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書架 | 推薦本書 | 返回書頁

吾愛文學網 -> 歷史軍事 -> 當學吾 -> 第兩百七十三章 合圍收網,瓦崗起義

第兩百七十三章 合圍收網,瓦崗起義

上一頁        返回目錄        下一頁

    CTRL+D 收藏:吾愛文學網www.x2552.com,享受更多精彩閱讀

    靠山王楊林此時此刻,可以說是心情十分愉悅。這次撒網可算是兜住了不少大魚,他早就安排了探子混在了前來搶奪兵械的勢力們。原本只是想對付那些反賊,現在就連一些別有用心的世家子弟都陸續露面。若是能得全功嗎,至少大隋的天下又能安穩個二十年。

    不過他對于何學吾一直是看不懂,猜不透。也沒有想明白他為何要這麼做,難道是真的是為了那虛無飄渺的征服全世界。人力終有盡時,想不明白,不想了。當前之急乃是如何打好當前的這場戰斗,雖然這數萬人都是一盤散沙,但要是真一不小心讓其中的幾個頭目跑掉,那就對是後患無窮。

    其實最早發現不妥撤退的不是別人,而是跟神兵山莊關系最近的宋家人。早在發現那些兵械鎧甲都不是真的的情況下,作為宋家的代表立馬選擇了撤退。當然與他們一同撤離的還有太原李家二公子,也就是後來的唐太宗李世民。不過他可不是和他哥哥李建成一起,而是和自己的妹夫柴昭的隊伍一同。從這里就可以看出他們兄弟幾個之間的關系卻是並不和睦,而李二公子離開的原因卻是沖著四大寇帶走的那一批鎧甲而去。畢竟先前拆分的時候,四大寇拿走的都是一等一的上好鎧甲。這是何學吾一早就準備好的皮,讓這所有人都誤以為這先東西都是真的。

    李二公子的智慧可不是一般人能夠比擬的,雖然距離四大寇離開的時間已經過去了數個時辰,但是李二公子卻是有辦法及時趕上。只可惜等到他帶著人馬趕上了四大寇的時候,卻發現一路上到處都是死尸,隨後他們就遭遇了朝廷的官兵。還好,李二公子十分機靈,亮出了自己的身份,假借趕路路過此地轉移話題。而靠山王楊林也知道,現在不是和李家翻臉的時候。畢竟算起來他們太原李家也算是皇親國戚,他不好直接處理。但也沒有讓李世民這麼帶著數千人馬就走了,而是以顧及安危的名義,暫時把他們這一伙人馬留下帶著神邊監視。順便讓其看看和朝廷做對的下場。正所謂敲山震虎,就得殺雞儆猴。

    十幾萬大軍突然傾巢出動,把這事發地點的中心方圓百里封鎖起來,卻不過是數個時辰的事情。現在那前來爭奪兵械鎧甲的勢力數萬人馬,卻如同甕中之鱉,隨時可以拿來當作下酒菜吃掉。

    農民終歸是農民,在數以倍計的正規軍隊面前所展現出來的攻擊力,卻是不堪一擊。當今天下共有十八反王,七十四煙塵,經此一戰,所剩著不過半數。

    “密公快走。”一名心腹死士硬生生的替李密擋下這致命的一刀,喊出這人世間最後的一句話。

    四大門閥中被靠山王以勾結反賊伙同造反的名義,處理掉不少人。僅剩下的為數不多的數十人被軟禁,等待著各大門閥前來領人。為了杜絕後患,靠山王楊林可是下了死命令,寧可殺錯,絕不放過。這次帶來的也是自己培養多年的嫡系部隊,這可以看出他此時此刻的內心。

    原本還帶著自己的數千農民工兄弟們意氣風發的李密,此時卻是披頭散發奪路狂奔。就在剛才,那最後一個從楊玄感時期就跟隨自己的心腹衛士,也為自己擋刀而死。現在的李密內心完全是奔潰的,他現在不要命的狂奔,心里唯一的念頭就是活下去。因為他發現從官兵到來的那一刻到現在,刀下從未有流過活口。就連繳械投降的,都被隨手一刀割掉了腦袋。

    此時此刻里李密有一次的感覺到死神就在身邊,終于他看到了眼前的淮陰河。雖然他不會水性,但卻是他目前唯一能夠活下去的希望。

    而之前就因為幾句話不和被宇文成都打成重傷的伍建德卻是擁有另外一種際遇,由于大軍壓境合圍,眾人都在忙著突圍。就連平日里他待如兄弟的心腹手下都紛紛棄他而走,這使得他氣得昏迷了過去。

    由于這是第一具身上粘滿了鮮血的身體,陷入深度昏迷的伍建德卻是沒有了多大的呼吸。因此則是被路過的官兵當作死尸處理,被扔到死尸堆里逃過一劫。或許正如戲里常說的身為主角,總會是命不該絕。

    這次神兵山莊和朝廷的合作算是取得了完美的成功,這也使得很多地方的叛亂因為失去首領變得群龍無首,不久後陸續被朝廷給剿滅。但這一切卻不是終止,在這種高壓的環境下,歷史上著名的瓦崗寨起義還是爆發了。以翟讓為首的瓦崗寨有著名的瓦崗寨四十六友,農民大起義就這樣暴發了。韋城人翟讓便帶領一支起義軍在此舉兵興事,號稱瓦崗軍。

    而說起這瓦崗軍就不得不說,那當日跳入淮陰河的李密。舉兵反隋,山東、河南兩地農民紛紛參加,單雄信、徐世績、李密、王伯當都率眾投奔瓦崗,隊伍迅速壯大。而李密卻是因禍得福,和歷史上一樣加入了其中,投奔翟讓。李密向翟讓建議︰“先取滎陽,休兵館谷,待士馬肥充,然後與人爭利。”滎陽是隋朝重要軍事據點,翟讓親自率兵攻下滎陽門戶金堤關及周圍屬縣,同年10月,隋煬帝派張須陀率領兩萬隋軍主力前來鎮壓。

    “大將軍,你說聖上讓你帶著我們前去征討一群農民,這不是大才小用嗎?”一個軍前副將在張須陀的面前拍著馬屁說道。

    “呵呵,你可千萬不要小看這一群農民,特別是靠山王那邊傳來消息,那反賊李密就在那群人之中。”張須陀搖了搖頭不耐煩的說道。

    “李密那家伙到底有什麼能耐,不也是照樣屢屢兵敗而逃?”張須陀的兒子張元備在一旁一臉不屑的說道。

    “混賬東西,整天只知道泡妞戲耍。那李密是何許人也,為父可是知根知底。若是他未曾謀反,估計未來也是和我並列。只可惜此子心術不正,樊落得下乘。但從他能屢屢從必死的境地里面逃脫,就可以知道此人的不凡。你們以後遇到他切莫大意,小心吃虧連命都沒了。”張須陀不愧是一代大將,三言兩語就把李密給分析得一清二楚,若是他知道,歷史上他的最終命運也算丟在此次大戰之中,就不知道他還會不會繼續像這樣教訓兒子。(未完待續。)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
沒看完?將本書加入收藏我是會員,將本書放入書架章節錯誤?點此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