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書架 | 推薦本書 | 返回書頁

吾愛文學網 -> 玄幻魔法 -> 限制級末日癥候 -> 1667 三信使

1667 三信使

上一頁        返回目錄        下一頁

    CTRL+D 收藏:吾愛文學網www.x2552.com,享受更多精彩閱讀

    在主動被引導至這座洋館前,高川從來都不知道哥特少女的存在,盡管有末日真理教三巨頭之一的身份,出現在人們面前是遲早的事情,但其情況和最初對這麼一個三巨頭的想象有很大的區別。高川不由得猜想,超級桃樂絲和系色中樞是否已經察覺到她是這樣一種存在了呢?她們之間有十分多的交叉點,例如觀測世界時的高度和角度,對末日之于末日幻境的認知等等,超級桃樂絲和系色中樞因為生命形態的轉變,在病院現實和末日幻境之間打開了一個接口,而哥特少女所述說的關于黃色大海和巨人的夢境,仿佛意味著她也已經找到了這樣一個接口,只是尚未打通這個接口。

    差了最關鍵的一步,進而後繼的第二步,第三步等等,都無法繼續下去。

    哥特少女卡在了一個曖昧的階段,這或許才是她最終選擇等待,而不是繼續發展末日真理教的原因。反過來說,既然她為此等待了許久,那麼,當她意識到機會的時候,就定然會更加謹慎而執著。因此,當高川意識到,對方把這個機會全都放在自己身上時,便隱約有些不安。

    盡管哥特少女目前為止態度都算是溫和,但是,高川卻覺得,很難回應她的期待。可是,拒絕這種期待又是無法做到的事情,因為,是否期待,以及期待什麼,實際與他無關,而全然是她的想法。而要改變她的想法,高川不覺得自己可以做到。

    哥特少女會自顧自地將期望寄托在他身上,而不顧他的想法,她會使用各種自以為是的方法,去提高哪怕每一個百分比的幾率,而不顧他所知道的實際情況。兩人所知的情況相似而不對等,但哪怕交流,也難以完全取信對方。

    最終,做自己必然會做的事情,然後,所做的事情必然會極其嚴重地干涉對方,這已經是可以預見的未來。

    更重要的是,如果不是直接發生沖突,而是通過策劃布局去引導他人的行動,高川不覺得自己會比這個末日真理教三巨頭之一更強。

    高川想了很久,無論從哪個方面來說,和對方做拉鋸戰都是得不償失,如果可以做到的話,在這里直接消滅對方,反而是性價比更高的做法。

    然而,做不到。

    不僅僅是個人原則的限制,也有著實力不透明的原因。

    高川認知到,自己正處于一個極為被動的狀態,但自己尚未找出改變這種狀態的契機。他需要一些極為特別的突發事件,並且,這個突發事件要強力到對雙方都產生巨大的影響力。高川一直都認為,只對自己一人有利或只會傷害到他人而不會傷害自己的情況是不存在的,但是,同時對雙方有利和同時對雙方有害的情況卻是成立的,而對雙方有害的情況比對雙方有利的情況,更利于讓一方打破困境,拉開和對手的差距。

    換一個角度來說,盡可能保全自己而去強力打擊敵人,其實是十分理想化且困難的舉動,而甘願冒著兩敗俱傷的結果去打擊對方,可行性卻會大幅度增加。願意自損八百,去殺敵一千,在難度上也會大大降低。

    這是高川從戰場上學到的最樸素的經驗。

    所以,如何找到一個契機,讓自己可以在自損的同時,更強烈傷害對方,才是戰斗的關鍵。而在自身損失後如何盡快彌補,更是戰斗的核心內容。誰能更快地恢復過來,誰就更有可能成為最終的勝利者。

    只是,目前為止,哥特少女都處于一個極度曖昧的狀況——她所呈現于他們眼前的身軀,她的聲音擴散的方式,她的存在感,她所存在的這片荒野和這座洋館,每一個涉及到她自身的因素,都給高川一種飄渺不定的感覺。

    毀滅了那個十四五歲般的少女身軀,就是傷害到她了嗎?能聆听到她的聲音,就意味著已經觀測到她了嗎?能夠走進這座洋館,就意味著接近她了嗎?對這些問題,高川覺得答案統統為否定。

