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書架 | 推薦本書 | 返回書頁

吾愛文學網 -> 歷史軍事 -> 亂清 -> 第二百一十八章 躊躇滿志

第二百一十八章 躊躇滿志

上一頁        返回目錄        下一頁

    CTRL+D 收藏:吾愛文學網www.x2552.com,享受更多精彩閱讀

    ♂

    徹底搜索之後,先頭部隊回報︰中、越軍隊,確已盡數撤出山西城,城內安堵,一切正常。

    第二天早上,朝霞滿天——是個好天兒!七點正,鼓樂聲、歡呼聲中,“遠東第一軍”開入了山西城。

    紅河上的艦隊,紛紛拉響汽笛,也是一片歡欣鼓舞的樣子。

    有當地士紳,恭迎道旁,誠惶誠恐,並獻牛酒以犒軍;阿爾諾將軍撫慰一番,表示法蘭西帝國軍隊吊民伐罪,秋毫無犯,爾等就放心好了。

    入城之後,阿將軍率一班僚佐,登上城北的“摘星塔”,極目望去,不由就感慨了!

    北城門至紅河堤一帶,亦即幾日來法、中兩軍攻防的主戰場,原本應為一片坦途,目下,無數彈坑、無數溝壑,滿目瘡痍,面目全非。

    這一帶,基本無險可據,唯一的半西式的“浮沙要塞”,戰前又被中國人徹底炸毀了,變成了一堆瓦礫——中國人的這個路數,看不懂啊!——因此,中國軍隊完全是靠臨時草就的、在法軍諸將眼里異常簡陋的防御工事——連胸牆都欠奉呢!——擋住了“遠東第一軍”一次又一次的猛攻。

    真正是……殊不可解!

    本來,作為一位公認“守長于攻”的將領,阿爾諾對中國軍隊的“臨時草就的、異常簡陋的”防御工事,內里風光,到底何如,是很感興趣的,可是,在昨天的那三個多小時里,中國軍隊經已對防御工事做了最徹底的破壞,其本來面目,已全不可辨了。

    站在“摘星塔”上,看到的,不過縱橫交錯,一片狼藉,就好像有一群巨人,以巨鏟、巨犁,將北城門至紅河堤的土地,徹徹底底的翻了一遍似的。

    居高臨下,對山西城的格局,看的更加清楚——

    山西城有內、外兩圈城牆,內城牆為磚石結構,高達五米;外城牆則是土質的,較之內城牆,大約要低個一米左右的樣子。

    城牆的堅固程度,超過了北寧城,在整個北圻地區,大約……僅次于升龍城吧!

    不論內城牆、外城牆,接近城牆頂部的地方,都插滿了向外的竹簽據馬,以阻止敵軍攀城——這也算是越南城池防御之通例。

    城牆之外,環繞著寬二十米左右、深三米上下的護城河。

    護城河上的橋梁,不是吊橋,而是固定的石拱橋,距阮景祥介紹,此曰“象道”——顧名思義,這個石拱橋,真的是給大象走的︰“象兵”是越南軍隊的重要組成部分,普通吊橋無法承受大象的體重,乃有“象道”之設。

    不過,“象道”的寬度有限,只能單向通過一只大象;同時,“象道”的坡度,在設計的時候,就被刻意的提高了——限制寬度、提高坡度,可以增加過橋的難度,以保證城池的安全。

    另外,城門並不正對“象道”,走過“象道”,若不及時駐足或拐彎,就會撞上城牆——左轉,沿護城河沿兒走上十幾米,才是城門。

    還有,正對橋梁的城牆上,居高臨下的,是一個箭樓。

    這些措施,都增加了守軍對橋面的控制力,加大了敵軍攻城的難度,進一步提高了城池的安全系數。

    城東、城南、城西,還不曉得啥模樣,不過,格局應該同城北基本是一樣的。

    另外,腳下的這座“摘星塔”,乃是一座西式塔樓,高達十八米,此塔既為山西城之標志性建築,在防務上,也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城外地勢平坦,登上“摘星塔”,舉目望去,敵軍之調動、部署,便一覽無余了。

    也即是說,這是一座極重要的了望、偵察設施。

    總體來說,山西的城防,還是頗具心思、頗下過番功夫的。

    山西城的東、北、西三個方向,皆“無險可據”,而山西又不比北寧那般有足夠的戰略縱深,因此,作為連接紅河中、上游的戰略要地,山西就得在城池本身的構築、防務上,特別用心些了。

    當然,若守軍皆為越南軍隊,花再多的心思,也是白費,可是,守軍的主力為中國軍隊,若恃此堅城,堅決抵抗,法軍強攻,雖然最終還是應該能夠拿的下來,可是,傷亡多少,可就難說的很了!

    中國人主動撤離了,這個……很好,很好!

    阿爾諾仰起頭,看一看塔頂旗桿上冉冉升起的三色旗,低下頭,再看一看瘡痍遍地的戰場,不由就有些躊躇滿志了——

    天下事雖難,可是,並非不可為嘛!

    昨天此時,塔頂旗桿上飄揚的,還是那個“軒”字旗嘛!

    嘿嘿!

    正準備揮斥方遒,塔下來報,鄭功和派人送信兒來了。

    哦?

    拆開信,鄭功和是這樣說的︰

    他的部隊,沒同中國人走一路——中國軍隊撤向太原方向,他率部撤向宣光方向;中國人對他的“一觸即潰”,雖然很不滿意,但沒有直接處分他,而是叫他自個兒去北圻經略使黃炳炎那兒“領罪”——黃經略使正正駐節宣光。

    這個原因嘛,鄭功和說,一來,法軍“神兵天降”于山西城南,中國人自己也大出意外,因此,對于越南軍隊的丟失陣地,也就不覺得多麼意外了——越南人的戰斗力,中國人是了解的;二來,他畢竟是越南將領,由越南人自己處置,更加名正言順些;三來,經山西一役,中國人覺得,越南人成事不足,敗事有余,帶在身邊,純屬累贅,因此,就把他打發到宣光去了——你們越南人自個兒跟自個兒混吧!

    鄭功和說,中國人一直認為,北圻戰場,法軍的進攻方向,以東路為主——事實亦如此吧?而太原為中路之最要,山西的中國軍隊,撤向太原,是為了從右翼護翼東路;對于西路,中國人一直沒怎麼擺在心上,沒怎麼預為之備,不然,也不會將西路之最要的宣光整個兒的交給越南人負責了。

    當然了,就算中國人有心“預為之備”,力備則分,其在北圻的兵力,亦不足以同時對東、中、西三路做有效的防守。

    現在,山西既克,北圻的西路門戶已開,鄭功和建議,法軍應將主攻方向,暫由東路改到西路,挾克山西之余威,溯流而上,進攻太原。

    太原的守軍,只有越南一家,而俺又可作為內應,因此,必定一鼓而下的!到時候,整個北圻的戰局,就大不同了!

    *
沒看完?將本書加入收藏我是會員,將本書放入書架章節錯誤?點此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