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書架 | 推薦本書 | 返回書頁

吾愛文學網 -> 都市言情 -> 重生九二之商業大亨 -> 第二百九十三章 盛極而衰

第二百九十三章 盛極而衰

上一頁        返回目錄        下一頁

    CTRL+D 收藏:吾愛文學網www.x2552.com,享受更多精彩閱讀

    “喏,他們旗下公司的資料,”馮一平指了指那個硬盤。

    “我還真要看看,”金翎迫不及待的打開電腦。

    所以說女人的八卦是全方位的,這樣揭秘德隆整體狀況的資料,也讓她有些按耐不住。

    “這麼多?”這是她打開後的第一句話。

    “177家,”馮一平記得剛才唐萬里的話。

    但之後,好長時間,金翎那邊都沒有回話,馮一平忍不住回頭一看,只見金翎打開了電腦里的計算器,正聚精會神的算著什麼。

    “你還要核實這些數據?”

    金翎停了下來,“真不簡單!”

    “可惜啊,雖然他們的做事方式值得商榷,但是從結果看,真是讓很多國企汗顏,”

    “你看看,他們已經整合的這些行業,食品業、畜牧業、紡織業、機床業、流通業、化肥、水泥、電動工具、重型卡車、汽車零配件……,以及已具雛形的金融帝國,”

    “就是從93年他們第一次參股一家金融租賃公司開始到現在,也不過10年的時間,就已經取得了這樣的成就,那些背靠著國家,不愁資金來源的國企,真應該感到臉紅,”

    “多元化得太散了些,”馮一平看了一眼,“多元化最成功的通用,它的多元化策略,也是關聯多元化,你看看他們整合的這些行業,有好多壓根就沒有關聯,”

    “沒有關聯又怎麼樣?只要每個領域都做得成功,不是一樣成功?”

    “比如說,你看看這個,他們在重卡、傳動系統等部件領域,目前在國內市場佔有超過50%的份額,開發的一系列新車型也大獲好評,”

    “還有,你看,他們通過合並幾十家瀕于破產的水泥企業,引入先進技術和統一管理,讓一個年產幾十萬噸的天山水泥,一躍成為一個年產近千萬噸的中國第二大水泥企業,”

    “還有這個,同樣是通過合並十幾家瀕于倒閉的小工廠,投資改造後,把它打造成了世界第二、國內食品行業出口排名第二的優質企業,已經建成了一個年產60萬噸、佔世界貿易量35%的著名番茄醬產地,”

    “最厲害的,你看看這個,他們以直接參股和委托持股等方式,參控股19家金融機構,包括銀行、證券、信托、金融租賃,其中直接控股5幾家地方商業銀行,這只要制度允許,絕對是一個大有前途的金融帝國,”

    這樣枯燥的資料,竟然看得金翎心潮澎湃。

    “跟他們一比,連華潤、中糧他們,都像是在吃干飯的,”

    “那你有沒有想過,他們為什麼走到目前的地步呢?對不對,這才是問題的關鍵,”馮一平問。

    “一個企業最頂層的幾個人,如果只注重發展,卻不關心和改善企業的生存環境,那才是大問題,”

    馮一平覺得,一個企業負責人,最重要的一項任務,是如何讓自己的企業平穩的延續下去,一年又一年的延續下去。

    特別是當你的企業到了一定規模以後。

    唐家幾兄弟,應該不會沒有想過這個問題,只不過,後來他們可能想剎車都剎不住吧。

    金翎也清醒過來,對啊,曇花雖美,但只驚艷那麼一瞬,流星雖然絢爛,但也只閃亮那麼一會,自己現在身負幾萬人的飯碗,確實,如何讓公司平穩的發展下去,才是最重要的。

    “好了,別看了,你放心,我們將來的成就,一定會讓更多的人嘆服,”馮一平合上電腦,“把這些資料,派專人送到香港,讓情報室的核對,並拿出一份方案來,我們投,還是不投,投哪些,怎麼投?”

