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書架 | 推薦本書 | 返回書頁

吾愛文學網 -> 歷史軍事 -> 甦廚 -> 第五百四十八章 叔叔駁佷兒

第五百四十八章 叔叔駁佷兒

上一頁        返回目錄        下一頁

    最快更新甦廚最新章節!

    第五百四十八章叔叔駁佷兒

    這事情上,甦油先背了甦轍議《均輸法》不便的鍋,現在又背了甦軾《議學校貢舉狀》的鍋。

    平心而論,甦軾那篇文章,將問題分析得非常透徹,不過沒有提出解決辦法,因為指出的弊病,直到千年以後都沒有誰能解決得了。

    甦軾的文章,首先指出得人之道在于知人,而知人之道,在于責實。

    如果君主宰相有了知人責實的辦法,就連胥吏中都能翻檢出人才來,如果沒有,只怕是公卿近侍里也全是歪瓜裂棗。

    所以不是科舉制度的問題,而是知人責實制度的問題。

    建學校的事情,慶歷年就有過,當時天下以為太平可期,可到如今就剩些空屋子。

    如果沒有大的更革,繼續走慶歷年間的老路,那必然還是只能得到慶歷年間的結果。

    至于說貢舉之法,考詩賦還是考策論,沒啥區別,治亂盛衰,都不靠這些。

    主考有政策,考生就有對策。

    只要是設科立名以取士,就是教天下相率而為偽。

    上邊以孝取人,下邊膽子大的就割股侍親,膽子小的就苦守廬墓。

    上邊以廉取人,那下邊大家就全都開破車,騎羸馬,穿惡衣,吃菲食。

    上邊講綠水青山,下邊就能把整座山都給你刷上綠漆你信不信?!

    反正只要是能夠中上意的,什麼花樣都能想盡千方百計給你搞出來。

    就文章來說,策論有用,詩賦沒啥用;

    可就治理天下來說,詩賦策論,其實都是沒用的東西。

    自唐至今,以詩賦為名臣的,那也是不可勝數,所以罷詩賦也沒啥道理。

    而到如今,士人們整理出各種題庫,謂之策括,將可能的考試題搜抉得一干二淨,到了考試的時候,臨時剽竊,東拼西湊,搞出一篇看得過去的文章,那是輕而易舉。

    用這樣的策論去欺負考官,考官也只有捏著鼻子打高分。

    與其如此,還不如考詩賦,畢竟詩賦要講究對仗駢偶,難度比人人都能天下文章一大抄的策論要高些。

    說到這個甦油就不禁竊笑,他其實就是刷題庫的發明者,甦軾這是一點不給自家小ど叔面子啊……

    這娃是嫉妒,肯定是嫉妒!

    接下來甦軾又分析了大家議論中的一些想法,認為通通不行。

    取消糊名制,名聲與試卷相結合,這就會恩去王室,權歸私門,產生朋黨。

    取能文者為進士,則進士日夜研究經傳子史,貫穿馳騖,知識倒是淵博得很,一旦臨政,那些知識卻一點都用不上!

    宣揚要恢復慶歷舊學的,可舊學已經被大家玩成了空名目,最多能培養懂點粗淺道理的人,要培養出真正的人才,那是想多了。

    唯一考核人才的辦法——施之有政,能否自彰。

    文章打動了趙頊︰“吾固疑此,今得軾議,釋然矣。”

    當天就將甦軾找去︰“方今政令得失安在?就算是我的過失,你大膽說沒關系。”

    甦軾也不客氣,啪啪啪三大炮︰“陛下求治太急,听言太廣,進人太銳。”

    趙頊悚然。

    然後甦軾這大嘴巴下來就在同僚里邊宣揚。

    主張被小小一個甦軾給擋了,王安石很氣惱,屢次阻止趙頊對甦軾的任命。

    趙頊想讓甦軾修中書條例,王安石說道︰“甦軾與我所學及議論哪哪都不一樣,還是讓他干別的吧。中書條令交給吉甫合適。”

    于是交給甦軾一個繁雜的差遣——“權開封府推官,將困之以事。”

    而“軾決斷精敏,聲聞益遠。”

    ……

    呂惠卿對王搖頭︰“甦軾沒有城府,不會是我們的對手,不過此子巧舌如簧,易動人心,不可久居聖主之側。”

    王繼續落了一子鞏固中腹︰“如此,你我自為之。”

