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書架 | 推薦本書 | 返回書頁

吾愛文學網 -> 其他類型 -> 一代戰將 -> 第九百零四章 來活了~

第九百零四章 來活了~

上一頁        返回目錄        下一頁

    最快更新一代戰將最新章節!

    第九百零四章來活了~

    日軍的“鐵壁合圍”計劃是從八月份的中旬開始的,面對日偽軍總兵力加起來超過15000人的情況下,江北地區的新四軍部隊在遭受到重創的情況下開始進行分散突圍。

    鐵壁合圍,顧名思義,調集優勢兵力拉開巨大的包圍圈,針對防區內所以的敵對武裝實施毀滅式的打擊。

    這項計劃的框架是由日軍第212師團師團長平津少將提出來的,後面經過數日的研討和推演,最終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方案。

    整個江北地區,馬上就要陷入到戰火之中。

    而遭受到最為猛烈打擊的,必然是王亮的七分區,因為王亮是所有日本人的公敵。

    不過日本人的奸計並沒有得逞,在很久之前王亮就已經有了準備,像王亮這種老司機,自然知道出來混早早晚晚就要還的。

    在日軍對七分區的駐扎的那個村莊實施火力覆蓋的時候,王亮早就已經率領部隊實施戰略轉移了。

    至于那個地下兵工廠,只能暫時冰封起來了。

    臨走之前王亮對兵工廠進行了深度偽裝,相信日本人不會從這片廢墟里面發現這麼一個神奇的地下世界的。

    在此之前,王亮已經詳細了解過地下兵工廠的構造,也在一間辦公室內找到了塵封已久的建築圖紙。不得不說清朝還是蠻講究的,斥巨資引進的西洋技術,從廠房的建設到機器的裝備都是由外國人來弄的,質量上自然差不了。

    所以說王亮還是蠻放心的,兵工廠能從那個時候存活到今天,就說明它命很硬,日軍的轟炸肯定也造成不了什麼破壞。

    “老大,大司令那邊來的電報,詢問我們是否成功突圍。”劉全德跑過來向王亮匯報道。

    目前隊伍正在行進,從駐地成功突圍之後,王亮率部一路往東走,準備進入銀子山一帶修整。

    “全德,你照實回復不就行了。”王亮瞅了瞅一臉嚴肅的劉全德,這小子似乎還沒有適應新四軍的生活啊。

    劉全德自從選擇跟著王亮混之後,適應的還算不錯,畢竟在這邊過得都是些苦日子,和國*軍那邊的小資生活沒得比。

    軍統現在壓得中統喘不過氣來,深得老頭子的信任,業績也不錯,所以每年給軍統配發的裝備、物資、津貼都是很高的,那生活自然很滋潤。

    最開始劉全德選擇跟著王亮混就是單純的敬佩而已,後來隨著深入地了解不了解、新四軍這支部隊,劉全德這才知道了什麼叫信仰,什麼叫忠誠。

    同當年在南京如今在重慶的那群整天歌舞升平的大佬們比起來,這里就是天堂。當然,天堂指得並非是物質生活上有多麼地優越,而是在精神層面上的。

    國*軍之所以在正面戰場上屢戰屢敗,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就是因為精神層面上的缺失?

    他們更多的被灌輸的是忠于領袖,忠于常凱申,而不是驅除倭寇,保家衛國。

    高級將領私心太重、功利心太重,瞻前顧後,畏戰怯戰,延誤戰機。

    一旦遇到強勢的日軍,指揮系統就開始崩潰,最後導致戰役失敗。

    就拿南京保衛戰來講吧,堂堂一個中華民國的首都在重兵防守、戰線強硬的情況下草草被日軍攻下,主要原因竟然是最高指揮官唐生智棄軍而逃。

    劉全德在根據地看到了很多,看到了很多當初在國*軍思政課上講述的截然相反的事例。

    他懂得了什麼是軍民魚水情,什麼是真正的為人民服務,什麼是人人為我我為人人,什麼是真正的戰友,很多很多。

    放在二十一世紀,或許有很多噴子不以為然,認為我黨這麼著怎麼著,惡意抹黑。

    發展的過程中必然會出現問題,不出現問題那才是最大的問題,找到矛盾,解決矛盾,社會才能發展進步。

    沒有一個國家政權強有力地支撐著,你能過上如此安逸的生活嗎?

    如果你非要認一個美國爸爸,那就趕緊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滾出去!

    那些拋頭顱灑熱血的烈士們不容許被你們來玷污,中國的抗戰也不配由你們來非議,噴子們更沒有資格生活在現在的環境中。

    身在福中不知福!

    劉全德真真正正地融入到了這個集體中,成為了集體中的一員,同戰友們打成了一片,這是最令王亮欣慰的。總算是憑借自己對歷史的了解改變了一個人的人生軌跡。

    “老大,大司令下命令了。”劉全德把譯好的電報遞了王亮。

    王亮一看,臉上的表情頓時就嚴肅了下來,連忙對最前頭帶隊的劉瑞喊道︰“全體向北,目標楊家鋪,扔掉不必要的裝備,全速前進!”

    “是。”劉瑞連問都沒有問,立刻執行老大下達的命令。

    楊家鋪位于五行山北麓,西鄰銀子山,東面是焦莊,隸屬于米高縣,因為地形復雜,日軍不易展開圍剿,所以它稱為是新四軍的一個重要根據地。

    楊家鋪的組織非常地詳細,有婦救會、治保會、兒童團、民兵組織,是一個根正苗紅的大後方。

    王亮接到的命令是立刻趕到楊家鋪營救被日軍包圍的群眾和干部們,最近這一周的時間縣委在楊家鋪開會,幾個區的區委書記都在那里,恰好和日軍的大掃蕩踫上了,此刻的楊家鋪已經被日偽軍隊層層包圍。

    遠水解不了近渴,其他幾個分區沒有王亮突圍地如此順利,損失都不小,所以大司令只能把營救的擔子交到了王亮的七分區手里。

    同時也說明了楊家鋪的敵情,初步估計,足足有三千號日偽軍聚攏在那里,而楊家鋪內的武裝只有兩個警衛連和一個民兵大隊,加起來也不過四五百人。

    日軍好像是知曉了楊家鋪內有什麼重要人物,展開了瘋狂地進攻,而且兵力有越來越多的趨勢。

    情況愈加危機,所以留給王亮和七分區的營救時間已經不多了,必須馬上行動起來。

    路上,王亮向七分區的干部們通報了相關情況,簡單制定了幾個作戰方案。

    當然具體的還要等到達了楊家鋪之後再做決定,畢竟王亮對實地的情況還不是很了解。 <center class="clear">hf();
沒看完?將本書加入收藏我是會員,將本書放入書架章節錯誤?點此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