那麼不知當如何應對。

    天子听此頓時是雄心不再,只能下旨讓九卿商議裁減冗官冗食,追比各省歷年拖欠。

    誰都知道這聖旨有說如同沒說,實如杯水車薪。

    于是滿朝文武都以為朝鮮戰事將難以為繼,並將矛頭都指向了現任首輔王錫爵的身上。

    當時吏部尚書孫,考功司郎中趙南星先後而去,朝廷令吏部侍郎蔡國珍暫任吏部尚書,同時在吏部尚書右侍郎由原先禮部左侍郎趙用賢出任。

    趙用賢與王錫爵早有不和,當初在三王並封的事上他支持了焚詔的林延潮,令王錫爵恨是不快。

    王錫爵當即以小事驅逐趙用賢出朝堂上。

    並且王錫爵將趙用賢驅逐後,趁勝追擊將左都御史李世達,行人司行人高攀龍,吏部文選司郎中孟化鯉先後罷免,其意在于爭奪吏部尚書之位。

    隨後王錫爵意屬接替林延潮為禮部尚書羅萬化出任吏部尚書,但此舉遭到新任文選司郎中顧憲成的反對。在顧憲成的四面奔走之下,陳有年出任吏部尚書。

    顧憲成以一名文選司郎中卻斗贏了一品宰相,他因為此事而聲聞天下,但在背後也隱隱看出天子對于顧憲成的支持,以及對王錫爵的提防。

    隨即王錫爵上疏請辭。

    而此刻浙江寧波天一閣里,前禮部大員沈一貫閣內與浙江按察司副使林烴對弈。

    這時候雨剛剛停歇,在這幽靜的書閣之內,但听天井四面滴水有聲。

    過了片刻,疾雨又起,打在屋頂的瓦片上又是噠噠作響。

    兩人對弈之時,倒也說不上是心無旁騖,不時端起茶來喝一口,隨便看看雨勢,然後在品論幾句這天一閣中的藏書。

    在這樣的雨天之中,對于不介意勝負的人而言,下棋喝茶談書倒是一件樂事。

    棋下到一半,沈一貫陡然長嘆一聲,林烴看了一眼沈一貫,臉上倒是略有所思的神情,然後提袖落子于棋盤上,但听啪嗒一聲脆響,格外的悅耳好听。

    林烴道︰“何事能令肩吾兄煩心?”

    沈***︰“還不是朝廷上之事,听聞皇上,元輔都有意封貢,一旦封貢則寧波必然開港,若是如此,家鄉父老以後恐怕沒有一夜能夠安枕了。貞耀兄,你的意思如何?”

    林烴聞言道︰“吾身為地方官員,不好在此事上輕易表態。”

    沈***︰“一旦寧波開港,恐怕以後有什麼事,你我就是浙江百姓的罪人了。”

    林烴道︰“以後的事,誰能說得清楚!肩吾兄若有高見,不妨直接上疏給朝廷。是了,新任吏部尚書陳余姚不知可否代為發聲!”

    “解鈴還須系鈴人,此事最後還是要著落在主張封貢的人身上。你的高徒正在朝鮮用命督率三軍,若是他能打消封貢議和之主張,那就好了。”

    林烴聞言笑而不答。

    沈一貫又道︰“听聞現任吏部尚書陳余姚與弟份屬同年,不知平日交情如何?”

    林烴略一思索道︰“平淡如水。”

    “前有陸平湖,後有孫余姚,現在又有一位陳余姚,咱們浙中可是出了三位太宰,貞耀在浙江為官一任,可是要多考量考量啊!對于寧波封貢的事情,咱們這位陳余姚可是上心的很啊。”

    林烴又落一子在棋盤上然後笑著︰“肩吾兄此局是處處著眼于實地,而不爭外勢嗎?”

    沈一貫笑了笑道︰“沒有實地,哪里來的外勢,但凡能將棋盤所有實地合在一起,就是外勢。”

    林烴笑道︰“某竊以為無論實地還是外勢都不如爭先二字,肩吾兄你我都是下棋之人,而棋盤外的事還是讓小字輩的人自己拿主意吧!”