    熙寧二年七月,呂惠卿被提拔為太子中允、崇政殿說書、集賢校理、判司農寺。

    章 驕  醢彩  笙玻 薜彌 懟A 濤 撾 嘈奕咎趵  蛹 偷鐶@懟 惺榧 2斡脛貧ㄐ路  嘈薰罰 嘧 德肌br />
    一個叫曾布開封小官上書言政,說為政的根本有二︰曰厲風俗、擇人才;其要點有八︰曰勸農桑、理財賦、興學校、審選舉、責吏課、敘宗室、修武備、制遠人。王安石立刻召來相談,接著推薦給趙頊。

    趙頊召見,授予太子中允、崇政殿說書的職位,不久又授予集賢校理、同判司農寺、檢正中書五房,三日之內就接連收到了趙頊的五份任職文書,躥升為新黨第三號人物。

    甦油在鄭州忙碌之時,還要提起筆來駁斥自己佷兒的觀點。

    學校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古代學識都掌握在貴族諸侯手里,沒有夫子的有教無類,沒有他的弟子三千,禮尚不下庶人。

    可至大宋今日,鄉間歲末,亦有郊社,秀才行文,宿老領禮,這就是文字的教化之功。

    識字率,是考量國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標,同時還能夠轉換成國家消費水平層次的重要指標。

    甦軾說的那些問題都存在,介甫公說的建學校也當行,但是兩人其目的,太急于利!

    世有功,亦有利,功可在千秋,利見于一時。

    植樹千山,必出秀穎,蓄駒千騎,必有駿良。設臣不得學,如今不過眉山一狡徒耳,如何能得陛下之用?

    甦軾因慶歷中事否定各地建立學校的可能性,偏頗了。

    介甫公將學校與科舉直接關系起來,這同樣也偏頗了。

    學校的目的,不是要人人科舉,變成人才,而是要普及教育,提高識字率,使人具備自學的能力。

    有了這個能力,好學者自然可以精進,成為國家的棟梁。

    駑鈍者也能讀懂國家條令,遵法守禮。

    人非生而知之者。

    夫子的偉大,是讓庶人得到了問禮的機會;學校的偉大,是讓天下人都得到了學習的機會!

    這就是功利之別。

    雖雜役工坊,其中也有大道理存在。然而數千年沒有從中提取出大道之理,致用之學,是什麼原因?而臣只是小小注力其間,便發掘出一堆學問,這又是什麼原因?

    其實這就是臣兩者粗通,能夠找到合理的表述方式,將工匠們心領神會卻不能言說的道理,經過搜集整理,提煉出來了而已。

    設若大匠們也義理精通,文字扎實,這些事情,千年前的魯班墨翟就能夠做好,何必等到今天?

    所以百年大計,教育為本,不為近利,只為遠功。

    世上多有聰明而不得學者,學校,就能夠解決這個問題。

    如果陛下和諸公認為我說的不對,那明年朝廷明算科舉事,敢不敢讓眉山理工學校初三五班的孩子們,來汴京與各路士子們同場競技?!

    趙頊拿到奏疏,對這件事情還相當有興趣,將甦油的奏報特意挑出來給王安石和趙\看︰“王公,趙公,甦油此議,可行不可行?”

    王安石一腦門子黑線︰“胡鬧!甦明潤前頭句句在理,到最後簡直是胡鬧,還是得到一榜探花之後,再不讀書的緣故!”

    趙老頭最听不得別人說甦油壞話︰“介甫此言失矣,甦明潤仁性天生,老夫未聞皋、夔、稷、契之時,有何書可讀!”

    王安石頓時啞然。

    趙頊問道︰“那趙公認為,甦油此議可行?”

    趙老頭卻立刻翻臉,罵道︰“當然是胡鬧!”

    趙頊傻了,那你剛剛還懟得王安石啞口無言?

    趙\這才反應過來︰“哦……這個……陛下,畢竟國朝華選,總要給士子們留些體面……”

    王安石問道︰“什麼意思?你是說,明算科舉子,考不過眉山學校出來的孩子?”

    趙\呵呵笑道︰“十多年之前,甦油和石薇九歲,第一次見張安道時,小石薇就提到一道算術題,三個五一個一,每個數字加減乘除只能使用一次,最後要得到二十四這個數。以張安道的聰明,花了一個晚上,愣是沒算出來。”

    王安石有些訝然︰“這個很難嗎?”

    趙頊心有余悸︰“想起來了,理工的確很可怕的,我第一次接觸理工,是用尺規將一個圓五等分……”

    說完不由得打了個寒噤。

    王安石更加覺得匪夷所思︰“這個也很難?” <center class="clear">hf();
沒看完?將本書加入收藏我是會員,將本書放入書架章節錯誤?點此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