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書架 | 推薦本書 | 返回書頁

吾愛文學網 -> 歷史軍事 -> 大明1630 -> 第八十四章 攘外與安內

第八十四章 攘外與安內

上一頁        返回目錄        下一頁

    CTRL+D 收藏:吾愛文學網www.x2552.com,享受更多精彩閱讀

    已經是晚春時分,庭院里的兩顆山茶已經吐出花朵,滿是沁人的香氣。楊嗣昌走了兩圈,停在山茶樹下,閉上眼楮,享受著這難得的靜謐。只有在這個時候,楊嗣昌才能暫時擺脫那些讓他煩憂不已的局勢,讓敏感的心靈平靜下來,感受著生活中的美。

    一陣北風吹過,帶起檐角的鐵馬發出叮咚聲,將楊嗣昌從遐想中驚醒了過來,重新回到現實中,開始考慮起眼前糟糕的形勢,不時嘆口長氣。彷徨了許久之後,他低著頭,重新回到屋內,在書案前坐下。

    目前,江北、湖廣、四川、陝西、山西、河南、山東、河北,幾乎半個中國都發生著各種各樣的災害,被賦稅和自然災害壓迫到了死亡邊緣的人們紛紛聚集成群,毫無目的的四處游蕩,尋找著一線生機。即使是長江以南,湖南、江西、福建等地也有災害和騷亂,甚至像甦州和嘉興這樣的魚米之鄉,朝廷賦稅所基,也遇到了百年難遇的旱災、蝗災,糧價暴漲,不斷出現百姓聚集成群,公然搶糧鬧事。但最讓楊嗣昌憂慮的還是李自成、羅汝才等幾股悍賊,年初李自成突然攻陷了河東地區的首府平陽,雖然河東巡鹽御史李東國臨機處置,從朝邑調來陝西兵不久後奪回平陽,但城中的財貨、鹽、軍資、以及近萬頭牲畜皆為李自成所有。實力大增的李自成隨即東下,經由太行八徑中的軹關陘,出其不意的直抵河南省的懷慶府城下,雖然懷慶知府閉門堅守,保住了府城,可城外的財貨人口皆為李自成所有。不久後曹操也帶著其他十余股流賊翻過太行山,與李自成會師,一時間明軍的部署大亂,不得不重新調整兵力,打算將流賊消滅在河內一帶(古代河內郡,今日河南北部、河北南部和山東西部,黃河凹處北岸以東)。

    身為兵部侍郎,楊嗣昌對于這一計劃卻並不贊同,或者說他根本不認為這個計劃可能成功。在當時的帝國高級官僚之中,他是少數幾個認識到爆發于陝西的這場大起義是對帝國的致命威脅的人,尤其是李自成與曹操等人越過太行山,踏上中原西端的河內之地後,向東、向南、向北都已經沒有大的地理屏障阻擋他們的馬蹄,而這里的財賦正是帝國存在的根基。在這樣一大片平曠的戰場上,想要取得對流賊決定性的勝利,官軍一方就必須有更高的機動性,這就是為何他力主將劉成所領的蒙古騎兵調入中原,討伐流賊的主要原因。當然從私心上講,如果楊嗣昌的提議通過了,那身為兵部侍郎的他就有很大的可能出外擔任督師,畢竟他的父親楊鶴對劉成有提拔于行伍的大恩,從文武一心的角度上看楊嗣昌具有別人無法比擬的優勢。

    “老爺,外邊有人求見!”

    “什麼人!”楊嗣昌抬起頭來,臉上露出厭煩的表情。

    “他自稱姓劉,名成,說是先老爺的舊部!”

    “劉成?先父的舊部?”楊嗣昌驚訝的站了起來,旋即笑道︰“好,好,當真是說到曹操便是曹操,快請他進來,請到後堂上茶,莫要怠慢了,我待會就到!”

    “是,老爺!”

    劉成坐在花梨木靠椅上,用好奇的目光打量著房間里的擺設,這可能是他所見過的官職最高的帝國官員的內宅了,即使是洪承疇,也是在兩三個月前才得到了兵部侍郎的加餃,而楊嗣昌的今年才四十出頭,不難想象房間的主人的前程有多麼遠大了,兵部尚書、大學士、首輔等一系列耀眼的頭餃正在等待著他,而這間屋子里卻樸素的出其,唯一的裝飾品是牆上的那副對聯︰“柳營春試馬,虎將夜談兵。”倒是頗為附和主人的身份。

    劉成正看著那副對聯,門外傳來一陣腳步聲,他趕忙轉身行禮道︰“末將參見侍郎大人!”

