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書架 | 推薦本書 | 返回書頁

吾愛文學網 -> 玄幻魔法 -> 詩意的情感 -> 第688章人生的起跑線(上)

第688章人生的起跑線(上)

上一頁        返回目錄        下一頁

    CTRL+D 收藏:吾愛文學網www.x2552.com,享受更多精彩閱讀

    ♂

    人生的起跑線張寶同 2018.1.21

    “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句話當初好像是一位海歸的著名學者和官員提出來的。他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和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和對比,現身說法,引經據典,把許多人的不成功歸咎于輸在了看不見的起跑線上,即孩子的早期教育。而這個起跑線就是幼兒園,甚至是胎教。

    當時,看到這篇文章之後,我第一個感覺就是自己的命運不好,沒有生在書香門第或是富貴人家的家中。因為我的父親是一般的鐵路工人,而我的母親是職工家屬,他們都是大字不識一個的老一代人。他們只管我們有吃有喝就行了,從來都不問我們學習怎樣,更不會給我們輔導和燻陶。所以,我既沒有上過幼兒園,更沒得到過胎教的燻陶。有很長一段時間,我都把自己人生的不成功歸咎在輸在了起跑線上。

    可是,後來一想,中國千千萬萬的家庭都是普通家庭,有多少是書香門第和富貴家庭?而且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那些書香門第和富貴家庭出生的孩子不也和我們一樣普普通通。特別是過去那種年代,人們連飯都吃不飽,哪還考慮什麼早教和燻陶?

    不過,那些年代,國家的教育方針是讓學生在德智體方面全面發展,成為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也就是說只要你能成為一名工人、農民或是士兵,就算達到了教育的目標。所以,衡量一個人的教育程度和目標並不用“成功”或是“不成功”。而且,也沒有人把自己的人生定性為是成功還是失敗。因為那時的人生定位都是由國家來安排,把你分配到工廠,你就當工人;把你分配到農村,你就是農民;自己幾乎沒有多少選擇的余地和機會。所以,家長對孩子們的教育也基本上是順其自然。

    真正讓人知曉“知識改變命運”和“教育成就未來”,還是在改革開放之後。恢復高考制度如中國大地上響起的一聲春雷,讓多少人開始放飛起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夢想。升學、高考、出國、考研成為了許多人成功的天梯。隨著教育競爭和人才競爭的日益加劇,教育的主陣地開始從小學、中學到高中前移到了幼兒園的早期教育,甚至是母親的胎教。終于有一天,有人登高一呼,“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于是,千千萬萬個家長開始忙著把教育孩子的起跑線拼命地往前移置在幼兒和胎兒時期。

    許多家長為了“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拼命地搶佔優質的教育資源,不惜托關系,走後門,掏高價,轉戶口,租房子,甚至買房子為孩子擇校。有位老板家長為了讓孩子進到西安中學,一次就給學校交了20萬。就是要進到一些名氣較大的小學,家長一次也得要掏出個七八萬或是上十萬。許多家長讓孩子很小就開始背詩和算數,開始彈琴和練唱。有位同事讓他四歲的孫女給我們表演背唐詩宋詞和《三字經》,讓我听著都感到慚愧,我算是個簽約作家,可是完整的唐詩宋詞我恐怕連十首都背不下來。每次寫作要引用時,我都是現從網上查找。可是那孩子竟能熟練地背下60多首。還有個同事家的孩子才只有6歲,不但在學英語、彈琴、跳舞,還在學游泳和足球。而且,這幾乎形成了一種風氣。我們學校是所年輕的學校,教師幾乎都是三十來歲的中青年教師,大家好像都在比著看誰家的孩子聰明有本事,一到了周六周日,今天帶孩子學英語,學奧數;明天帶孩子學鋼琴和舞蹈,搞得老師們周六周日比平常上班還要忙。因為他們比一般人更重視孩子的教育,不想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前幾年,有件在澳洲發生的事曾引起國人的震驚和好奇。一位中國移民把小孩帶到澳洲上學,孩子上小學三年級。一天上課,老師問42+22等于多少,大家都不知道,只有這個小孩舉手回答說是64。放學後老師就去他家家訪,揚言要控告家長虐待小孩,理由是小孩被虐待在不適當的年齡學會了兩位數加法。可這樣的算式在中國別說是三年級,就是一年級的學生幾乎差不多都會。但這在美國等一些西方發達國家,的確是件讓許多老師和家長感到不可思議的事。我見過一份美國三年級學生的考試卷,上面只有幾道題,如4+9=和14-3=。但我們並不能因此認為美國的孩子比中國的孩子笨。因為美國孩子在學校里還學著許多其他方面的東西,如手工和游戲等。而這些東西又是我們中國學生在學校里學不到的內容。美國學生在中小學和高中時期的知識能力好像都不如中國學生,可是美國大學生的水平卻並不比中國差,特別是一些被稱為常青藤名校的學生質量,要明顯地比中國學生質量高很多。特別是在研究和試驗能力方面更是比中國學生高許多。

    中國孩子過早地承受學習的負擔,雖然在知識程度方面顯出了一些優勢,可是,也讓中國孩子在視力和健康方面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其實,更大的代價則是藏在孩子們的心中。過多和過重的負擔讓許多孩子失去了學習的興趣,甚至失去了童年的快樂。目前的中國的教育模式是精英教育模式,不是大眾化的教育模式。它不斷的用一些超出許多孩子接受能力的知識淘汰著一批又一批的學生,讓他們嘗試著失敗的沮喪和無奈。

    其實,中國教育幾千年來都是精英教育走向。如“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和“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中國人有關讀書的成語有二三十個,如“懸梁刺骨”、“鑿壁偷光”、“瑩窗雪案”、“黃卷青燈”和“十年寒窗”等,全是苦讀苦修的內容和故事,卻很難找到有關快樂方面的成語和故事。而西方的教育講究的是快樂和鼓勵。雖然中國在教育方面也在嘗試著快樂教育方式,但卻總是顯得生硬和勉強。因為中國教育的壓力如此之大,孩子們怎麼能快樂得起來?即使有快樂,也是少數人的快樂。
沒看完?將本書加入收藏我是會員,將本書放入書架章節錯誤?點此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