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書架 | 推薦本書 | 返回書頁

吾愛文學網 -> 都市言情 -> 緋色升遷圖︰崛起官場 -> 第3504章 我出來了

第3504章 我出來了

上一頁        返回目錄        下一頁

    CTRL+D 收藏:吾愛文學網www.x2552.com,享受更多精彩閱讀

    ♂

    副省長常崇德建議,“為了消除此事在當地造成不利政治影響,為了對干部負責,建議同時免去普安市委書記唐小平,普安市經濟開發區工委書記秦書凱的領導職務,等待重新安排。”

    王書記在會議上對常崇德副省長的建議表示贊同,牛省長也表示這樣的決定很符合目前的實際。

    畢竟唐小平和秦書凱都是在普安市身居高位的領導,又都是被被省紀委當眾帶走調查,在社會上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對兩人免除職務重新安排等于是變相的保護,可以避過短時間的輿論風口浪尖。

    此次省委常委會過後,普安市的政治局面出現很大調整。

    由于普安市的匡明樓市長在關鍵時刻鼠目寸光,一心只記掛著自己的那點私利,明哲保身,對市委書記和下屬之間明顯存在的矛盾置若罔聞,導致省委王書記和牛省長對他的印象都不太滿意。

    他對“秦唐之爭”事不關己的態度,不僅讓下屬們看透了他的無情,更是直接導致他一門心思想要近水樓台替補市委書記位置的夢想化為泡影,甚至以後的提拔也成為不可能。經過一次省委常委會議研究決定,省委省政府領導經過會議研究決定,對現任普安市的四套班子進行了一次大洗牌,調整如下︰

    湖州市委書記調整到普安市出任市委書記,(省紀委副書記王耀中提拔到湖州市出任市委書記一職)。

    匡明樓市長因為到普安時間不長,而且沒有工作經驗和政績,原位不動。(什麼樣的定論都是上面決定的。)

    普安市委副書記武達同志,在下面時間太長,進行輪崗交流,上調到省文化廳任黨組成員、副廳長。

    普安市委常務副市長賈仁貴,工作經驗豐富,但是歲數比較大,調整到其他的市做人大副主任。

    萬大松同志到市委常委宣傳部長時間不長,但是長期在普安工作,為了保護干部,建議調整到湖州政協任副主席。

    在秦書凱被省紀委調查期間四處奔走熱心幫忙的副市長牛大根,此人政治立場堅定,工作經驗豐富,被任命為普安市常務副市長。

    另在大多數人眼里仕途走到盡頭的經濟開發區主任賈正春,此次被提拔為經濟開發區工委書記,終于如願以償當了一把手。

    而誰也想不到的金大洲,任政府秘書長時間不到半年,在這次的事件中比主子匡明樓市長看清楚方向,出人意外的得到提拔,出任普安市經濟技術開發區主任,原來賈正春主任的位置。

    此次領導班子大調整,讓底下人迅疾看透了省委高層領導的心思。此次調整計劃中,連經濟開發區的主任賈正春都被提拔為工委書記,而匡明樓市長圈內一幫人卻分明是狡兔死走狗烹,沒一個人被安排到滿意領導崗位上。

    這說明什麼?

    說明在省委高層心目中,寧可啟用秦書凱的下屬也沒有啟用匡明樓市長手下那幫人,說明省委領導對匡明樓市長有偏見的同時,順帶著對他的圈內人全都不看好。

    武達、賈仁貴等人紛紛調離普安市,意味著匡明樓市長失去了平日里依賴的左膀右臂,導致匡明樓市長在普安市的政治力量遭到極大損失,最起碼,在新任市委書記到任後,短期內他是沒有太多的發言權。

    官場,從來都是牆倒眾人推。

    官場,從來都是盛行叢林法則。

    匡明樓市長一步錯步步錯,導致自己在普安市官場苦心經營的政治優勢瞬間土崩瓦解,還連累了手下人受到牽連。

    政治斗爭,有時候也是一種良心之戰!

    五一假期很快過去,普安市委市政府大院內一如既往人來人往川流不息,看似平淡無常的日子里,一場很多人想象中的腥風血雨在五月的春風里不露痕跡化為無形。

    好一個︰

    西風烈,長空雁叫霜晨月,

    從頭越,仕途漫漫真如鐵。

    功成鏘八鸞,玉輅行天街,

    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

    三十功名塵與土,

    風景如畫,殘陽似血。

    閑來莫話封侯事,古來青史誰不見?

    五月,萬物生長的季節。

    不論南方北方,按照中國的農歷,五月已進入夏季,此時的山水畫卷中,不管是地頭田間,還是崇山峻嶺,放眼望去綠色蔥蔥,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古代詩人中,有一些人對五月這個季節情有獨鐘。

    “五月五日天晴明,楊花繞江啼曉鷹”(唐張建封)、“五月榴花妖艷烘,綠楊帶雨垂垂重”(宋歐陽修)、“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間時見子初成”(唐韓愈)......

    古人習慣用詩歌表達自己對山水秀美的喜愛,現代人則大多喜歡用旅游的方式對大好河山一親芳澤,君不見,五月旅游旺季,熱門景區人山人海,往往進了景區大門黑壓壓一片,不見風景只見人。

    普安市的某名人紀念堂,每逢春色宜人的五月同樣人山人海,當秦書凱從省城回來經過此路段,望著不遠處紀念堂大門口排出十幾米長的隊伍,遂打消了順道進去瞻仰的念頭。紀念館位于古城普安北門外夾城內的桃花垠,館區由紀念島、寬闊的水面和湖四周環形綠地組成,總面積有三十五萬平方米,其中百分之七十為水面。

    秦書凱小時候每天上學放學經常路過這里,父親也總會給他講一些關于偉人人盡皆知的故事,每次看到不遠處雄偉高大的建築物,他的心里總會涌起一股莫名的自豪感。這位曾經擁有堅定的信仰,無畏的精神,一生為祖國和人民戰斗的偉人,跟他是名副其實的老鄉,這位令家鄉人引以為豪的老鄉曾經為了國家民族的解放事業奉獻一生,嘔心瀝血。

    他是秦書凱一生敬仰的榜樣,也是他終身追尋的目標,但凡心里有些事情想不透的時候,他喜歡獨自一人來到紀念館四處走一走,排遣內心的苦悶,現在,見紀念館內人頭攢動只能作罷。

    此次平安躲過一劫後,他剛從省紀委出來便接到普安市公安局馮局長的電話,馮局長恭賀他平安無事的同時,盛情邀請他明晚一定要趕回來參加特意為他籌備的“壓驚宴”。

    秦書凱對老朋友的好意坦然受之,特別囑咐他,“記得一並叫上剛剛被提拔為普安市常務副市長的牛大根,慶賀他升遷之喜。”

    秦書凱知道,這次出來牛大根雖然沒有起到決定性的作用,但是一個人能夠有幫助的心那就足夠了。

    馮局長爽快應承。

    和馮局長電話之後,秦書凱給馮燕打了電話,告訴她自己出來了,晚上到省城來接自己回普安。
沒看完?將本書加入收藏我是會員,將本書放入書架章節錯誤?點此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