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書架 | 推薦本書 | 返回書頁

吾愛文學網 -> 歷史軍事 -> 亂清 -> 第一六二章 恭代繕折

第一六二章 恭代繕折

上一頁        返回目錄        下一頁

    CTRL+D 收藏:吾愛文學網www.x2552.com,享受更多精彩閱讀

    軍機“叫起”,關卓凡向慈安稟告京津鐵路經已竣工,慈安臉上一片茫然,她基本上沒有意識到這個消息的重大意義,“標志性”、“里程碑”神馬的,更加是談不上了。

    這不僅僅是因為慈安對新生事物的感覺相對比較遲鈍的緣故,換了其他的事情,大約也差不多她目下幾乎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小皇帝的“天花之喜”上。

    自小皇帝的“天花之喜”確診以來,每一次軍機“叫起”,慈安都是一副心神恍惚的樣子,看折子,固然猶墜五里霧中,不知其所雲,關卓凡為她講解折子的那些話,也是進不到耳朵里邊兒去的,關卓凡之外的大軍機,即便跪在地上,按規矩不抬頭仰視,也能感覺到,母後皇太後坐立難安,神思不屬。

    很快,每一次“軍機叫起”,對“上頭”和“下頭”,都成為一種尷尬和折磨了。

    這個情形,慈安自己是比誰都清楚的,幾天下來,別人還沒有怎麼樣,她自個兒先忍不住了。

    “唉,我目下這個樣子……”慈安嘆了口氣,“實在是叫沒有法子!皇帝‘見喜’,我不能不把精神頭兒,放多些在他身上這不僅僅是因為他是我兒子,這個,你們大約是能夠諒解的。”

    “是,是!”關卓凡說道,“聖躬系天下四海之重,全靠母後皇太後慈懷曲體,悉心教養。”

    慈安愣了一會兒,大約想明白“慈懷曲體”是什麼意思了,才說道︰“可是,也不能因為這個,就耽誤了國事!太醫說了,一十八天過去,只是闖過了最難的關隘,之後,依然要仔細調養,不可疏忽大意。前前後後,總要三個月左右的光景,才能夠徹徹底底的恢復過來,不留下什麼首尾。”

    說到這兒。又嘆了口氣,“一十八天過了,我大部分的精神頭兒,大約還是得放在照料皇帝上面,這接下來。可還有好幾十天呢,如果我總是這個樣子,必定會耽誤正經事兒,咱們,總要想個妥當些的法子出來才好。”

    “這……”

    大軍機們都覺得為難,不論俺們想出什麼法子來,都等于間接承認母後皇太後于“垂簾”一事,“力不能任”慈安的情形,雖說事出有因,不無可諒之處。但這個話頭,實在太敏感了,不適合由臣子來“妄議”的。

    再者說了,皇帝太後的活兒,難道還有人可以代勞的嗎?

    過了好一會兒,還是沒人說話。

    打破沉默的,是慈安自己。

    “我想這麼著好不好?”慈安說道,“關卓凡”

    “臣在。”

    “這段日子,你就辛苦辛苦,代我批折子好了嗯。就三個月吧,等皇上的‘天花之喜’過了,咱們再換回來。”

    慈安說的輕描淡寫,軍機大臣們听在耳中。卻如滾雷驚天,都是大大一震。

    這叫“恭代繕折”,正常情況下,只有在皇帝病重、無力親握朱筆之時,才不得不行的一種權宜之計,由皇帝于病榻口授。親信大臣在折子上“恭錄”,其實質,依舊是皇帝在“宸衷獨斷”、“親裁大政”,親信大臣不過充當了一個書記員的角色。

    而且,這個“恭代”,親信大臣不過是拿幾個有限的“成語”,如“覽”、“閱”、“知道了”、“該部知道”、“該部議奏”、“交部”、“依議”,以朱筆恭繕于折子之上,原則上,並不允許添加其他的議論、指示,因此,並無大權旁落之虞。

    可是,慈安叫關卓凡“批折子”,第一,“口授”是絕對不會有的了她若能“口授”,就不需要關卓凡來“批折子”了;第二,也不可能在長達三個月的時間內,每次總是只批復一兩個字、三四個字的“成語”,那樣的話,許多事兒,根本就辦不明白。

    如此一來,一切進退陟黜,就是直接出于關卓凡本人之意旨,關卓凡所行的,幾乎就是真正的皇帝的權力,或者說攝政。

    這麼做,已經不存在什麼“大權旁落”的問題了,慈安向關卓凡移交的,就是“大權”;問題應該是︰三個月之後,這個“大權”,還回得來嗎?

    之前的“黃白折”制度,關卓凡只是“看折子”,只是和慈安同時有時候會更早一些獲得折子上面的信息,然後,在軍機“叫起”的時候,對如何批復這份折子,向慈安提出建議雖然,這基本上就是個形式,關卓凡提出的建議,慈安從沒有不同意的。

    可是,形式是一樣很重要的東西,表明誰是“話事”的,誰是“辦事”的,現在,“話事”和“辦事”的界線,幾乎不存在了。

    這些關節、出入,母後皇太後想過沒有?想透徹了沒有?

    大軍機們屏息以待,等候關卓凡的回答。

    “臣惶恐,怕是力不能任。”

    這口氣……

    “你別客氣了,”慈安笑了,“怎麼會做不來?你把軍機‘叫起’時說給我的那些話,寫到折子上不就結了?這個,同先頭的安排,其實也沒有多大的分別吧?嗯,也不會花多你多少辰光吧?”

    沒有多大的分別?!

    想了一想,慈安覺得,自己的話中,略有不妥之處,補充說道︰“我不是說你不辛苦,我是說,這麼著,不會耽誤到……其他的什麼事情吧?”

    難道,母後皇太後以為,“這麼著”,僅僅是……軒親王增加了一點兒工作量?

    “回母後皇太後,這個,倒是不會的。”

    “那就好就這麼辦吧!”

    “這……是,臣謹遵懿旨,勉力去做。”

    大軍機們的心頭,又是大大一震。

    “不過,”關卓凡說道,“一切大政,出于聖裁,臣恭代繕折之後,總還要請母後皇太後御覽的。”

    慈安愣了一愣,說道︰“好吧,我就再看一眼。”

    她真的就是“再看一眼”。

    關卓凡批過的折子,軍機“叫起”的時候,攏在一起,放到御案上。慈安拿起一本,打開,“看一眼”,合上,放到一邊;然後,再打開一本,“看一眼”,合上,再放到一邊。

    如此,不過半刻鐘的時間,十幾本折子,就都全“看”過了。

    然後,母後皇太後親**代,“就這麼辦吧。”

    這就是關卓凡口中的“一切大政,出于聖裁”。

    “黃白折”制度,表面上一切如舊,還是黃折子送鐘粹宮,白折子送軍機處或朝內北小街,但事實上,送到鐘粹宮的那份黃折子,慈安已經不看了。

    一切都不同了。

    *(未完待續。)手機用戶請訪問://m..

    ...
沒看完?將本書加入收藏我是會員,將本書放入書架章節錯誤?點此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