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書架 | 推薦本書 | 返回書頁

吾愛文學網 -> 歷史軍事 -> 當學吾 -> 第一百五十九章 三年賑災,五年治水

第一百五十九章 三年賑災,五年治水

上一頁        返回目錄        下一頁

    CTRL+D 收藏:吾愛文學網www.x2552.com,享受更多精彩閱讀

    司馬懿倒是打著好主意,自己死後了無牽掛。可死前造成的水庫決堤,卻是殃及千萬。百姓流離失所,就連黃河下流沿岸的城池都被沖垮。雖然有劉學吾的及時搶救,可惜殃及的地區範圍太大,洪水奔馳的速度又十分迅速。幾乎是顧得到頭卻是顧不到尾,而從北方幾州調來支援救災的部隊趕來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遠水救不了近火。更何況是水火無情之中排頭的水,所謂物極則反,水柔至剛,凶險萬分。

    無奈劉學吾只能盡人事,听天由命。在高窪地帶圈地建房安置這些無家可歸的難民,一方面全力搜救搶救還幸存的百姓。至于其他,劉學吾都當做身外物,隨它去。救災的日子里,劉學吾每天都在搶險的第一線。睡的時候,都只是隨便找了條抹布鋪在地上躺著就睡。完全沒有搞特殊的待遇,卻也讓劉學吾不由的感慨,這古代實在是太落後了,缺乏現代化工具來搜救,很多原本可以避免的傷亡,卻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對方在絕望之中逝去,而自己卻無能為力。見過了,人也逐漸麻木了。

    唯一感到欣慰的是,從各地調來救援的軍隊都如期趕到。救援期間也都嚴防紀律沒有發生什麼不和諧的事情,當然了又光明就會有黑暗,也有個別的將士觸犯了底線,發現者都被根據情節的嚴重性進行處罰。亂世用重典,這是劉學吾這些年感悟最深的一句話。

    為了更快更加完善的組織好災後重建,劉學吾讓手下心腹帶領著各自的人馬負責劃分好的地方。而他則是組織起督查隊,挨個去巡查重建的進度。在這樣砸錢,賣力的救災。使得劉學吾深入民心,那個身穿布衣,穿著草鞋,一起扛著鋤頭的王爺。百姓尊稱九賢王,比原本的八賢王多了一,達到了九。古人以九數為極數,九賢之稱就好比九五至尊。可見百姓心目之中劉學吾的高大地位,俗話說得好得民心者的天下,劉學吾算是收服了這天下百姓的心。

    三年治水,異地他鄉。可是百姓在劉學吾的砸錢之下逐漸安定下來,可是新的問題又出現了。洪水依舊泛濫,災後無良田可言,百姓們又如何自行耕種?劉學吾救得一時,總不能救得一世吧?這些問題都讓劉學吾十分頭疼。

    倒是諸葛亮給劉學吾提出了一個主意,效仿當年大禹治水。重新疏通水脈,這建議雖好,可要這一動工,耗費的物資人力以及時間會是十分之長。別的不說,現在天下尚未一統,一旦劉學吾耗費了所有的底蘊。估計此生再也不能實現宏圖霸業。

    在這兩難的抉擇里面,劉學吾最終選擇治水。就算不能一統天下,又如何?地球這麼大,大漢不過偏居一偶。若是想真正的一統天下,那就得征服全球,不然都是沒有意義的存在。劉學吾想得很明白,自己穿越過來至今四十八載。一生之中殺戮無數,雖有些虛名,卻不足掛齒。吾欲治水安定子孫千萬代,吾欲治水為吾中華傳承立新碑,劉學吾不想留下千古罵名,他此生無怨無悔,所以他選擇了坦然相對。

    要治水,就得有方案。作為現代穿越過來的劉學吾,在大學畢業後第一份工作就是做測繪的。他知道測繪的重要性,下令組織學吾教觀的學生,對于黃河泛濫之後的水脈重新測量。做好規劃圖,再決定實施方案。

    最後在準備動工的那一天,劉學吾當著百姓的面展開了祭拜大禹的開工儀式。

    劉學武奉上三炷香,大喊出前世記憶里面那一首金山的《大禹治水》歌

    你可知道黃河之水天上來

    你可知道滔滔奔流誰主宰

    是誰領著百川歸大海

    是誰把那山水巧安排

    一心護生靈兩腳斷山脈

    ......

    千年熱淚讓它盡情流出來

    流出來

    ......

    大禹大禹

    听著你的話語怎不無限感慨

    大禹大禹

    世界本由人類來主宰來主宰

    治水開工,劉學吾作為這次治水的領頭人,祭奠完大禹,祭河神。

    我站在高山之巔,

    望黃河滾滾,

    奔向東南。

    驚濤澎湃,

    掀起萬丈狂瀾;

    濁流宛轉,

    結成九曲連環;

    從昆侖山下

    奔向黃海之邊;

    把中原大地

    劈成南北兩面。

    ......

    祭奠完河神,劉學吾又開始發天地宏願。

    吾大漢皇孫劉氏子弟,劉誕字學吾

    今于天地之巔,泰山之上

    面臨天地,發下天地宏願

    吾欲天地立命,百姓立心

    效仿先賢,開山治水

    吾欲發天地宏願,大水不退,吾身不休

    大水不退,我魂不寧

    大水不退,吾此身絕不停息

    天地為證,泰山媒介,日月監督

    ......

    說完,好像天地都有了感應似的,發出了幾個晴天旱雷。把沒什麼準備的劉學吾都嚇一跳,立馬剎住嘴,轉頭下令開工動土。當劉學吾使用手中的鋤頭凍得第一下地開始,這個治水工程就浩浩蕩蕩的展開了帷幕。前後劉學吾在其中投入了一百五十多萬軍民,分流了四百三十余條支流,和圍堵了三十條被洪水沖出的河道缺口。重新劃分了受災區域的地盤,兵不血刃的拿下了豫州。因為這個古代世界並沒有機械運輸,只能全部使用人力和牛馬之力,小木車運輸。前前後後耗費了劉學吾大半的積蓄底蘊,大家軍民一條心,終于在五年的時間里完成了這一偉大的壯舉。

    重新設計的河道,還有良田的規劃,一片片利用了很多劉學吾根據前世現代的科學理論去設計的。不敢說完美的田野結構,但也從根本上跨越了時代,大幅度的加強。百姓們按照人頭分配,在規劃鄉鎮。模仿者前世的鄉鎮制度,一級一級的管理,這黃河的中心地區開始了沒有城池沒有郡國只有鄉鎮縣州的鄉鎮時代。這就好比劉學吾穿越之前玩的帝國時代,一切都是從零開始,一切未來皆有可能。(未完待續。)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
沒看完?將本書加入收藏我是會員,將本書放入書架章節錯誤?點此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