    說完林烴又落一子,頓時棋盤上勝算已分。

    沈一貫城府深沉,臉上則是毫不動聲色,他伸手推枰然後道︰“何嘗有什麼棋局內外,正如這一家一室又何嘗不在這天下之中呢?”

    林烴道︰“肩吾兄胸懷天下,弟深感不如,當今元輔雖深得陛下信任,但是卻和百官不睦。能安于上不能安于下的宰相,恐怕是更難于能安于下而不能安于上的宰相。”

    “來日若有廷推宰相之時,肩吾兄必是眾望所歸,到時候必能安定天下,撥亂反正。至于小弟在于地方,不求聞達于天子,唯有恭祝兄聲聞九天之上了!”

    下完棋林烴向沈一貫一揖然後從容告辭離去。

    沈一貫臉上則是青一陣白一陣,他的管家入內問道︰“老爺,這姓林不答允嗎?”

    沈一貫嘆道︰“人常說名師出高徒,但高徒也有明師。林貞耀當真厲害,看出了老夫欲借反對封貢的事,來扳倒王太倉入閣之意。”

    管家道︰“他看出又如何,老爺有當今吏部尚書的舉薦,皇上百官也要賣三分面子的。”

    沈***︰“入閣不入閣倒是次要,只是當年申公致仕之後,不引薦我與金庭而引薦了趙,張二位入閣。如此固然是避開了聖上之忌,但是也憑空給朝堂上多了許多變故。”

    “這趙,張二人根基雖淺薄,但經過這幾年來也有了自己的班底。但這二人不妨事,最要緊的還是林侯官,兩年多來羽翼漸豐,竟連皇上的詔書都敢燒去,眼下他雖離開朝堂了,但他的門生孫承宗卻為太子師,至于其他的門生故舊也不可小視,如新任天津巡撫郭正域等等之輩。”

    “現在老夫擔心的是將來這些人都不會站到我與金庭兄這邊來,如此我等在閣說話還有什麼分量!”

    而正在沈一貫籌謀的時候,林延潮已抵至朝鮮港口李德馨一見林延潮即拜道在地道︰“朝鮮國提督接伴使李德馨拜見上邦之使!”

    林延潮看了一眼,提督接伴使就是朝鮮國專門派去接洽提督李如松的官員。

    這位李德馨頗有外交能力,當初就是他至遼東巡撫郝杰帳下哭訴,懇請朝廷出兵。然後郝杰派出祖承訓率軍入朝增援,結果遭到大敗。

    林延潮點了點頭道︰“起身吧!”

    李德馨垂淚道︰“听聞上使率軍援兵糧食至朝,我國主以下無不對大明感恩戴德,此復國再造之恩,必一世不忘。而今倭寇仍在漢城猖獗,還請天使主張驅逐倭寇,復三都,重光朝鮮!”

    林延潮道︰“我新到貴境,軍務無從得知,此事且容我與眾將商議再行定奪。”

    李德馨聞言道︰”這是當然,請讓在下為上使執鞭,于鞍前馬後稟告當前軍情。”

    林延潮看了李德馨一眼,突然想起了後世熱情無比的某行業推銷員。

    林延潮淡淡地道︰”那倒不必,貴使既是接洽于總兵官的那麼去李提督帳下听令就好。“

    “敢問上使是要去義州見宋總督嗎?”

    林延潮正是有這個打算,見李德馨這麼說當即道︰“怎麼本官的行蹤,你也要過問嗎?”

    “在下不敢!只是懇請上使听下官的肺腑之言!”

    林延潮看了對方一眼道︰“在听稟告之前,我還有一言先請你轉告貴國主,朝鮮遭倭寇之侵犯,全在于貴國武備不修,至于生靈涂炭,家國不保。我聖主大發慈悲,救貴國于水火之中,但已是盡心盡力。朝鮮不可不圖自強,修武備。”

    “而今貴國主與光海君已是分朝,光海君頗有御寇之才,又為人貴重,卻可惜名不正言不順。還請貴國主考慮分國之策,由光海君為一國之君,率師御倭,如此朝鮮上下民心必然歸附,倭寇將自退矣!”

    听了林延潮的話,李德馨頓時面無血色,說不出來一字。
沒看完?將本書加入收藏我是會員,將本書放入書架章節錯誤?點此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