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書架 | 推薦本書 | 返回書頁

吾愛文學網 -> 都市言情 -> 重生九二之商業大亨 -> 第七十一章 覺得假也要做

第七十一章 覺得假也要做

上一頁        返回目錄        下一頁

    CTRL+D 收藏:吾愛文學網www.x2552.com,享受更多精彩閱讀

    “可能啊,你以後也要花很多時間要準備各種宴會,”晚飯的時候,馮一平說。

    “像電視里那樣,像我們有些鄰居一樣,為什麼?你不是一直看不慣那些事嗎?”

    “施密特說了,我也問了會計師和律師,他們都說,以我們現在的條件,是該高調的做些慈善,”

    “我才不呢,假的要命,”黃靜萍搖頭,“你看看她們一些慈善項目的主題,從非洲的大象,到太平洋的鯊魚,再到南極的企鵝……,總之就沒什麼正事,花這功夫花這錢,還不如在老家都修幾座橋,多給學校買一些文具,”

    他們的出身,決定了他們都很實在,對美國的一些慈善話題,實在提不起興趣。

    “到什麼山頭唱什麼歌,沒辦法,美國就興這一套,不這樣做,這里的人就會對我們有意見,搞不好這兩天報紙上就能看到我的負面新聞,”

    “憑什麼?我們在美國投資這麼多,創造了這麼多就業機會,”

    “這邊國情如此吧,而且,看樣子我們以後也得成立一個基金會,成立了基金會之後,你會發現,好處其實也蠻多的,”

    這也是為什麼他下午得出了那樣的結論,比爾蓋茨他們,並不真的是高尚到地球都容不下的原因。

    他們是向全世界聲明,捐出了全部身家,用來做慈善。

    但請注意,他們把自己的全部財富捐獻給慈善事業,並不就等同于這筆財富從此贈予他人,從此不再屬于自己。

    大多數是通過把自己的財產放入一個帶有慈善性質的基金會,比如知名的蓋茨和梅琳達基金會,于是,他財富看上去在法律上跟他沒有任何關系,是屬于基金會的。

    其實,“裸捐”後的財產,依然受到他們的控制與支配,只不過具體操作方式,是通過對基金或公司的控股投票來執行。

    這一點,美國的民眾和主流媒體其實也都是知道的,不然,裸捐之後的蓋茨和巴菲特,哪能年年都在世界首富榜的前三位晃悠?

    後來的小扎同學在這方面總是更直接一些,他干脆成立了一家有限責任公司公司來管理的自己“捐”出去的財產。

    不說一向耿直,擺明了就說我非常在乎錢的小扎同學,比爾•蓋茨•梅琳達基金會,實際上就是一個以“慈善”為目的,但通過“類投資行為”,維持長期運營的非盈利性私有基金。

    這里有幾個需要注意的關鍵詞︰慈善、投資行為和私有基金,同屬這種性質的知名基金會還包括美國知名的洛克菲勒基金等。

    首先,因為掛了慈善的名頭,所以強制性的,至少每年要捐出相當于基金會資產的5。

    但是,美國的稅也經常在調,小布什上台至今,經過了幾輪的減稅,今年長期投資的資本得利稅,在15的稅款。

    2!

    這應該是美國版的死不起。

    當然,從70年代後期起,美國的遺產稅,起征額在提高,稅率在下降,小布什上台到現在,起征額提高到100萬美元以上,稅率為50,那國內做類似慈善的富豪,絕對比美國還要多。

    所以說,一定程度上,這些美國的富豪也是命苦,真要比國內的富人多操好多心。

    所以後來報紙上說,有些人費盡心思移民到美國後,後悔了這看來真是真的。

    而且,美國在慈善方面的一些法律,引導這些富豪們,把資金投入到需要大量投入的生命科學研究、醫藥疾病研究以及環境保護研究等“慈善”領域。

    這也迎合了富豪們的願望,我國古代的皇帝求長生,現在的富豪求長壽,這都是可以理解的事。

    只不過因為政府的有效引導,和文化基因的緣故,美國的富豪們,舍得在醫療健康領域投入巨資,如何長命百歲,如何杜絕傳染病,如何攻克癌癥……。

    這些領域,一旦有所突破,那回報,也是巨大的。

    應該說,這些富豪打著慈善的旗號,確實研究出了不少前沿科技,這又進一步帶動了美國高科技的發展。

    而我們國內的富豪,也想健健康康的長命百歲,把好日子一直延續下去,但是,他們的方向不一樣,他們在故紙堆里找,在傳統文化里找,其結果就是江湖時有高人出,“道長大師”啥的,各領風騷那麼一兩年,或者三五年。

    所以,不得不說,美國政府在一些方面,確實走在我們前面。

    所以,也不得不說,我們國內的富豪,比美國的富豪,幸福指數真的要高太多。

    “這麼多彎彎繞?那還是國內好,”黃靜萍也听得頭都有點暈。

    “你現在已經是美國人,所以,這樣的事要習慣,哪怕覺得假,這樣的事也必須要做。”

    “是啊,我是美國人了,”黃靜萍有點小懊惱,“不過,這些事有什麼難的,做就做,”(未完待續。)
沒看完?將本書加入收藏我是會員,將本書放入書架章節錯誤?點此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