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書架 | 推薦本書 | 返回書頁

吾愛文學網 -> 其他類型 -> 一代戰將 -> 第一百四十一章 編制裝備

第一百四十一章 編制裝備

上一頁        返回目錄        下一頁

    CTRL+D 收藏:吾愛文學網www.x2552.com,享受更多精彩閱讀

    既然已經了解情況了,就沒有再繼續走下去的必要了,王亮當即讓朱之文的司機調轉了方向往回行駛。

    這里的情況王亮算是記在心里了,等回頭就詳細寫一份報告遞交給蔣光頭,只要說明其利害關系,想來蔣光頭應該不會坐視不管的。

    王亮打算再去下一個地方去轉轉了,幸運的是戰爭還沒有打響,悲劇沒有重演,他現在能做的事情就是發現更多的問題,然後寫進報告,最大程度的調整。

    中午的飯也顧不上吃了,王亮一個人開車去逛了逛幾個駐地,實地考察了下國*軍的裝備。

    結果自然是大失所望,除了第87、88師(原為國民政府的警衛部隊,是德國顧問訓練出的樣板師,全制式德國武器裝備,為****精銳。)的裝備上說得過去,其他的幾支部隊都不盡人意。

    雖然這要比八路軍的裝備好百倍,但要知道八路軍是以游擊打法為主,講究靈活機動。而老蔣領導下的國*軍喜歡打陣地戰、防御戰,這就有兩個十分關鍵的要素︰1.兵力。2.裝備。

    和幾個師長、參謀長交談中王亮了解到****的國防動員和軍隊指揮體制上也有大的弊端。

    國民黨的國防動員體制、平戰轉化體制、軍事指揮體制相對于日本方面,差了不是一星半點。

    國民黨軍隊指揮序列雜亂,機構膨脹,疊床架屋,職責不明。

    戰區下轄集團軍、師、旅、團,後又增設軍。一些軍往往只轄1個師,軍長亦即師長。

    命令、指示及報告,層層遞轉,費時費力,于作戰有損無益。

    這樣一來後期撤退不就亂套了嗎?指揮系統不癱瘓才怪,部隊如同無頭蒼蠅,混亂無序。

    再反觀日本,日本有17個常設師團,平時每個師團的兵力11000多人,戰時擴編成特設師團,人員擴充為24000至28000多人,即由現役的38萬人擴編為74萬人。

    除了預備役兵外,日本的兵役制還有後備役兵88萬人和補充兵役240多萬人,各種兵役人員合計有448萬多人。

    而當時的中國,只有203萬現役兵,預備兵役和後備兵役一無所有。

    因此,中日兩軍在接戰一回合之後,中國部隊後續的戰力會大幅減低,但是日軍卻得以在迅速整補之後,仍可以于第二回合中保持相當的水準。

    日軍不僅兵力補充系統完備,後勤支援系統和機械化水平之高也是中國軍隊望塵莫及。

    王亮簡單地估算了一下,按照其後勤支援系統和機械化水平,日軍的增援,平均時間根本用不了10天。

    他們最遠可以調動遙遠的西北雁門關部隊,從停止進攻,轉進千里登艦,再航行到上海戰區集結,平均不到10天,在這方面充分顯示了機械化戰爭時代的軍隊必須是機械化的,有了機械化,一支軍隊可以當多支軍隊用。

    精壯的士兵只有插上機械化的翅膀,方能振翅高飛。

    反觀中國軍隊,穿草鞋,徒步走,乘車還經常受到日機襲擊,徒增傷亡。

    如果戰事吃緊,從其他地方調動部隊趕來增援,時間上講也是來不及的。

    若國*軍第20軍從貴州開赴淞滬戰場,從貴州徒步出發,一直走到湖南辰溪才能坐上船,從長沙坐火車運到前線最短也要三十幾天。

    淞滬會戰是一場消耗戰,國民黨根本就消耗不起。

    再看武器裝備,國*軍最先進的大炮是德國克虜伯山炮,最大口徑也不過75毫米,射程僅僅幾公里,與日軍艦炮根本無法相比。

    王亮根據從軍需官那里弄來的數據來推算,在面對日軍戰艦之時,最好的辦法就是集中1個連的山炮轟擊日艦,但是無法穿透厚重的甲板,只能在軍艦上留下一片火光和一點斑痕。

    而日軍軍艦上的艦炮,有的口徑超過400毫米,射程超過10公里,威猛的炮火必然把國*軍壓制的抬不起頭來。

    炮兵對炮兵是不敢想象的,王亮也了解一些日軍的作戰傳統。中國炮兵對敵據點和陣地轟擊時,即遭日軍重炮還擊,甚至常常不等架設完畢,日軍炮火就前來壓制,弄得中國炮兵只好在自己的陣地上東躲西藏,狼狽不堪。好不容易放出去的炸彈,不是沒命中目標,就是根本不頂事,因為威力太小,而日軍工事又多又堅固。

    再說坦克和步戰車,在宛平城的時候王亮就親身經歷過,在戰場上乍一看到這種“陸地怪物,不由得心里發毛。

    不怕死的戰士沖上去用手榴彈與之同歸于盡,但多數還沒沖到跟前就被活活打成篩子,面對日軍坦克,步兵只能束手就擒。

    飛機就更別提了,在中國的領空日軍的戰機可以隨意穿梭,****的幾個高炮團可沒有把飛機打下來的能力,只能眼睜睜挨打挨炸。

    總而言之,中國軍隊缺乏重型火炮、炸彈。而日軍,武器裝備佔據絕對優勢,飛機、重炮、軍艦、坦克,從陸地到海上和天空,玩的是全方位立體作戰。

    這些僅僅是外部因素,更為復雜的內部因素是最讓王亮頭疼的,那就是派系之爭。

    淞滬會戰的資料和紀錄片他也看了不少了,國民黨表面是一團和氣,但實際上一團糟糕,這些是短時間內無法改變的。

    所以淞滬會戰中想要重挫日軍,是需要王亮去下一番功夫的。

    逛也逛累了,一看時間,已經是六點十分了,想到晚上七點鐘還有杜月笙的生日宴,王亮連忙驅車往回趕,不過時間上明顯已經來不及了。

    王亮把車速提到了頂點,在路上想是不是該給杜月笙準備點什麼禮物啊,空手去貌似不太好吧。

    這個想法也就是一晃就被王亮打消了,因為他根本就沒帶錢,再說花這錢干嘛,一個稍微看的過眼去的禮物不就得動輒幾百塊大洋,那些可都是自己日後活動的經費,動不得。

    (未完待續。)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
沒看完?將本書加入收藏我是會員,將本書放入書架章節錯誤?點此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