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書架 | 推薦本書 | 返回書頁

吾愛文學網 -> 歷史軍事 -> 甦廚 -> 第一千一百六十章 聊天

第一千一百六十章 聊天

上一頁        返回目錄        下一頁

    最快更新甦廚最新章節!

    第一千一百六十章聊天

    汴京到鄭州的新渠,開闊程度比二十年前,擴大了三分之一。

    而經過沿途蓄水工程調控,這條運河的水力,如今即便是在枯水期,也可以通行漕船。

    光解決水的問題還不行,冬季這一段河渠還會封凍。

    河渠司將課題交給了理工學院,理工學院發明了破冰鏵犁,還有在碼頭上使用的彈力破冰錘,但是只能解決碼頭附近的冰凍問題,河道上還是解決不了。

    最後沒有辦法,河渠司將這個問題向社會懸賞,公開征集解決方案。

    最後這個價值三十貫的懸賞被一個漕工得到了,辦法簡單到令人發指——開通夜航。

    河道封凍,主要的原因就是夜間無船破冰,解決的方法就是開通夜航,讓河道上夜間也有船來回航行,再每隔一段時間在過船上安裝破冰鏵犁,就足以解決封凍的問題。

    如今的汽燈光亮度已經很高,滿足河道照明已經足夠,河渠司做了實驗,發現——真泥碼的可行!

    而且開通夜航之後,還將汴渠的運量足足提升了一大半,很多需要保密的東西,在夜里運送也更加方便。

    為了解決安全問題,河渠司還在沿途設立航標燈,規定交通守則,沿途增設衛所,驛站,順便把汴京到鄭州的陸上道路夜間照明和衛所驛站的問題也一起解決了。

    因為陸路就在汴渠的邊上。

    甦油如今級別很高,趙頊指定狄詠親自同行護送。

    邊州知州由武臣充任,乃是大宋的傳統,狄詠如今接到了治環州的任命,而他的弟弟狄咨,則是去河北。

    因此這次狄詠順帶執行護送的任務。

    不過甦油並沒有隨著狄詠一起,狄詠還在等待禮部院發放旗牌的時候,他已經與張麒和程岳一起,搭上了運送物資去鄭州的漕船。

    本來甦油不願意讓張麒一道的,畢竟綠箬有了身子。

    反倒是綠箬不放心甦油,讓張麒必須跟著。

    三人還是老套路,讀書人帶書童加保鏢的樣子,船老大這樣的見得多了,還安慰甦油說回去再攻兩年書,下一回必定高中。

    今年有舉試,這是將甦油當做舉試落第了。

    這是一個船隊,公私混雜,主要拉的還是糧食,此外還有各種罐頭,噴膠防水麻布,地丁膠鞋底,還有一些化工原料。

    甦油幾人坐的是私人的船只,沈括完全繼承了張方平和薛向的漕運管理辦法,采用這樣的監督方式,並且設定了舉報的獎勵,貪墨漕糧的行為,算是得到了有效的遏制。

    而且公船的漕丁是不允許上岸的,要一直航行到洛口倉,才計算口糧消耗和工錢糧食,剩下的入庫。

    至于其余物資反而好辦了,官員和船主就算克扣了也沒法變現,反倒是不用擔心他們貪墨。

    就這樣,甦油一邊與船老大聊著天,一邊朝鄭州駛去。

    中間還經過了幾道水閘,守門丁先將閘板抬起來,將船隊放進去,在封閉船閘蓄水,待水位起來之後,船只就可以繼續航行了。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汴渠冬季水量就是這樣,即便經過了很多的改造,但是通航條件也不優越。

    雖然麻煩了一些,但是能將冬春兩季不通航變成可以通航,已經是無比巨大的進步了。

    船老大是個話癆,估計也是長期走船孤獨寂寞所致,加上甦油也對漕運事業一副興致盎然的樣子,兩人一路聊得頗不寂寞。

    經過一天的航行,到了晚間,船就到了板橋鎮,甦油直接將廚房霸佔了,讓張麒去集鎮上采買菜蔬雞魚,置辦了一桌,又開了一壇永春露,招呼船老大一起入座吃飯。

    船老大連呼不敢,一路下來船老大對甦油的學識經驗佩服無比,漕運上的東西,什麼都能說得出道道來,那些自己常年跑船里沒有留意到的東西,經過甦油一講,才知道都有它的用處。

