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書架 | 推薦本書 | 返回書頁

吾愛文學網 -> 歷史軍事 -> 亂清 -> 第一三九章 大海戰之二十九︰空前絕後的一炮!

第一三九章 大海戰之二十九︰空前絕後的一炮!

上一頁        返回目錄        下一頁

    CTRL+D 收藏:吾愛文學網www.x2552.com,享受更多精彩閱讀

    時機和角度,倒是好的不能再好了。

    時機——相撞之後,“風怒號”、“野貓號”都已暫時宕機,且彼此糾纏在一起,一時半會兒的分不開,形同一個頗具體量的固定靶。

    角度——兩條敵艦,正正停在“馭風號”的前方航線上,“馭風號”的艦艏炮,完全不必做任何水平旋轉,正是最舒服的射擊角度。

    戰機稍縱即逝,若叫“風怒”、“野貓”二艦重新發動起來,脫離接觸,逸出戰場,則追也不是,不追也不是——煮熟的鴨子飛走了,那可就叫人扼腕了!

    不過,炮身雖不必左右轉動,卻需調整俯仰角度,以對應我艦同敵艦之間之距離——而這個距離,確實是遠了些!

    前頭有過介紹,這個時代的海戰,用以測定距離的工具,只有一個六分儀;相對于後世的類似于望遠鏡的光學測距儀來說,六分儀是一種非常原始的工具,誤差很大,而且,距離愈遠,誤差愈大。

    目下,“馭風號”距糾纏在一起的“風怒號”、“野貓號”,不過剛剛進入艦炮有效射程——期間還縱向的隔了“冠軍號”、“龍驤號”、“豹變號”三只戰艦呢;在這樣遠的距離上開炮,因為很難準確測定敵我之間的距離,命中目標的概率是非常之低的。

    前頭的“左一支隊”的三只主力戰艦,距離“風怒號”“野貓號”,當然要更近些,但是,她們的任務,是爭分奪秒,沖擊敵陣,絕不會“旁騖”的。

    這個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只能夠由“馭風號”來完成了。

    換了一個人做“馭風號”的管帶,可能只好望“風怒號”、“野貓號”而興嘆,但陳世石的一項迥異乎常人的天資,卻使其有了完成這項看似不可能的任務的可能。

    陳世石天生具有極佳的空間感,他對于射距的判斷,即便最有經驗的炮手,亦每每自愧不如;而與超乎常人的空間感對應的是,他讀圖的能力亦極強,同儕之中,包括洋老師們,皆無出其右者。

    當然,若茫茫大海,前後左右,沒有任何參照物,則再好的空間感、再強的讀圖能力,亦無用武之地。

    不過,目下的環境,雖然也算“茫茫大海”,可是,並非沒有參照物——這個參照物,就是甦竇山。

    “北京—東京”艦隊第一分艦隊的航線,緊貼甦竇山東側,陳世石的做法是︰在腦海中,替糾纏在一起的“風怒號”、“野貓號”向左——即向西拉一條垂直于航線的直線;同時,也替“馭風號”向左——即向西拉一條同樣的直線。

    這兩條直線,相互平行,且都會西延至甦竇山東側,確定了它們同甦竇山的交匯點的位置,再確定了兩個交匯點之間的距離,便可間接求出“馭風號”至“風怒號”、“野貓號”的距離。

    若兩條平行線同甦竇山的交匯點的位置是精確的,兩個交匯點之間的距離是精確的,那麼,求出的“馭風號”至“風怒號”、“野貓號”的距離,就是精確的!

    交匯點的位置必須精確,交匯點之間的距離必須精確——做的到嗎?

    此時,陳世石超強的空間感和讀圖能力就發揮出重大作用了。

    首先,他替“馭風號”和“風怒”、“野貓”二艦拉出的那兩條平行線就是“精確”的——真正垂直于航線。

    其次,兩條平行線與甦竇山的交匯點也是“精確”的——

    甦竇山的海灣,在南、北兩側,其東、西兩側,基本是一個懸崖海岸的地形,東側尤為明顯;“風怒”、“野貓”二艦拉出來的直線,交于一塊明顯凸出的崖石;“馭風號”拉出來的直線,則交于崖底一塊兀立水面的礁石——兩個交匯點,都是真正的“點”。

    再次,也是最重要的——

    巴西勒考察杭州灣外海群島,重點在群島北部,其中又以甦竇山為最重,他繪制的甦竇山地圖及周邊海圖,非常精確,同後世的標準地圖,已相差無幾;我艦隊的每一只戰艦上,都有一份復制的甦竇山地圖及周邊海圖,這些輿圖雖是比例圖,陳世石也只是第一次身臨其地,但在其眼中、腦中,目之所及,甦竇山一石一木,皆可同輿圖相關位置一一對應,誤差之小,以米論計。

    就是說,上述的崖石和礁石,陳世石都能在輿圖上找到相對應的“點”。

    如此一來,就什麼都“精確”了。

    *

    *

    “野貓號”的發動機終于恢復了轉動,在此之前,水兵們已經分開了兩只戰艦前桅橫桁上糾纏在一起的繩索,“野貓號”嘶吼著,開始倒車了。

    就在這時,一枚六十八磅的開花彈,呼嘯著飛出了“馭風號”七英寸艦艏炮的炮口。

    “風怒號”、“野貓號”上的歡呼聲剛剛響起來——脫離接觸啦!——炮彈便飛到了。

    炮彈從距“野貓號”艦艉不足一米左右的地方——幾乎是擦著“野貓號”的屁股——飛了過去,在接近水線的位置,擊穿了“風怒號”的右舷,鑽進了艦體內部。

    這個地方,正正是“風怒號”的鍋爐艙。

    “風怒號”內,先是傳出了一聲脆響——在外頭听著,就好像不過是誰放了一個大號的炮竹——事實上,這是開花彈爆炸了。

    接著,是很大、但很沉悶的“波”的一聲——就好像一個裝面粉的袋子破裂了,不過,聲音被放大了許多倍;“風怒號”舯部每一同外界相連、相通之處——通風管、艙口、窗口、炮彈造成的破洞、乃至甲板的縫隙,都同時冒出了灰黑色的煤煙。

    與此同時,“風怒號”整個艦體都顫抖了一下。

    之後,出現了兩、三秒鐘的平靜,旁觀者剛剛冒出了“‘風怒號’可能沒什麼大礙”的念頭時,“風怒號”猛地向上一跳,發出了石破天驚般的一聲巨響,待它重新跌落海面的時候,一個巨大的火球,已從艦舯沖了出來。

    爆炸是如此的猛烈,不但幾乎將“風怒號”一分為二,還將距爆炸點最近的“野貓號”的艦艉炸得四分五裂,“野貓號”的螺旋槳毀于爆炸,再次宕機,並再也無法發動起來了。

    大火迅速蔓延開來,將剛剛分開的“風怒號”、“野貓號”重新裹在了一起。

    “馭風號”的這一炮,被隆而重之的載入了世界海軍戰史,多少年後,都是人們驚嘆不已的對象——

    在如此遠的距離上,一發炮彈而徹底擊毀兩只戰艦,非但空前,想來,也一定是絕後了!

    *
沒看完?將本書加入收藏我是會員,將本書放入書架章節錯誤?點此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