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書架 | 推薦本書 | 返回書頁

吾愛文學網 -> 歷史軍事 -> 亂清 -> 第二五四章 同治天下

第二五四章 同治天下

上一頁        返回目錄        下一頁

    CTRL+D 收藏:吾愛文學網www.x2552.com,享受更多精彩閱讀

    “你提到敦柔,”恭王笑了一笑,“將來,她生的孩子,還是承嗣的嫡子這,我倒是有點兒尷尬了。”

    榮安公主、敦柔公主,都是關卓凡的正福晉,所出都是嫡子,不過,若榮安公主做了皇帝,她之所出,就得姓愛新覺羅至少,承她的嗣、繼她的統的那個子女,必須姓愛新覺羅。就算榮安的子女之中,有人歸于父宗,可是,你這一支,不能“兩頭佔”又做皇帝,又承父宗的嗣,所以,只要榮安公主做了皇帝,將來承關卓凡的嗣的,一定是敦柔公主所出。

    文祥也笑了一笑,沒說什麼。

    他曉得,自己提及敦柔公主,並不會真的叫恭王“尷尬”,而且,彼此或虛或實的點一點敦柔公主,也是很有必要的,

    榮安公主做皇帝,敦柔公主所出承嗣,自然而然,解決了一個將來必然會發生的、非常重大的麻煩都是正福晉,所出都是嫡子,則誰之所出,承關卓凡之嗣?說的再明白一點,誰之所出,承繼“軒親王”的爵位?

    “軒親王”這個爵位,目下還不是“世襲罔替”,可是,誰都曉得,這是或遲或早的事情。

    文祥隱隱覺得,恭王在榮安公主繼統、承嗣一事上,一默無言,同他的外孫,將承繼軒親王的爵位,未必全然沒有關系,不過,這個事兒,不能說破,只能“默喻”。

    “將來,”恭王慢吞吞的說道,“是否有人,也要‘與國同戚’?這,還真是不無可能。”

    “六爺,”文祥盯著恭王,“如是,如之奈何?”

    “也沒有什麼太大不了的,”恭王平靜的說道,“那就讓他們‘與國同戚’好了。”

    啊?

    文祥愕然什麼意思?

    “下五旗既然可以‘抬進’上三旗,”恭王說道,“那麼,功勛親王所出,也不是不可以‘抬進’宗室的嘛。”

    微微一頓,“這位‘功勛親王’本人,不也是這麼‘抬’進來的嗎?”

    就是說,不僅僅限于繼承了“軒親王”爵位的“本支”亦即“大宗”,只要是關卓凡的子女,不論嫡庶,統統“抬進”宗室,比肩于愛新覺羅。

    目下,關卓凡的幾個孩子,都有爵位,不過,都是“世爵”,不是“宗爵”就是說,就目下的情形來說,關卓凡本人,入玉牒,用黃金帶,是地道的宗室的身份,將來承嗣的“大宗”,亦即承繼“軒親王”爵號的“本支”,亦入玉牒,也是用黃金帶的宗室身份,可是,其他支庶,就不是宗室了。

    “他們只不過是要一個‘宗室’的名位,”恭王說道,“為什麼非得‘治一經、損一經’?為什麼非得‘姓關的’取‘姓愛新覺羅的’而代之?‘姓關的’和‘姓愛新覺羅的’,為什麼就不可以……一榮俱榮、皆大歡喜?”

    文祥微微的張開了嘴,真正是“撟舌難下”了。

    “如此,”恭王說道,“國家不過多設幾個宗爵而已,且‘世襲罔替’的,只有‘軒親王’一支,其余皆是減等襲封,朝廷的負擔,也是有限的。”

    頓了頓,“還有,我想,逸軒這個人,還是很有分寸的,不至于一上來,就叫自己的兒子女兒,去做貝勒貝子、公主郡主還都在襁褓之中呢。總要一步一步來,不然,別人也不服氣嘛。”

    “除非,”恭王淡淡一笑,“將來有那麼一天,有‘姓關的’,自己個兒想做皇帝。”

    聲音不高,卻听得文祥渾身一顫。

    “則這個‘姓關的’,”恭王繼續說道,“不但要篡愛新覺羅的位子,還要篡他異母兄弟的位子!真這麼想,這麼干,只能叫腦殼壞了!既然腦殼壞了,就沒有道理可講了嘿嘿,洪秀全還想做皇帝呢!”

    文祥又微微的張了張嘴,還是說不出什麼話來。

    他心潮澎湃,五味俱陳,對恭王,既十分的感慨,又衷心的欽服。

    將關卓凡一系,整個“抬進”宗室,這一招,看似匪夷所思、天馬行空,然而細細想去,卻真正是神來之筆!

    他的腦海中,不自禁的跳出兩個字來同治!

    辛酉政變之後,“同治”取代“祺祥”,成為新君的年號,不僅僅因為“祺祥”是在肅順手上擬的,更因為“同治”二字,包含了兩宮“同治”、兩宮和恭王“同治”以及君臣“同治”的寓意,示天下以上下左右、一心一德、共臻盛世。

    大行皇帝龍馭上賓,榮安公主登基繼統,年號自然不能再用“同治”,不過,“同治”的寓意卻保留了下來,只是,將演變為愛新覺羅氏和瓜爾佳氏“同治”了!