    “劉總兵請起,請起!”楊嗣昌的態度十分親熱,全無當時高級文官面對武將時的倨傲,他甚至搶上幾步,將還沒有行禮完畢的劉成扶著站起身來,從頭到腳打量了一番,笑道︰“劉總兵果然是一表人才,先父在獄中時曾經感嘆過,劉總兵處眾人之中,便如鶴立雞群,雖得罪于聖上,但能為國家選拔一人才,庶幾在泉下有顏見二祖列宗呀!”

    “不敢!楊公如此謬贊,末將如何當得起!”劉成听楊嗣昌提到楊鶴,饒是他臉皮厚比城牆,臉上也不禁有幾分熱,楊鶴不管于別人如何,對自己的確有栽培之恩,而他的失敗雖說與自己沒有直接關系,但楊鶴還沒完蛋,他就投奔到其政敵洪承疇門下,雖說是為了自保,但怎麼說也不太厚道,還是有愧于心。

    “哈哈哈!”楊嗣昌笑道︰“總兵破老回回、革里眼;救寧夏城,殺虎墩兔憨、卜失兔二酋!乃是告捷太廟,裂土封侯的大功,你若是當不起,何人當得起?只可惜先父未曾親眼得見總兵如此威風,若是泉下有知,想必也會瞑目了!“

    “劉某能有今日,多虧了楊公提拔于行伍,只可惜世事難料,不能報恩于萬一!“

    “劉總兵能有這番心意,也就好了!”楊嗣昌笑道︰“再說先父行事大公無私,若是總兵能夠多殺賊寇,有功于國家,便是報了先父的恩了!”

    劉成听到“多殺賊寇”四字,心中不由得咯 一響,趕忙低頭答道︰“侍郎大人教訓的是!”

    “劉總兵!“楊嗣昌笑了笑︰”你是先父選拔的人才,我如何敢以下屬相待,以後若是沒有外人在場,你我便以世兄弟相稱吧!“

    “果然是戲肉到了!“

    劉成裝出一副惶恐的樣子︰“侍郎大人,這,這不太合適吧!”

    “有什麼不合適的?”楊嗣昌笑道︰“以你立下的大功,便是封侯也足夠了,只是資歷還差了些。你我兩家將來自然是通家之好,以世兄弟相稱又有何不可?”

    劉成推辭再三,最後方才應允,于是兩人便以世兄弟相稱,楊嗣昌又讓家僕送來酒菜,兩人一邊吃酒一邊說話,氣氛無形間活絡了不少。酒過三巡,楊嗣昌突然問道︰“劉世兄,我看塘報上說你擊破虎墩兔憨、卜失兔二酋後,斬獲數萬,其部皆降,貴酋親眾皆獻俘于京師,不知余部尚有多少?”

    “虎墩兔憨本為達延汗嫡系,乃虜中貴種,原自稱‘四十萬蒙古國之主‘,當然這不過是個虛數,其中漠北的喀爾喀外七部、兀良哈部萬戶早已自稱一體,不尊號令;便是漠南的科爾沁、內喀爾喀、土默特、鄂爾多斯諸部也不過是遙尊而已,皆各自為政,听從虎墩兔憨號令的不過只有察哈爾萬戶的八部罷了。東虜興起後,科爾沁部依附其為首領,內喀爾喀則左右于察哈爾與東虜之間。虎墩兔憨繼位之後,與東虜爭奪諸部,卻敗于皇太極,為避東虜兵鋒,虎墩兔憨不得不舉族西遷,先後擊敗土默特部與哈喇慎部,得其牧地,並其部眾,卻不想當年遭遇雪災,士眾牲口損失極大,才不得已破我邊牆,以求一飽!“

    “原來如此!”楊嗣昌點了點頭,問道︰“那這麼說來,那虎墩兔憨麾下有察哈爾部萬戶,以及土默特部與哈喇慎部的余部了?”

    “正是!那虎墩兔憨督領各部圍攻我營壘時,率十余親衛直薄我陣,欲觀我陣型虛實,卻正好為我部下一員突將遭遇,虎墩兔憨雖然逃走,但其甦魯錠大 為我所得。我便讓諸將虛張聲勢,稱虜中有變,虜酋已為我所殺,彼不知虛實,且不懷一心,是以大敗!“

    “好一個離間計!”楊嗣昌拊掌笑道︰“我看那塘報上寫的粗略,卻不知如此精彩,便是太史公所書飛將軍、衛霍之輩,也不過如此!自當浮一大白!“說到這里,他替自己與劉成倒滿酒杯,舉杯相敬,劉成趕忙一飲而盡,他此時已經有四五分酒意,兼之那一戰是自己的得意之作,便索性繼續說了下去。