    這就不是一般的讀書人能夠辦得到的了,船老大對大宋的士大夫階層越發的敬仰起來。

    面前這位都考不上進士,那朝中背著功名的老爺們得多厲害?真真都該是文曲星下界。

    甦油給船老大倒了一杯︰“所以說啊,讀千卷書,行萬里路,一路過來跟著你老李也是長了見識了。來,敬你一杯,這天氣在外頭駕船,也是辛苦。”

    老李還怪不好意思的︰“客人租船,飯食按道理是東家料理的,這翻成老漢叨擾客人,可是生受了。”

    甦油笑道︰“出門在外就是這樣,相互幫襯是應該的,今晚不用夜航,那就吃好喝好早點休息,養足精神。來,嘗嘗這蘑菇雞湯鍋子。”

    這鍋雞湯甦油炖了也有半日了,之後加了發制好的蘑菇干,黃花干,筍干,現在面前擺著一盤雞胸肉丸子,一盤午餐肉條,一盤雞血羹,剩下的是白菜管夠。

    每人面前擺著一個小銅鍋,鍋底下點著一種老李從來沒有見過的燃料,雪白的凝塊,火焰卻比蠟燭還淡,最重要是一絲煙氣都沒有。

    調料是韭菜花加的一種醬,再加一勺子雞湯調制而成,香氣撲鼻不說,吃著還有一股子的熱乎勁。

    老李也不知道那是南海路的醬,胡椒子制作的高端產品,在汴京城里,一小瓶調料就是論貫,價值堪比著名的小龍團茶。

    老李一輩子何曾吃過這樣的美食,小心翼翼的問道︰“先生祖上,出過大官的吧。”

    甦油笑道︰“倒是的確出過,不過那是前朝,武後則天的時期嘍。老人家卻是如何知道的?”

    老李笑道︰“老漢空活了一輩子,都沒有吃過這麼美妙的酒食……這就是那啥……說書的講的金尊美酒,玉盤珍饈?所以我想先生祖上一定出過大官。”

    甦油笑道︰“不至于那麼夸張,其實還是家常菜,不過功夫下得多些罷了,老李趕緊吃,這丸子都歸你了,我喜歡這盤嫩豆腐……”

    喝酒吃菜,最後再往湯里下一把銀絲掛面,灑一把豆苗做翹菜,甦油還遺憾︰“這要是在尉氏,加豌豆尖才爽利……”

    兩人邊吃邊聊,甦油問道︰“老李你這一趟,我怎麼看都賺不了啊,從汴京往鄭州拉糧食,哪怕是面條,又能有多少差價?”

    老李說道︰“那是,拉這些東西的確不掙錢,不過別有一樁好處。”

    “哦?”甦油來興趣了︰“說來听听?”

    老李說道︰“汴京幾家大工坊大廠房,對面條面粉的消耗極大,替他們拉貨的確掙不了幾個錢,但是替他們拉貨的商家,再從他們那里進貨,就好說話多了。”

    “原來如此。老李你會做生意啊。”甦油明白了︰“然後再拉點鄭州貨去西京,那就妥當了是吧?”

    老李笑道︰“我有個本家佷兒,是搪瓷廠的小管事,進點搪瓷器皿拉到那邊,這一段的運費也就填補上了。”

    現在的民間搪瓷制品都是青綠色的底子,因為淡青綠色的釉果最便宜。

    為了吸引買家,生產者們除了噴漆,還發明了貼花工藝,就如同窗花一樣,刻好蒙到噴好底漆的搪瓷制品上,再噴一次紅色,燒出來的器皿就好看多了。

    東西雖然不貴,但是工藝是有要求的,比如制作器胎,就得是熟鐵的鐵皮,又薄又軟,易于沖壓加工。

    四通如今不弄這些,弄的是沖壓機,熟鐵鐵皮,各色琺瑯彩釉料。

    至于做成什麼東西,添置什麼紋樣,那就交給廣大智慧的勞動人民。

    現在的陝西民間,娶親要是沒有一套上下描紅圈,中間貼紅花雙喜牡丹印文的成雙搪瓷臉盆,痰盂,茶盅,飯碗,接親的隊伍在娘家人那里都抬不起頭來。

    甦油笑道︰“這個法子倒挺好,廠家有沒有將坐稅加到你們頭上?” <center class="clear">hf();
沒看完?將本書加入收藏我是會員,將本書放入書架章節錯誤?點此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