    不,應該說,是愛新覺羅氏和關氏“同治”瓜爾佳氏一族,並非都以“關”這個漢姓,做為本支的姓氏的。

    “六爺,”文祥聲音,微微有一點發顫,“你這番驚天儻論,我不曉得說什麼好思來想去,竟是無一字可駁!”

    頓了一頓,“謀國之忠,識人之明,氣量之弘,我對你佩服的五體投地!”

    又頓一頓,聲音變得高亢︰“如是者,永絕後患!”

    “能不能‘永絕後患’,”恭王說道,“我不敢說,不過,管個……六、七十年,大約還是夠的。”

    頓了一頓,“至于其後……”

    嘆了口氣,“到時候,愛新覺羅氏,享國已達三百年了。”

    又頓一頓,“三代以上,天下為天下人之天下,不能夠算數;三代以下,天下為一姓之天下三代以下,數一數,有沒有享國超過三百年的?沒有!有漢一朝四百年,可分成了前漢、後漢,其實是……兩個朝代。”

    文祥心頭一震。

    恭王的聲調不高,其中卻似乎有金石相撞︰“哪有什麼‘千秋萬代’?天道流轉,不可強求,不然,反被其殃!”

    頓了一頓,“如果,真有那麼一天”

    默然片刻,輕聲說道︰“我在地下,亦無他求,只求愛新覺羅氏,能夠看清形勢,全身而退。”

    悠悠的嘆了口氣,“如是,就是天佑愛新覺羅氏了。”

    文祥氣血翻涌,卻無話可說。

    真正是……時也,勢也,命也!

    過了好一會兒,文祥才開口,聲音低沉︰“六爺,我曾經想過,如果實在攔不住榮安公主登基繼統,那麼,能不能力爭……將來,她升遐之後,不將大位傳于自己的子女,而是交回給‘溥’字一輩?”

    恭王微微皺眉,凝神思索了片刻,搖了搖頭,說道︰“行不通的。”

    頓了頓,“你信不過‘他’,其實,‘他’也信不過你哪個敢保證,皇位轉回了‘溥’字一輩,時移勢易,有一天,你不會來清算‘他’?老睿親王殷鑒不遠,歷朝歷代,類似的事情,更是不絕于史!唯有自己的兒女繼位,‘他’才真正放心的下。”

    文祥呆了半響,點了點頭,悶聲說道︰“是。”

    “還有,”恭王鄭重說道,“真要這麼做,其實是為愛新覺羅氏招禍!大位不傳自己所出,傳愛新覺羅‘溥’字輩,就算榮安和逸軒夫妻倆都願意,可是,他們兩位不在了,天下如諸關何?彼時的諸關,必然是……政權、軍權盡在掌握,他們……能願意將大位交回給愛新覺羅氏?”

    文祥不由悚然︰“這……”

    “到時候,”恭王說道,“只怕……就真有‘姓關的’要做皇帝了!”

    文祥背上的冷汗,不由就滲來了!

    若真發生了恭王說的“‘姓關的’要做皇帝”的事情,那就是不折不扣的謀朝篡位!而且,因為新朝之立,推翻了本生父母當年做出的煌煌金諾,一定為天下人所譏,則反彈既大,打壓便狠,新朝對于心向舊朝的人士的迫害,一定異常酷烈,其中,舊朝宗室必首當其沖,皇位的潛在的競爭者,譬如“溥”字一輩,只怕會被殺的一個不剩!

    “我思慮不周!”文祥額上也見汗了,聲音微微打斗,“我思慮不周!”

    “你本是為愛新覺羅氏著想的,”恭王溫言說道,“可是,時也,勢也!形勢比人強,六、七十年之後的事情,哪里會因為六、七十年之前的一紙上諭,就確定不移了呢?時勢會邊這可是‘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人心亦會變到時候,為富貴名位,紛紛‘勸進’的,還不曉得有多少呢!”

    文祥呆了半響,長長的嘆了口氣。

    過了好一會兒,“六爺,不瞞你說,我還曾經想過,目下,仁宣一系的‘載’字輩中,沒有合適的嗣皇帝的人選,榮安公主能不能夠……只‘監國’,不‘登基’?待到仁宣一系,生出了合適的‘載’字輩……”

    說到這兒,文祥苦笑著搖了搖頭︰“回頭來看,這個想頭,何其幼稚,何其可笑!”

    “你這個想頭,”恭王說道,“立意怕不是好的?可是……南轅北轍了。”

    “是,”文祥沉重的說道,“南轅北轍了。”

    “實話實說,”恭王說道,“我現在,只求這個事兒,能夠平平安安、順順當當的過去既然箭已在弦上,那就趕緊射了出去,一箭中的!”

    頓了頓,“千萬不要,一箭一箭,射中的,不是太和殿上的那張寶座,而是……攔在寶座前面的人!”

    *(未完待續。)
沒看完?將本書加入收藏我是會員,將本書放入書架章節錯誤?點此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