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書架 | 推薦本書 | 返回書頁

吾愛文學網 -> 歷史軍事 -> 亂清 -> 第三十九章 反噬

第三十九章 反噬

上一頁        返回目錄        下一頁

    CTRL+D 收藏:吾愛文學網www.x2552.com,享受更多精彩閱讀

    關卓凡絕不是莽撞的性格,另外,作為一個合格的歷史投機者,他擁有足夠多的歷史資料,做出任何重大決定的時候,都有足夠的條件,謀定而後動——至少到目前為止。他不需要只憑一腔熱血,閉上眼楮撞大運。

    甚至,如意洲花海帳幕之中,他強推御姐之前,也是在極短的時間之內,經過了縝密的利害得失的分析,才由“小頭”指揮“大頭”,付諸行動的。

    說到整頓鹽務,關卓凡認為,現在入手,阻力最小,事半功倍,可以花最少的投入,獲得最大的收益,即是說,現在是整頓鹽務的最佳時機。

    這是因為,綱鹽制已經徹底敗壞,無以為繼,票鹽制則尚未成氣候,兩淮鹽政,正是青黃不接的時候;另外,戰爭和李世忠這兩樣東東,進一步將兩淮鹽務打得支離破碎,舊的利益格局已經分崩離析,新的利益格局還未建立起來,雖然看上去千頭萬緒,其實,卻隱然是“一張白紙好畫圖”。

    甦州過後沒艇搭,過了這個村,很可能就沒有這個店了,現在不下手,豈非愚甚?

    伊克桑殺李世忠的第二天,“叫起”之後,一眾軍機大臣回到軍機直廬,開議“整頓兩淮鹽務”。

    幾位大軍機,包括恭王,心頭都彌漫著既興奮、又不安的感覺。

    整頓鹽務的好處在哪兒、難處又在哪兒,這幾位當國者,心里面都是清清楚楚的。另外。關卓凡雖未明說。但幾乎每個人都可默喻︰借整頓鹽務的機會。朝廷的手,順理成章的伸進兩江,特別是甦北——那里是湘軍的真正的大本營。如果操作得當有力,很有可能,經此一役,就將兩江的治權,重新收歸樞府。

    兩江為天下之重,兩江拿回來了。其余的省份,就不在話下了。

    這樣一個美妙的光景,略一思之,便不由心旌搖動。

    現在的問題是︰一,該如何整頓兩淮的鹽務?二,又該如何借整頓鹽務的機會,連兩江的政務人事,一並“整頓”?

    猶如一眾醫家,圍著一個罹患膏肓之疾的病家,都微微皺眉︰該從哪里下刀子呢?

    “伊子山這一刀砍得好!”文祥先開口了。“毒血流出來了!”

    大家都覺得“毒血流出來了”的譬喻甚妙,一齊點頭。

    恭王說道︰“博川說的是!而且。通前徹後,處置得宜,張弛有度,有古大臣之風!”

    轉頭對關卓凡微笑說道︰“逸軒,子山跟了你幾年,我看,是歷練出來了!”

    關卓凡心中微動,輕輕搖了搖頭,含笑說道︰“六哥且莫夸他。李世忠黨羽舊部,安不安靜,是否‘奉旨唯謹’,就靠他這一刀,和一個‘蔭生’,到底壓不壓得住,後面還有沒有首尾,還得拭目以待。”

    曹毓瑛說道︰“李世忠朝秦暮楚,純以錢帛籠絡部下,這班三心二意的逐利之徒,朝廷既未往絕路上逼他們,哪里會鋌而走險?軒王爺只誅首惡,余黨不究,臨之以威,繼之以恩,這個策略,再合適不過了。”

    頓了一頓,轉了話題,說道︰“我覺得,博川‘毒血流出來了’的譬喻好!官鹽壅滯,猶如氣血不暢,幾個要緊的關竅,一定要實實在在地打通他!”

    關卓凡看了曹毓瑛一眼,點頭說道︰“琢如所言甚是!咱們就來看看,到底有哪幾個‘要緊的關竅’?”

    按“座次”,輪到許庚身發言了,他輕輕咳了一聲,說道︰“官鹽壅滯,是因為鹽價畸高,老百姓都吃不起鹽了——窮家小戶,競月食淡!”

    頓了一頓,說道︰“鹽價何以畸高?總是由場到岸,一路上規費太多!”

    “場”,指的是鹽場,即食鹽的生產地;“岸”,指的是食鹽的消費地。

    郭嵩燾點了點頭,接口說道︰“此其一。其二,總商下面,場商、運商、窩商,諸多名目,都要分一杯羹,則鹽價不高,何以分潤自肥?”

    “場商”即“鹽場之商”、“坐場之商”,算是食鹽的生產商,控制灶戶——食鹽的個體生產者,壟斷向灶戶的食鹽收購權。

    “運商”,也叫“引商”,他們向“場商”收購食鹽,運送到“岸”——即食鹽的消費地,進行銷售,算是食鹽的流通環節。

    為此,“運商”必須向鹽政衙門申請“鹽引”——即食鹽銷售許可證,一“引”大約三、四百斤,並“據引定課”,即繳納鹽稅。“運商”又稱“引商”,由此而來。

    在申請“鹽引”之前,“引商”要先出資佔據“引地”——即取得食鹽消費地的獨家銷售權。

    “引地”又稱“引窩”,所謂“窩商”,就是持有“引窩”的商人,他們向“引商”出租“引窩”,坐食巨利。

    “總商”,高居于“場商”、“運商”、“窩商”之上,皆為朝廷封敕,算是鹽政衙門的代理人,代表朝廷,管理區域內的鹽商,協助鹽政衙門征收鹽稅。

    清承明制,鹽務也是如此,以上種種,基本承自明朝的“綱鹽制”。所謂“綱鹽制”,大致是將食鹽的銷售分為若干“綱”,每一“綱”,含若干萬“引”,入“綱”者,方有權行鹽。

    話頭扯得略遠,回到會議上來。

    文祥說道︰“大約還有其三︰鹽政衙門,疊床架屋,多有近水樓台、上下其手的,鹽商們拿出來打點的銀子,自然也要計入鹽價的。”

    關卓凡心想︰這個話,你來說,不用我開口,最好不過。

    軒郡王乃做總結性發言︰“其一、其二、其三——這三點,確實是鹽價畸高之關鍵!鹽價畸高,老百姓買不起官鹽,又不能不吃鹽,只好去買私鹽,于是私鹽大興,官鹽壅滯!朝廷的鹽稅收不上來,鹽商的日子也過不下去,嘿嘿,原想擇肥而噬的,沒想到最終反噬了自個兒!真正是……滑稽!”

    恭王嘆了口氣,說道︰“逸軒這‘反噬’二字,說的極好,鹽務墮落到今天這個地步,實在是自作自受!”

    頓了一頓,說道︰“既知關節所在,就可以對癥下藥。嗯,陶雲汀主政兩江的時候,改綱鹽為票鹽,似乎頗見功效。”

    雲汀,是陶澍的號。

    *(未完待續請搜索,小說更好更新更快!
沒看完?將本書加入收藏我是會員,將本書放入書架章節錯誤?點此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