    說到底,這個末日真理教的三巨頭之一的情報實在是太少了,讓人無從判斷,在一個神秘現象中,她所呈現出來的一切,哪一些是干涉了能夠產生作用的真實,哪一些是故意被人看到的幻覺。

    這座洋館里,可不僅僅是只有僕人才宛如幽靈一樣。

    高川听到了沙沙的聲音,像是風吹樹葉的聲響,又像是有什麼東西在天花板上滑動,明明門窗都緊閉著,這些聲音到底是如何傳到隔音性極好的房間中呢?也許,它們早已經在房間里了?一連串的疑問,在高川的腦海中流淌,但他只是緩緩睜開眼楮,沒有太多的動作。

    和他預料的一樣,當他睜開眼楮的時候,那沙沙聲就停止了,仿佛在進行隱秘的行動一樣。

    高川翻身坐起,他掃了一眼司機的床鋪,那里不知何時已經杳無人影。高川十分清楚,自己可沒有睡著,盡管在想事情,想得入神,但腦硬體和義體不會因為這樣的原因就疏忽對周邊信息的接收和解析。另一方方面,一個普通人要避開神秘專家的知覺,也僅僅是在理論上可以做到,而實際難以做到的事情——當出現了這樣的情況,往往可以朝最糟糕的方向去推斷了。

    如果不是被人擄走,就是失蹤者產生了某些異常的變化。而這些變化也往往是惡性的,尤其在神秘事件中,失蹤者的下場更是不容樂觀。

    高川一直都想著,要將司機安全帶離這個地方。所以,他不得不起身,走出一直都覺得太過平靜的臥室。

    高川不知道司機的名字,也許對方說了,但他沒有記住。哪怕有腦硬體存在,當神秘事件發生的事情,仍舊不可能記起每一個有用的名字。高川不覺得自己的記性很差,但事實是,這里的確一直都被某種力量包圍著,每時每刻都在朝意識層面進行干涉。

    既然如此,高川也無法呼喚司機的名字,以期待對方的回答。當他走出房門的時候,那種跨越了千百扇門的感覺又一次讓他感到恍惚。當他對外物的感知穩定下來的時候,本應就在身後的門徹底消失了。他來到一條筆直的長廊上,長廊的盡頭是一片方塊形的光源,仿佛在召喚著他,讓他筆直傳過去,走進其中。

    在這里,高川的連鎖判定的觀測範圍被壓縮到了不足五米,即便如此,他仍舊順著走廊,向光源走過去。

    光源是另一扇仿佛通往某個區域的門,而光就是從沒有門面的框架後出現的。高川僅僅是猶豫了一瞬間,就踏入其中。被光包裹著,高川覺得連思維都難以轉動,身體就好似被高速的旋轉甩拋了出去,只剩下更輕的,更內核,更本質的東西****地留在原地。

    然後,高川開始下墜。

    當下墜的感覺驟然停下時,那濃烈的光也消失了,高川站在一片湖面上。湖面就像是鏡子,又像是海面,也仿佛泥塑的,營造出漣漪的樣子。而這一切,都是靜止不動的東西。

    這又是一場夢境。高川如此平靜地想著,隨後就看清了周邊的情況。自己正站在湖的一邊,而在湖的另一邊岸上,有一張樣式普通的長椅,三個人並排坐在長椅上,仿佛在看著自己。高川看不清他們的樣子,卻覺得是自己熟悉的人。從感覺上來說,可能不是朋友,但是,自己應該去見見。

    這樣的想法,讓他一步步朝三人所在的湖岸走去。

    霧氣隨著他的靠近越來越濃郁,所有的霧都是從湖面蒸騰起來的,就仿佛這里是一個巨大的溫泉,可是,高川用手探過,水質冰冷得幾乎會在兩三秒內就凍僵整個身體,不過,這些霧氣卻不冷,更準確地說,並沒有給人什麼冷或熱的感覺,甚至于沒有潮濕的感覺,也談不上干爽。它就是朦朧一片,遮蔽視野,讓高川越是靠近那三人,就越是看不清他們的樣子。三人的輪廓靜靜坐在長椅上,當長椅都隱約不見的時候,他們就像是坐在霧氣上漂浮著。

