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書架 | 推薦本書 | 返回書頁

吾愛文學網 -> 都市言情 -> 重生九二之商業大亨 -> 第三百七十二章 好像不錯

第三百七十二章 好像不錯

上一頁        返回目錄        下一頁

    CTRL+D 收藏:吾愛文學網www.x2552.com,享受更多精彩閱讀

    就像前後只花不到十天的功夫,就干脆利落的敲定向馮一平出手阿里的股份一樣,高盛通知阿里,也同樣干脆。

    當然,層級還是比較高,高盛集團合伙人兼董事總經理、高盛集團亞洲區直接投資部聯席主管、高盛集團私募部門亞洲區域主管林女士,親自給馬首富打了一個電話,“杰克,因為繼續投資持有阿里,和公司慣有原則的沖突,我公司所持的阿里股份及相應權利,已如日前正式轉讓給另一個機構,”

    這也不是托辭,從03年開始,高盛私募部門就開始對中國新創公司失去信心。

    其實除了高盛,很多高科技投資者都以為這個領域大勢已去,不少投資者的看法是,中國很多像阿里巴巴這樣的公司,經過很長時間也沒能成器,這樣來看,那以後多半也不會有成器的機會。

    簡明扼要的說完這事,她已經準備好承受那邊或激動、或憤怒的指責或者抗議。

    但讓她覺得非常奇怪的是,長于口才的馬首富,這會竟然都沒有說話。

    那也好,免得尷尬。

    “我可以告訴你的是,本著對貴公司良性發展的考慮,在接手者的選擇上,我們花費了很多的精力,篩選了很多可能的對象,”

    嗯,這個“花費了很多精力”的篩選過程,大概花了一分鐘?

    不,應該不到一分鐘,就保爾森先生說了句話,轉讓的首要選擇就定了下來,恰好這個首要選擇對此也很感興趣。

    那邊居然還沒說話。

    這讓她都懷疑那位能言善辯的杰克,是不是依然在線。

    “這是一家很杰出的機構,他的負責人,在世界上都享有極高的聲譽,以實力雄厚,眼光精準聞名,”

    不過這一次,他應該是有些盲目樂觀,或者是,真和他說的一樣,他們接手,做的是兩手準備。

    多年堅持以後,僥幸成功,固然好,失敗以後,也能接收阿里那一大批非常熟悉中國市場特色,對電子商務網站設計經驗最豐富的那一批工程師,確實也不算虧得厲害。

    “你也完全不用擔心,這家機構,在互聯網行業也大名鼎鼎,卓有建樹,他跟 谷關系密切,他在 谷的投資,是近兩年 谷最成功的投資之一,”

    說到這一點,連他們高盛也是羨慕的。

    他居然那麼快就干脆的成功投資了谷歌,要知道取得谷歌那兩位聯合創始人的認可,是相當艱難的事。

    太多揮舞著支票的知名機構,在谷歌的大門前鎩羽而歸。

    而業內普遍預計,谷歌今年的ipo,在募資額度上,將會創造一個新的記錄。

    “他跟華爾街的關系同樣良好,跟與我們在內的投行,以及北美其它的知名投資機構,都關系密切,”

    不然,你以為等閑的人,保爾森先生回在第一時間想起他來嗎?

    當時保爾森先生第一時間就想到了他,由此可見,這肯定是一位讓他印象非常深刻的人。

    “重要的是,他在中國投資的一些公司,應該會對阿里的成長,帶來很多助益,而且他跟中國官方的關系,非常不錯,”