    雖然心中已經有了盤算,馮一平還是希望公司的一些部門,能參與到這樣的大事里,積累一些難得的經驗,國內,以後可不常有這麼大的公司崩盤的情況出現。

    哦,明年好像還會有?但是這樣能把自己牽扯進去的,估計就很少。

    同時,這也是對相關部門的一個檢測,看他們是不是也像一些國企一樣,是盡吃干飯不做什麼事的。

    …………

    那邊,只用了不到十分鐘,豪華車隊就回到了同樣位于陸家嘴的德隆大廈。

    司機恭敬的把勞斯萊斯的車門打開,護著車頂,唐萬里面色凝重的從車里出來,卻並不往里走,就那麼負手站在樓前,任秘書給自己披上大衣。

    眼前這棟地上6層,地下兩層,總建築面積超過兩萬三千平米的5A級寫字樓,是他們四兄弟創辦的的德隆帝國的標志,這棟大廈的落成和投入使用,也是兄弟四個創辦的德隆,從偏居一隅,正式走向全國,邁向世界的象征。

    只是此時看來,難道大廈竣工的時候,就是我們辛苦打造的這個商業帝國,從巔峰朝下走的時候?

    不,不會的,一定不會的!唐萬里馬上掐滅了自己的那個念頭,到現在,隨著一個個產業的整合成功,正到了大展身手的時候,正到了可以真正收獲果實的時候,我們的巔峰,還遠沒到頂!

    但也不知道出于什麼原因,他朝後擺了擺手,一個人沿著大廈踱起步來。

    說實在的,自從搬到這里辦公以後,還真沒好好看過這棟大廈。

    不過,此時的德隆董事局唐主席,感受到的第一個印象,就是冷清。

    以往這個時候,大廈周圍,應對是人來人往,車水馬龍的時候,但是現在,真有些門前冷落車馬稀的意思。

    他不由得緊了緊身上的大衣,這個冬天,還真是一個冬天。

    秘書拿著手機小跑著過來,“唐總,電話,”

    他一看來電顯示,老四的,“上來吧,”電話里說。

    他抬頭朝上看了看,估計老四這會正在六樓看著自己吧。

    這棟大樓,是典型的金字塔結構。

    一層是會客大廳和普通員工辦公室,二、三層是德隆國際和友聯管理的各個部門的辦公室,四層為一些部門總經理和執行總裁辦公住所,五層則是包括他們四兄弟在內的兩個執委會成員辦公地,六層是德隆最隱秘的地方——德隆經濟研究所,德隆的資金指揮調度中心。

    老四現在,大部分時間都在資金調度指揮中心。

    他掛掉電話,朝上揮了揮手,可惜,自己帶回來的,真算不上是一個好消息。

    貼身保鏢也靠了過來,“唐總,你得馬上上去,”

    “嗯?”唐萬里哼了一聲。

    保鏢連忙靠近他小聲解釋,“又有一大撥記者馬上會到,”

    唐萬里也加快了腳步,但卻忍不住恨恨的朝那邊看了一眼,公司遭遇目前這樣的困境,這些記者,絕對要負很大的責任。

    正是他們的一些道听途說,未經證實,似是而非的報道,讓公司遭受了幾起擠兌危機。

    老話說,婊子無情戲子無義,唐老大現在覺得,這話也可以換成記者無義。

    當初那些想方設法,想和自己拉上關系,用力鼓吹自己公司的記者,也是現在踩自己和公司最狠的記者。

    如果能再回到從前,我一定要跟馮一平一樣,就不給這些記者有什麼好臉色,就堅決對他們不假辭色,那些敢無中生有的,不論花多大代價,都要讓他們再也吃不了這碗飯。

    當然,最可恨的自然是那個誰火就踩誰的所謂“狼”教授,就是他為了搏出位而寫的那篇炮轟自己公司的文章,讓本來高速穩健發展的公司,迎來了第一次擠兌危機。

    …………

    雖然周圍有些冷清,但作為德隆目前最核心的辦公場所,這一路,唐萬里還是踫到了不少員工,其中的一些,雖然不太能記得起名字,但至少看起來挺眼熟,想來也是老資歷的員工。

    只不過,在他看過去的時候,不少員工的目光有些閃躲。

    他有心說幾句,最後在心里嘆了一口氣,算了吧,目前的這個情況,只說話有用嗎?

