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書架 | 推薦本書 | 返回書頁

吾愛文學網 -> 歷史軍事 -> 亂清 -> 第一百九十七章 吾有妙計破強敵

第一百九十七章 吾有妙計破強敵

上一頁        返回目錄        下一頁

    CTRL+D 收藏:吾愛文學網www.x2552.com,享受更多精彩閱讀

    不過,“撩一撩”其實並非“閩江防”的本意,由頭至尾,“閩江防”御敵之基本策略,都不是主動出擊,而是“關門打番狗,甕中捉洋鱉”都是要誘法國人溯江深入的。

    可惜的是,“b ijing—東京”艦隊的“第一批次”在閩江口逡巡一番之後,終究還是過門不入,置關親王的偌大心血于無用武之地唉!

    而這個“第二批次”,瞅上去,更加是一副驚弓之鳥、一夕數驚的模樣更加難以指望著它入我之彀了!

    那,難道就任由其龜縮在馬祖島,隔著一小片海面,大伙兒彼此大眼瞪小眼麼?

    甦竇山大捷光芒四sh ,“閩江防”由上到下,每一個人的心里頭,都被照的火辣辣的,可是,“閩江防”之強,只在岸防,說到正經的海上力量,只有一支船政艦隊可以商調船政艦隊屬于福州船政,防務上,“閩江防”和福州船政雖為一體,但在編制上,彼此duli,因此,真要用到船政艦隊,只能“商調”。

    而這支船政艦隊,本質上,只是福州海軍學堂的一支“訓練艦隊”攏共五條船,一條三等巡洋艦、一條機帆快船,都是英國海軍的舊船,退役之後,半賣半送給中國,改裝成訓練艦;另外三條,都是福州船政的“自產”皆為炮艦一級。

    拿這樣的一支艦隊去挑戰“b ijing—東京”艦隊的“第二批次”,當然是雞蛋踫石頭,心里頭再熱、再癢,也不至于看不清這一點。

    因此主動出擊,似乎並不現實啊!

    哼,“似乎”而已吾有破敵之妙計!

    咦?何人口出大言?

    哦?不是“閩江防”的?甚至,不是中國人?而且,還不是軍人?

    “口出大言”者大號喬納森,英國人,現為福州造船廠二級主管工程師。

    不久前,福州船廠接到了一份緊急而機密的任務根據有限的資料,對一種暫名“桿雷艇”的神秘小艇,做盡可能的全面、深入的技術分析,找出其薄弱點,以為我艦隊應對其可能之攻擊之參考。

    “有限的資料”大致如下︰

    “桿雷艇”體量很小,長二十六、七米左右,寬三米半上下,吃水不足一米大約八、九十厘米的樣子,排水量,三十噸左右;不過,配備的動力,異常強勁,一台三脹式往復蒸汽機,單軸、單槳推進,航速沒有人親眼見過,據說高達十八節。

    “桿雷艇”造型奇特采用全封閉設計,在高速航行和戰斗時,船員無須到甲板上,就能完成一切必要 o作。

    駕駛艙外,有一層鐵殼,保護乘員以及艙內的各種裝置這層“裝甲”,雖不能擋住炮彈,但抵擋普通步槍子彈的sh 擊,應該是沒有問題的。

    “桿雷艇”的主要武器,不是槍炮,而是水雷只不過,這個所謂的“水雷”,由始至終,不踫水。

    艇艏,可自艇體內升出一根長鐵桿大約十米左右的樣子,桿頭裝備一個填裝了十三公斤棉火藥的水雷此即“桿雷”了;駕駛艙兼指揮艙內,有一套齒輪、杠桿裝置,可用人力調整雷桿伸出的長度和角度。

    普通的水雷,必須撞擊才能觸發,“桿雷”不必據說,桿雷采用電發,電線一頭連接在駕駛艙內的蓄電池上,一頭連接到桿雷尾部的引信內,只要在駕駛艙里按下電閘,就可依靠電流引爆。

    好了,資料就這麼多,而且一堆的“據說”,來,找出它的“薄弱點”吧。

    這個任務,派給了喬納森。

    換一個人,對這份差使,可能會比較頭疼,可是,喬納森卻非常感興趣,不過,他的興趣的重點,並不是什麼“薄弱點”,而是

    這個“桿雷艇”,看起來,挺好用的樣子

    “桿雷艇”目標小,速度快,兩軍對壘之時,海面上硝煙彌漫,波浪起伏,“桿雷艇”很可以在大艦的掩護下,快速接近敵艦,如果未能提早發現,給它鑽進了艦炮的sh 擊死角,就可以給敵艦造成很大的威脅。

    步槍倒是沒有sh 擊死角,可是,“桿雷艇”有裝甲,普通的步槍,拿它無可如何。

    就算敵艦發現的早,但“桿雷艇”目標小,速度快,“大炮打蚊子”,敵艦的艦炮,未必就一定能夠命中威脅還是很大。

    既如此,我們為什麼不換個思路為什麼只想著去找它的“薄弱點”,而不自己也來造一只“桿雷艇”呢?

    啊?

    呃,小喬啊,你的……“仿制”的想法……呃,是好的【m.】!不過,咱們時間緊、任務重,這個‘桿雷艇’的構造,看起來,還是蠻復雜的,怕是趕不及……

    “您放心!”喬納森對著畢夏普福州船廠的“總辦”猛拍胸脯,“我有把握!我是說,至少,我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弄出一個簡易版的‘桿雷艇’來!趕得及在這場戰爭中派上用場的!”

    頓一頓,“而且,也不會影響尋找‘薄弱點’的任務!在‘仿制’的過程中,不是更加容易找出其存在的‘薄弱點’嗎?”

    簡易版?

    不過,你說“在‘仿制’的過程中,更加容易找出其存在的薄弱點”,倒是……有些道理呢。

    所謂“總辦”,就是總經理,畢夏普這位福州造船廠的總辦,來中國之前,是英國“哈蘭德和沃爾夫”造船廠的副總工程師。

    而“哈蘭德和沃爾夫”造船廠就是原時空出品“泰坦尼克號”的那一家啦。

    時任福建船政大臣的張之洞,對喬納森的“仿制桿雷艇”的想法,倒是很感興趣,一力支持,因此,這個“尋找薄弱點”的任務,一開始就“跑偏了”,變成了一個不折不扣的“仿制桿雷艇”的項目。

    “尋找薄弱點”的任務,倒也沒有扔下,這上頭,喬納森的“研究成果”是攻擊之後,“桿雷艇”的“桿頭”,可能會卡在敵艦的艦體上,倉促之間,容易拔不出來。

    不過,法軍的兩只“桿雷艇”,還未來得及投入戰斗,便為我軍所俘虜,“桿雷艇”是否真的存在這個“薄弱點”,無從證實了。

    而且,即便“桿雷艇”真的存在這個“薄弱點”,對于應對其攻擊,也沒有實質性的幫助卡也好,不卡也好,都已經是“攻擊之後”的事兒啦!

    很明顯的,喬納森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仿制”上頭。

    “b ijing—東京”艦隊“第二批次”和“雲雀號”匯合于閩江口的消息傳到馬尾的時候,喬納森的“簡易版桿雷艇”剛剛下水,攏共兩只起爆方式不同都還沒來得及做任何正經的“海試”。

    然而,他眼楮發亮、心頭發熱

    加官進爵、光宗耀祖的機會來鳥!

    *
沒看完?將本書加入收藏我是會員,將本書放入書架章節錯誤?點此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