    景狀堪稱詭異,但卻不讓人感到恐懼,這里一如荒野和洋館,給人一種平靜的感覺。

    突然,高川找到了更好的形容︰這里就像是睡著了一樣,一種接近死亡的深眠。

    高川終于踏上湖岸,走到長椅跟前,那三人並排坐著,宛如雕塑般一動不動,對高川的接近沒有半點反應。包圍著他們的霧氣散去了一些,讓出四人見面的空間,高川總算是看清了這三人的樣貌,如他所猜測的那樣,其中一個就是司機。

    “三”向來是一個充滿了神秘性的數字。在神秘學中,也往往充當著“支撐點”、“堅固”和“承上啟下”等意義。在這個地方存在的“三”,最讓高川印象深刻的,毫無疑問就是哥特少女提到過的“三信使”。

    隱藏起末日真理教三巨頭的身份,來到澳大利亞定居的哥特少女,編撰了女巫的故事,用“VV”和“”的隱喻,讓人產生種種模糊曖昧的認知,在這個基礎上,完成了一種神秘現象,去幫助她做到一些事情,包括調整自身的存在方式。就如同神利用先知傳播音訓,借助神官宣解信仰,哥特少女將女巫的故事,告訴了特定的三個人,而這便是“信使”的由來。換一個角度解讀,這種做法也是末日真理教內部,新世紀福音一系的傳教方式的轉變。

    從司機的情況隱約可以得出一個結論︰信使會下意識追尋女巫,在精神層面上更容易受到和女巫有關的神秘現象的干涉,而信使找到女巫的時候,就能夠從女巫處獲取實現一個願望的機會。但是,這種尋找並實現願望的行為,在神秘學中,便是一種儀式和契約的表現形式。當願望被實現的時候,信使一定會發生某種變化。

    所以,倘若會在這個地方,看到什麼和“三”有關的情況,那大概便是和“信使”有關吧。所以,高川覺得,司機會在這里,一點讓人驚訝的地方都沒有,他和另外兩人,就是女巫傳說最初的三信使。

    和司機相比,另外兩個信使的身份,倒是讓高川稍稍驚訝了,他們一個比一個更讓人覺得不可能,但仔細深思,卻又覺得的確是存在這種可能性。高川對其中一個十分熟悉,而對另一個不怎麼熟悉,但對“兩者竟然會同時出現在這里”的這份驚訝佔據著最大的比例。

    一個身穿末日真理教傳教士的服裝,面容古樸清瘦,就好似大病一場,但卻沒有半點頹廢,仿佛平靜地接納一切苦難的老人。他是愛德華神父。

    一個身穿日式和服,有著烏黑的長發,但那長發和服裝擺動著,時而讓人在恍惚中覺得,那是由濃黑的液體堆積而成的,乃至于,那明明充滿了東方女性精致輪廓的面容和蒼白的肌膚,也如同液體一樣易于變幻,變成一個西方女性的模樣。而這個西方女性的模樣,對高川來說卻更加熟悉︰紅衣女郎瑪利亞。根據高川從網絡球處得到的情報,這個女人實際叫做“四天院伽椰子”,正是試圖謀取日本獨立的恐怖份子的最高領導者。

    無論愛德華神父還是四天院伽椰子,都有著相似的味道和特征,因為兩人都是神秘專家,而與之格格不入的,自然就是一直身為普通人的司機了。然而,當三人並排安靜地坐在這里,卻又不讓人感到突兀。

    哥特少女制造三信使時,似乎不是同時完成的,從時間線上來說,眼前三人成為信使的順序應該是︰愛德華神父、四天院伽椰子,最後是司機。

    高川不由得想,前兩者之所以獲得了強大的神秘力量,是因為女巫實現了他們的願望嗎?愛德華神父和席森神父的關系,證明了三信使才是末日真理教新世紀福音一脈最正統的傳承嗎?(未完待續。)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
沒看完?將本書加入收藏我是會員,將本書放入書架章節錯誤?點此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