    早些解決資金的問題,把欠發的工資補上,把一個個窟窿堵上,讓公司再有序運轉起來,這些員工自然不會走,包括那些已經被挖走的,還有可能再回來。

    在溫度適中的大樓內,唐萬里就這樣披著大衣來到了6樓。

    在頭寸室旁邊的休息室,他看到老四疲憊的半躺在一張沙發上,面前是一杯濃茶,眼鏡就放在茶杯旁邊,這會正用雙手揉著眼楮。

    “老四,讓老三盯著,你抓緊睡幾個小時吧,”

    雖然唐老大貴為董事局主席,但是他們四兄弟中,最核心的那位,自然是這位負責金融投資決策的老ど。

    他自己主要負責政府公關,老三萬川主管財務。

    “不用,我一會洗把冷水臉就好,談得怎麼樣?”

    雖然很非常關心這個問題,不然剛才也不會打那個電話,但是,這一路都是從各種危機中走過來的唐萬新,此時依然連眼楮都沒睜開。

    越是緊要的危急關頭,越是能沉得住氣,這應該是各領域成功人士共同的特質。

    “我擺出了我們的條件,結果,怕是不太樂觀,”唐萬里說。

    “為什麼?是完全不感興趣,還是擔心我們,或者是擔心其它的問題?”

    “我提出可以讓出公司四成股份的時候,他明顯是動心過的,”唐萬里說。

    “哦?”唐萬新終于拿開手,睜開了眼。

    胡子顯然放任了幾天,眼袋很大,臉色也不好,很憔悴的樣子。

    “只是動心過?”

    “對,這位馮總,雖然年輕,看起來也是一位意志堅定的人,關于自己的公司如何發展,前面的路如何走,應該有很明確的規劃,我們的這番事業,看來真的對他吸引力不大,”

    “我把資料留給了他,希望他看了以後,能改變主意吧,”

    但是唐萬里自己對這話也沒底,他也取下眼鏡,閉著眼疲憊的靠在沙發上。

    “我想,如果我們的資產里,能有像網站類的高科技公司,這位馮首富可能興致會更濃,”唐萬新說。

    “不一定,”唐萬里搖頭,“這位馮總,看來並不缺發展的方向,很多機會,他並不是沒有看到,只是,他不想做,或者,不知道是不是我感覺有問題,我總覺得,有些事,一些包括我們在內的很多商人都看重的生意,他不屑去做,”

    “不屑去做?哈哈,”唐萬新哂笑了一下。

    如果是其它人說的,他一定會把這話當成是笑話,但這話既然是自己大哥說的,那就一定毫無虛言。

    唐萬里想起馮一平對他和自家兄弟都看好的旅游業的布局,“他不但眼光長遠,而且,總是能切中要害,搶在大家還沒重視前就布局,”

    “想想這也正常,畢竟是大學就寫出了藍海戰略的人,如何發現藍海,沒有比他更厲害的人,”唐萬新把那杯濃茶捧在手里,他們兩兄弟,現在好像都有些怕冷。

    “听你這麼一說,我還真想見他一面,”他朝嘉盛大廈的那個方向看了一眼,“這麼優秀的年輕人,我們以前怎麼就沒想著結識呢?”

    “不過,既然是這樣的結果,那麼,接下來的工作的重心,還是放在跟外資財團的談判上吧,”
沒看完?將本書加入收藏我是會員,將本書放入書架章節錯誤?點此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