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書架 | 推薦本書 | 返回書頁

吾愛文學網 -> 歷史軍事 -> 亂清 -> 第三十九章 新軍

第三十九章 新軍

上一頁        返回目錄        下一頁

    CTRL+D 收藏:吾愛文學網www.x2552.com,享受更多精彩閱讀

    醇王府里唱過《四郎探母》之後的第三天,朝廷給曾國藩那兩道奏折的答復,下來了。

    奏請開去曾國荃湖北巡撫,予假回籍養病的折子,照準。

    奏請裁撤江寧湘勇,分批資遣的折子,照準。

    除此之外,上諭之中當然也還有一句專表嘉慰的話語︰“曾國藩以儒生從戎,歷年最久,戰功最多,自然能慎始如終,永保勛名。”

    看了諭旨,明眼人都知道,曾經叱 一時的吉字大營,這一回怕是要風消雲散了。

    而另一道發往浙江的上諭,則不免令人吃驚——浙江巡撫左宗棠,以“戰功卓著”的緣故,超擢為閩浙總督,與曾國藩這位兩江總督,算是平起平坐了,而麾下的近三萬楚軍,也就算是正是脫離了湘軍的序列。

    這一來,不免有人私下議論,說左宗棠自從帶兵進入浙江,打得還算有聲有色,然而杭州還沒有拿下,又怎麼說得上是“戰功卓著”?功未成而賞先至,真是奇哉怪也。至于跟曾國藩一比,枯榮之間,分際更是鮮明。

    這些話傳到關卓凡耳朵里,他听了也只是一笑,並不作答。這件事已經過去了,他現在只差一步棋,就可以收帆了。

    那麼,翰林院的那幫人,到底該怎樣去大灑金錢呢?

    這個不大不小的難題,卻無意中被胡雪岩派來的一個人,替他解開了。

    這個人,是胡雪岩在上海府上的管家,也姓胡。關卓凡在關家大宅里見到他。大為驚奇。

    “老胡。你怎麼來了?”

    “跟侯爺回話。是胡按察從浙江有信給我,讓我上京里來,替左大帥辦一樁事。”

    再問幾句,明白了,中秋將近,他是要替左宗棠,來給人送一份節敬。

    胡雪岩捐了那幾十船軍糧,左宗棠已經替他保了三品按察使的餃頭。引為最得力的佐助。現在左宗棠和胡雪岩都在浙江,于是胡雪岩傳信到上海,命胡管家提了一份錢,依然是走海路進京,特地來跑一趟。

    不過這一份節敬,與眾不同,要送的只有一個人,潘祖蔭。

    左宗棠對潘祖蔭的感念之情,通朝皆知。當初左宗棠在湖南巡撫駱秉章幕中的時候,腳踢永州鎮總兵樊燮。被樊燮向咸豐皇帝告了一狀,說他“劣幕把持軍務”。弄得他差點丟了腦袋。多虧江甦籍的大名士潘祖蔭上折子替他說話,其中“國家不可一日無湖南,湖南不可一日無左宗棠”的兩句,一時傳誦,亦被左宗棠自己當成不可移替的玉論。

    于是,雖然他這一生從未到過京城,亦從未見過潘祖蔭,但一直是把他當成救命恩人來看待。

    “胡按察說,潘大人是翰林院的掌院副學士。京里我不熟悉,該怎樣去,讓我听侯爺的吩咐。”

    關卓凡楞了片刻,恍然大悟,潘祖蔭是江甦人,又是翰林院的副長官,這不就是一條最好的路子?

    定下神來盤算了一下,果然不錯。江甦一地,人文鼎盛,翰林院中,亦以江甦人為最多。自己把江甦從太平軍手里拿回來,這就是天大的人情!從潘祖蔭這里入手,無論是登門拜訪,還是下帖子請他吃飯,都是可以水到渠成的事情。而跟潘祖蔭這條線搭上,對日後與左宗棠的相處,也有好處。

    想定了便再不猶豫,請西席黃先生寫了請柬,請潘祖蔭兩日後在到府里吃飯。然後派圖伯拿上請柬,持了自己的名刺,把胡管家送到了里水胡同潘祖蔭的府上。等到胡管家辦完了事,圖伯的帖子也下好了。

    潘祖蔭果然爽快異常,讓圖伯回話,多謝關侯爺的厚意,後天準到。

    為了潘祖蔭的到來,這一天關卓凡還特地請了許庚身來做陪客,不然若是在席間談起學問的話題,自己會接不上茬,怕冷了場。

    等潘祖蔭一到,賓主三人互致仰慕,延入設好了席面的正廳。潘祖蔭不像一般的名翰林,沒有絲毫架子,談吐也極風趣,關卓凡心想,怎麼沒有早一點認識他。

    等到酒過三巡,談鋒漸起,便看出邀許庚身來作陪的好處了——潘祖蔭所談的,全然不是古板的學問,而盡是那些名士風流的勾當,對極了許庚身的胃口,于是席間便聊得極是熱絡,酒也就喝得痛快。

