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書架 | 推薦本書 | 返回書頁

吾愛文學網 -> 玄幻魔法 -> 儒武爭鋒 -> 第七百八十六節︰半聖方運殺到!

第七百八十六節︰半聖方運殺到!

上一頁        返回目錄        下一頁

    CTRL+D 收藏:吾愛文學網www.x2552.com,享受更多精彩閱讀

    听得秦楓滔滔不絕的雄辯,董仲舒忽地淡淡一笑,有些艱難地從藏書室的地板上,顫顫巍巍地站了起來。%m

    他的話描淡寫,實則機鋒暗藏︰“儒者修君子六藝,禮樂射御書數,又有《論語》《孟子》以修身,《詩經》《尚書》《禮記》《易》和《春秋》以陶冶情操,明德明志……”

    董仲舒說到這里,秦楓才陡然意識到了,自己未免太小覷這位兩個世界的儒道中,都擁有崇高地位的大儒了。

    與專事詩詞文賦的6機不同,董仲舒的辯才,絲毫不在秦楓之下!

    “如此之多的書籍,窮盡畢生之力,都不見得能夠全部學完吃透,往往管中窺豹,坐井觀天,就自以為盡得儒家奧義,實則貽笑大方之家!”

    董仲舒說到這里,話語之中已對秦楓隱隱有了鄙夷之意。

    “居然還有人鼓吹兼收並蓄……儒道之深奧,吾自認窮吾一生,學海之中,孜孜以求,亦不能探知全部……”

    “身為儒者,不鑽研君子六藝,不研讀儒家的經典,卻去諸子百家的學說和文集,這不是本末倒置又是什麼?”

    “倘若只讀了一點儒家的書,就自稱是儒者,然後又去百家的書,鼓吹諸如‘賢者與民並耕而食,饔飧而治’‘兼愛非攻,人人平等,天下大同’之類的謬論……”

    董仲舒這里批判的兩個思想,一個是農家,一個就是墨家,他們一度都是儒家統治地位的有力挑戰者。

    董仲舒說到這里,用右手的書卷,拍打著自己的手心說道︰“那究竟這些讀書人,是儒家的門徒,還是其他學派的門徒呢?”

    “儒者不讀儒者的書,不做儒者的事,不說儒家的話……居然還恬不知恥地說,自己是儒家的人嗎?”

    話音落下,整個藏書室內,安靜地連一根針落地的聲音都听得到!

    董仲舒似乎早已習慣了這等激辯之後,突然變冷的氣氛,以他一貫的經驗,這是對方理屈詞窮的征兆,他已經感覺到,自己即將獲勝了。

    這就是千年後的挑戰者嗎?

    實力真是不值一提啊!

    他轉過身來,楓,帶著淡淡笑意道︰“閣下對此又有何高見?”

    秦楓听得董仲舒的話,知道他是要自己親口承認服輸。

    董仲舒的辯才的確高明,他緊緊扣住了,身為儒家人,就應當讀儒家書,做儒家書,講儒家話……學儒家的君子六藝。

    只要緊緊扣住儒家人的身份,對方就很難還擊。

    誰敢說自己窮盡了儒家的學問?

    誰也不敢開這個海口,既然你連自己儒家的學問都沒有參悟透,吃透,居然還去學習其他諸子百家,你這不是本末倒置嗎?

    這一頂天大的帽子扣下來,可以說,如果秦楓不出奇制勝,到目前為止,他所有可能的辯論言路,都已經被董仲舒給封死了。

    董仲舒見秦楓不開口,更是大笑了起來︰“閣下剛才說兼收並蓄的百家之說時,不是滔滔不絕嗎?”

    听出董仲舒言語說的鄙視之意,秦楓依舊淡淡一笑回答道︰“董夫子,我有一言,不知當講不當講……”

    董仲舒笑道︰“願听閣下的高論!”

    秦楓屋子里滿滿當當的儒家書籍,忽而笑道︰“請問董夫子,文王演易經,為何?孔聖寫《春秋》又為何?”

    董仲舒信口答道︰“文王憐憫世人,生死愁苦深陷其中,不得自知,故引出易經之法,使人得以趨吉避凶。上可佔卜國運,下可趨吉避凶,乃是為蒼生大計所做!”

    “孔聖見諸侯攻伐,禮崩樂壞,人民處于水深火熱之中,民不聊生,于是著《春秋》,希望將天下恢復秩序與和諧,令百姓安居樂業,此也是為天下蒼生計的大胸懷!”

    董仲舒笑道︰“你身為儒家讀書人,難道連這兩點都不知道嗎?”

    秦楓听得董仲舒的話,他只說了一句話,頓時就將董仲舒給噎住了。

    “既然為天下蒼生計,為百姓安居樂業是所有儒道先賢的初心本意,那何必計較儒者是用了誰家的方略,誰家的方略呢?”

    董仲舒似是根本沒有想到,秦楓問他的話里,居然藏著這麼大的一個陷阱,足以讓秦楓絕地反擊,甚至一擊必殺!

    原本有些傲慢,甚至輕視秦楓的董仲舒,一時語塞,竟是連話都說不利索了。

    “這……這怎麼可以呢?”

    “你是儒者,若你用別家的理念治國,你還是儒家嗎?”

    “你這簡直就是欺師滅祖!”

    面對董仲舒有些歇斯底里的反駁,秦楓越來越氣定神閑,淡淡說道︰“若僅按照儒家的理念來治國,不做絲毫變通,不但沒有給百姓帶來好的生活……”

    “反而會給人民帶來更深重的苦難,那麼……我們儒生究竟是遵行了先聖們的儒道,還是毀掉了他們的儒道呢?”

    董仲舒氣急敗壞道︰“信口雌黃,真是信口雌黃!你何曾見過有人以儒治國,將國治得民不聊生?”

    秦楓笑了笑說道︰“春秋時,宋國篤信儒道,結果被楚國圍困時,還是墨家人舍身取義,挺身而出,才免去滅國之災……”

    “這樣的例子還少嗎?”

    董仲舒當即反駁道︰“那是宋國上下,國小民貧!豈是儒道的過失!”

    秦楓又笑道︰“就算宋國的國力不行,何至于作戰時,將軍被人砍斷了帽纓,因為‘君子死而冠不免’,還用手扶起帽纓,結果被人砍成肉泥的事情……”

    “一個將軍尚且如此,何況整個宋國?”

    董仲舒一時愕然,卻听得秦楓曬然笑道︰“所謂君子,有吞吐日月之氣度,亦有舍身取義之豪氣……”

    “豈會拘泥于‘君子死而冠不免’,白白枉費自己的性命……”

    “又豈會拘泥于是儒家之言,還是百家之言,只要百姓安居樂業,天下和諧,便是歷代儒聖的初心所在。”

    “重形式而輕本心,這等買櫝還珠,究竟是維護儒道,還是在僵化戕害儒道呢?”

    公告︰筆趣閣app安卓,隻果專用版,告別一切廣告,請關注微信公眾號進入下載安裝︰appxsyd(按住三秒復制)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
沒看完?將本書加入收藏我是會員,將本書放入書架章節錯誤?點此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