    “虎墩兔憨見大勢已去,便領兵逃往寧夏城下的老營,其軍各自解體。在下便以選鋒乘勝逐北,直逼虜營,城內守軍見狀,亦出城夾擊,虜酋見狀,只得棄妻子輜重,渡河逃走,其部眾皆降,共有部眾近三萬戶!“

    “有這麼多!我看那塘報中說虎墩兔憨是為部屬所殺,卻不知是何人?“

    “便是那卜失兔!”劉成笑道︰“卜失兔乃是土默特部的首領,其為虎墩兔憨擊敗後,領殘部西逃,後聯合固始汗來與虎墩兔憨相爭,卻不想撞了個正著,便殺了虎墩兔憨獻與大明,想要索回自家部眾。我看他野心甚大,早晚為大明禍患,便找個機會將其殺了,其部眾約有三千余戶。”

    “這麼說來就有三萬三千余戶了?“

    “應該是不止這些的!先前各部爭殺,自然有許多逃散的,如今既然戰事已經平息,那東西套乃是水草豐茂之地,那些逃散的自然還會回來,我估計到秋後應該會有四萬多戶!“

    “有這麼多!”楊嗣昌的眼楮里露出一絲精光,旋即又裝出一副若無其事的樣子︰“劉世兄,你我今夜無事,不如便借這杯中酒,說說當今國事如何?“

    “國事?自有朝堂上諸位相公展布,我不過是一介武夫,如何敢置喙呢?”

    “劉兄此言差矣!如今正值多事之秋,外有東虜肆虐,內有流賊跳梁,正是你這等熊虎之士建功立業的大好時機!“

    “若是上陣殺敵小弟自然不敢落于人後,可是運籌帷幄卻是諸位先生大人之事!”

    對于劉成的回答,楊嗣昌有些失望,不過內心中那個火熱的念頭還在推動著他,他決定再試一試︰“劉兄,依你所見,東虜與流賊當以何者為先何者為後?”

    “小弟不知,還請兄台提點!“

    “以我所見,攘外需先安內!當以平流賊為先!“

    听到那句耳熟能詳的話語,劉成險些給嚇得叫出生來,感情蔣委員長那句口頭禪是從您這兒來的呀!不過人家話都說到這份上了,繼續裝傻恐怕也裝不下去了,劉成只得答道︰“楊世兄高見,只是聖上與周首輔那里——“

    楊嗣昌哼了一聲,神色冷淡了下來,片刻之後他說︰“周玉繩名過其實,溫長卿不過守戶犬,皆非治亂之才。聖上雖然英果,然囊中無人,諸生攘攘,卻無一個能舍身為聖上分憂之人,多為沽名釣譽,賣直取名,據此用心,豈是良善?天下事便是壞在這些人身上!”

    “罵得好,罵的痛快!”劉成听在耳里,贊在心中,臉上卻裝出一副驚慌的神情,低聲道︰“楊兄慎言!”

    “你我兄弟之間,說幾句真心話罷了,又怕什麼!”楊嗣昌的臉上泛起一絲紅暈,倒像是喝多了,他將杯中殘酒喝完︰“東虜雖然凶悍,但所求不過自立一國,非求滅我社稷;然流賊雖弱,但輾轉天下,侵吞無饜,危及的卻是我大明三百年江山,豈可小視?朝上諸公一\門\心\思都在應付東虜,對流賊卻進退失措,本來只是一隅之事,眼下卻已經禍及中原,當真是誤國呀!”

    “劉兄!”楊嗣昌說到這里,突然目光轉向劉成︰“如今之計,就是迅速剿滅流賊,然後與東虜議和,練兵養士,以恢復國家元氣!朝廷精兵皆在九邊,內地兵將承平日久,自守也還罷了,剿滅流賊而卻是不行,宣大、遼西兵要屏障京師,動不得,唯有你的寧夏鎮,士馬精強,天下莫及。如果你面見天子的時候,請求平賊,聖上一定會應允的!”

    “這個——”面對楊嗣昌的步步緊逼,劉成下意識的低下頭去,避開對方的目光,隨口推諉道︰“不瞞楊兄,我手下兵將里多有蒙古人,他們打仗還行,不過軍紀嘛可就不怎麼樣了,若是讓他們來了中原錦繡之地,那恐怕我未必約束的住,還有軍資糧餉,朝廷欠我本部的軍餉就有快一年了,沒有軍餉怎麼平賊?”(未完待續。)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
沒看完?將本書加入收藏我是會員,將本書放入書架章節錯誤?點此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