    說實話,像馮一平這樣被中國官方的最高層人士直接肯定的商人,那是少之又少。

    電話那邊居然依然是沉默,非常安靜。

    但是這樣的沉默,這樣的安靜,現在讓林女士覺得有些可怕。

    高盛之所以選擇她出面,是有很多方面的考慮。

    在商業界,狂拽酷炫叼爆天這樣的事,是不存在的,買賣不成仁義在這樣的準則,才是世界通行的準則。

    雖然已經撤出阿里,但是,高盛更希望能和阿里保持良好的關系,再見亦是朋友。

    不然,如果撤出一家公司,就和那家公司成為仇人,高盛早就不知道清盤解散了多少回。

    選擇林女士,是因為她當初是領投阿里的直接經手人之一,和阿里創始人關系良好,她溝通能力出眾,她是一位女性,她同時還是一位華裔。

    基于這些因素,相信杰克再憤怒,但是在和林女士溝通的時候,應該能保持極大的克制,雙方的關系,不至于因為這一次合作的結束,而變得無法挽回。

    這也是高盛他們這樣的大投行的精明之處。

    當看不清,或者不看好的時候,可以選擇退出。

    與此同時,與撤出公司依然維持著至少還過得去的關系,這樣在將來形勢明朗的時候,還有可能再一次達成合作。

    雖然心里不由自主的有些發虛,林女士還是堅持說完這段已經斟酌了好久的話。

    雖然她自己也覺得,截止到現在,自己就好像是在表演單口相聲一樣。

    “說到這里,你可能對接手投資的這位機構的負責人,已經有所猜測了吧,不錯,他就是國際知名的學者,近年來最成功的年輕商人,同時也是中國大陸的首富,馮一平馮先生,他旗下的嘉盛資本,是我們特意為你選擇的新的合作伙伴,”

    這下,林女士總算听到那邊有了些反應,好像是輕“咦”了一聲。

    “我估計馬上,我們公司的職員會親自把相關的文件送達,馮先生估計也會很快跟你聯系,”

    “那麼杰克,非常期待我們下一次的合作,我回到香港以後,會盡快安排到杭州拜訪,再見,”

    “再見林,”那邊終于開口說話了,雖然聲音听起來有些漂浮,有些澀,“期待將來在合適的時機,我們能再次合作,”

    林女士放下電話,如釋重負的揉了揉額頭,從最後的結果來看,成功的完成了己方期待達成的目標。

    至少杰克也做了非常友好的表態,不是嗎?

    …………

    杭州的辦公室里,放下電話的馬首富沉默了很久。

    他不憤怒嗎?

    不,他非常憤怒!

    雖然對高盛近來的不看好,他早就已經有了充足的心里準備。

    因為在2000年自己啟動第二輪融資的時候,高盛並沒有選擇跟投,而是任由以軟銀為首的投資機構,分薄了自己的股權。

    但是,對高盛選擇在這樣的一個時機中途下車,他還是非常意外,因此也非常憤怒。

    淘寶的發展,正到了需要大規模投資的時候,第三輪融資正在討論中,高盛此時選擇退出,不可能不在業界造成影響。

    而且可想而知,這影響看上去多半不會是正面積極的。

    高盛的這筆投資,其實相當于是國際一流投資機構的認可和背書,這讓他們面對其他的投資者時,相當有底氣。

    但是,現在高盛選擇了放棄,這是確定無疑的不看好。

    所以他怎麼可能不憤怒?

    同時,對他和阿里來說,高盛的投資,其實不僅僅是資金方面的支持。

    正是有了高盛的認可,所以第一輪投資的機構里,有了來自美國、歐洲和亞洲的知名風投,這樣的工作,如果靠他們自己,很難完成。

    而且,高盛和阿里的合作,也非常寬松,他們只會為公司的發展提供更多的機會和無形的資源,但完全不干涉公司的日常經營。

    這樣一個知名且實力雄厚的合作伙伴,就這樣毫不留情的退出,他怎麼可能不憤怒?

    但是,成功的創業者,確實都有著一些非常難得的特質,越是在困難和憤怒的時候,越是能保持冷靜。

    高盛的退出,已經是木已成舟覆水難收,他就是說上一大通言辭激烈的話,那也于事無補不說,反而會讓自己得罪一個這樣的大鱷。

    高盛還是留下了以後在合作的窗口,他也同樣是這樣希望的。

    自己所從事的事業,是一項需要集中大量資金的事業,將來未必沒有再需要嘉盛的時候。

    靜坐了好長一段時間,調整了心態,並考慮了後續動作的馬首富終于推開門,他走出辦公室對秘書說,“通知所有創始人晚上開會,另外,盡快收集詳細的關于馮一平和嘉盛的資料,”

    他現在能這麼平靜,和這個接手者也有一定關系,從自己大概知道的情況來看,這位,好像確實是個還算不錯的選擇?(未完待續。)
沒看完?將本書加入收藏我是會員,將本書放入書架章節錯誤?點此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