    再聊一會,關卓凡看看時機差不多,把準備好的一件禮物拿出來了。

    “寅公是崖岸高峻的人,我也不敢以俗物相贈,有一本書,請寅公鑒賞,不知能不能入得了紅翰林的眼。”

    潘祖蔭是個愛書如命的人,也是金石高手,听說有書,眼楮先一亮,及至小心翼翼地接過來,翻了兩頁,便輕呼一聲︰“這是宋版的《周易注疏》!”

    “好不好,我也不知道。”關卓凡笑道,“上海人有句話,叫做‘開口洋盤閉口相’,在寅公面前,我不敢賣弄。”

    怎麼能不好?宋版書以刻印精美,傳世極少的緣故,本來就很珍貴,這一部又是特意搜求而來的“浙本”,以皮約紙印成,色白而厚,兩面光潔,更是罕見。

    “軒帥,這未免太貴重了。”潘祖蔭欠身致謝道,“我身為江甦人,還沒有謝過軒帥光復故土的恩德,怎麼好意思受這樣的禮?”

    “寶劍贈烈士,既然是這樣的東西,自然該落在寅公這樣的識家手上才對。”關卓凡亦很客氣,又拿出一個封包來,“翰林清苦,國家養士亦不易。這一點八月半的節禮,也要勞煩寅公,代為分派。”

    潘祖蔭是名士做派,既然已經懂得了他的意思,亦毫不矯揉造作,瀟瀟灑灑地接了。

    “正有不少同僚,在為應付要賬的發愁,這一下,大約可以不用跑當鋪了。”潘祖蔭拱手相謝,“我替他們謝謝軒帥!”

    一頓飯吃下來,賓主盡歡,關卓凡和許庚身,殷殷相送,等到潘祖蔭登轎而去,兩個人卻還談興未盡,于是回到花廳,由小福送上熱茶,坐著說話。

    “潘伯寅也算是結了一個善緣,”許庚身感慨地說,“當初救的不過是一個幕客,現在卻已經是赫赫總督,誰想得到?”

    “左公大才,亦沒有辜負了潘伯寅的厚贊。”關卓凡道,“他的楚軍,戰力還是挺強的。”

    “說起來,左季高用洋兵,還是跟軒軍學的。他那支常捷軍的統領,德克碑,日意格,都是法國人,底下也有兩三百個法兵。”許庚身說道,“不知道以後他會不會像逸軒你一樣,也要練一支新軍。”

    關卓凡一笑,微微搖頭。

    “星叔,不瞞你說,這一支新軍,也不是那麼好練的。”

    “哦?除了你上回說的,以西式槍炮裝備,西法操練之外,不知還有什麼不易之處?”

    “唔,這個,”關卓凡略作沉吟,還是老老實實地答道︰“是有兩點,頗為不易。一是練兵的對手,二是練兵的地方。”

    “怎麼叫做練兵的對手?”

    “一支強兵,單靠練,怕還不成,非得有實戰的機會不可。所以說,要有練兵的對手。”

    “長毛不就是對手?”

    “長毛不足平。”關卓凡微笑著說道。

    許庚身嚇了一跳——長毛已經不放在眼里了,難道說,還要跟洋人開仗不成?

    “逸軒,”雖然是在關卓凡的府里,許庚身還是不由壓低了聲音,“難道是拿英兵法兵來做對手?”

    “英法太強,”關卓凡搖搖頭,“打不過。”

    那又是什麼意思?許庚身驚疑不定地看著關卓凡,想一想,問下一個。

    “練兵的地方,又是怎麼說?”

    “軒軍分駐江甦各處,入目皆是繁華之所,依傍大城,心有旁騖,怎麼能靜下心來好好練兵?”關卓凡目光炯炯地看著許庚身,“何況軍中習氣,星叔有什麼不知道的?天天以名號、職餃、位子這些東西為念,官場酬酢,人情往來,又怎能好好練兵?軒軍現在還好,可是日子一長,亦難保不會沾染上這樣的習氣。”

    “這是實情,”許庚身嘆了一口氣,“可是又能怎麼辦?”

    “非換個地方不可!”關卓凡輕聲說道。

    果然是要換個地方了。到了第三天上,便有驚人的消息傳來——美國駐華公使蒲安臣,向總理各國事務衙門首席王大臣奕??,正式遞交了《請準華爾等募義勇赴美平亂帖》。

    *(未完待續請搜索,小說更好更新更快!
沒看完?將本書加入收藏我是會員,將本書放入書架章節錯誤?點此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