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書架 | 推薦本書 | 返回書頁

吾愛文學網 -> 歷史軍事 -> 當學吾 -> 第一百三十四章 小兵抉擇,生死命途

第一百三十四章 小兵抉擇,生死命途

上一頁        返回目錄        下一頁

    CTRL+D 收藏:吾愛文學網www.x2552.com,享受更多精彩閱讀

    “何家二哥,你等等我。”一個掉隊的小兵在後面朝著隊伍的伍長喊道。

    “小兔崽子,現在將軍有命要吾等速速集合,看來又有大事即將發生。”說話的正是這位被稱之為何家二哥的伍長。

    好不容易趕上來,氣喘吁吁的小兵,有些好奇有些意外,小聲的問道︰“這可是機密,你怎麼知道呢?”

    “毛線,老子知道就不在這里帶著你們這一幫小兔崽子了,我是說,久不集合的軍中突然有集合令發下來,那一定是有大事要發生,這是常識啊。老子當年跟隨老主公領兵打仗的時候,你們小兔崽子一個個還在穿開襠褲呢!”這位姓何的伍長略帶教訓吹噓的語氣說道。

    “何家二哥你這麼厲害,那我老爹當年不也是更厲害。”小兵十分激動的說道。

    不知怎麼的這何姓伍長听到這小兵說道他父親,不由得露出了一種敬佩之情,感嘆道︰“將軍當年何止厲害,那可是軍中千人將,帶著我們風里來雨里去,一生經歷的大戰更是數不勝數。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老主公與曹操一戰,全軍幾乎覆滅,唯獨將軍一人帶著我們千余名將士安全的逃脫,那一戰驚險萬分,也是因為如此,所以才有了我們的共同誓言,同生共死。”

    “只可惜,在那與曹操的最後一戰,將軍為了掩護老主公大軍撤離,還有我們這一幫兄弟安全的離開,犧牲在那三岔口。”伍長越說越激動,不由得眼眶被淚水濕潤了。

    我是一名小兵,我姓杜叫杜飛字德引。我的父親是袁術老主公麾下第一大將紀靈的心腹大將杜虎,當然了關于這一切都是這些叔叔伯伯告訴我的。其實我就是一個孤兒,而是父親唯一的兒子,至于我母親則是在生我的時候難產去了。我就好像一個天煞孤星,還好慶幸我生在了這一個混亂的時代,不然現在的我估計早被丟棄餓死。在父親戰死之後,未滿月的我就被軍中將士所收養並隨著袁術老主公的大軍撤到了豫州。從小穿著百家衣,吃著百家飯,在一群老兵的輪流呵護下,我總算健健康康的長大。對于那個記憶力從沒見過的父親的一切都是從這些老兵們的開口中得知,就好比如眼前的這個何家二哥。就是當年我老爹手下的一名火頭軍,沒錯他們何家兄弟二人可是軍中最有名的火頭軍之二。不過比較奇葩的是,明明年紀都可以做人家老爸的何老二卻一直讓杜飛叫他二哥,而不是二叔。反而何家老大明明卻還算比較正常的,前幾年住在一起的還有十幾萬軍戶,可就在那一次大逃兵事件之後,原本熱鬧的軍管縣城就剩下了寥寥無幾的數萬人。

    何家老大也是在哪個時候帶著家小連著何家老二的兒子一起帶到揚州,前不久還來了封家書。說在老家安定下來了,讓何家老二勿念。特別是何家老二的那個十二歲的小子,據說被高人看中還進入了書齋,前途無量。這些都讓何家老二十分高興,鬧哼哼的找來幾位老兄弟殺雞吃肉打牙祭。

    好了廢話不多說了,隨著召集的軍號響起,原本被遺落在這座軍管縣城的軍戶們紛紛集合。這可是距離上一次袁氏進攻巴蜀的那場大戰召集已經有了五六年之久,好多半大的小子都想杜飛一樣在這里長大繼承父親家人的軍籍。成為了新一代士兵,這種古老的兵役制度可是從昔日春秋戰國時期的流傳下來的,後又通過漢武帝時期的改良逐漸演變下來。

    比如杜飛,別看他是一個什麼都不懂的新兵蛋子,但是他可是繼承了他父親千人將的軍籍。在他成年的那一刻在軍籍里面就成為了一名百夫長,在這種軍隊制度之下卻是沒有貶級這一說的。犯了軍規就得挨軍棍,重的就直接處死。要麼就立下大功,憑著軍功升遷,要麼就是遇到貴人提拔,一飛沖天。不然就可能一輩子都只是一名百夫長,而且這種制度也是有區別的。百夫長的兒子開始,如果繼承軍籍就只能是普通士兵,所以百夫長這個職位是卻別中層軍官與底層軍官的區別分界線,讓人又愛又恨。

    當他們這數萬人集合,然後重新整備。剔除殘疾年齡老幼之後,還有四萬余人。袁耀見此還是有些激動的,他一直知道老爹還給自己留了一張王牌。這是當年由袁術麾下大將紀靈直接掌管的十萬精銳,也是當年袁術征戰天下的底氣所在。這些年里自己的堂兄弟們十分忌憚自己,就是因為這支軍隊的存在。雖然這麼多年過去了,袁術病逝,紀靈也因為舊傷復發癱瘓在床,但是這一支軍隊卻是一直存在。雖然現在剩下四萬人,而且很多都是那一批將士的後人,可這正是這支軍隊的可怕之處。要知道這支軍隊對外號稱“香火不滅,軍魂不死。”看著這支軍隊,袁耀突然有一種豪情萬丈的感覺,陪同在他身後的就是紀靈的小兒子紀凡。也是袁耀從小的玩伴發小,現在也是袁耀最重要的心腹。

    兩人還是比較順利的接管了這支老爹們留下的的遺產部隊,接下來換裝,相比起來袁氏不愧是四世三公的世家,絕對的優勢就是有錢。大量從並州青州購買的優質軍械軍備,以及戰馬分配下去。稍微訓練了一下就出發北上。

    沒有一個抱怨,沒有一個逃兵,大家都是自發式聚集起來的。行軍規範什麼的都好像烙印在每個人的骨子里,從小就被父輩們培養起來。為了更好的存活,這里的每一個老兵都身懷絕技,總能在之前的那些殘酷的大戰里面存活下來。閑暇時也樂忠于跟這些剛入伍的新兵小子們傳授經驗,當然了能學多少,就看個人的本事了。

    按照他們的說法,都是自家兄弟後輩,能多或幾個就算幾個。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
沒看完?將本書加入收藏我是會員,將本書放入書架章節錯誤?點此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