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書架 | 推薦本書 | 返回書頁

吾愛文學網 -> 歷史軍事 -> 甦廚 -> 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貨幣化

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貨幣化

上一頁        返回目錄        下一頁

    最快更新甦廚最新章節!

    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貨幣化

    沈括也想到了︰“到時候就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戰爭不再以任何人的意願為轉移,必須發生了。”

    甦油呵呵笑道︰“別想得這麼美,西夏人也不是吃素的。”

    “人家也不會坐視我們強大,到時候多半還得見招拆招。”

    “戰爭的勝敗,只在看誰做更多的準備,犯更少的錯誤。”

    “我也不指望能夠萬全,我只希望,大宋能夠比西夏的準備得更加充足,就可以了。”

    沈括問道︰“那這分糧一事……”

    甦油說道︰“如果分糧往四州,是完成我們戰略目標的必要準備的話,那不管有多難,都得去做。”

    “我們甚至還要把朝中拖後腿的那些人帶來的損失都考慮進去,我的理想是,如果此戰需要百萬石軍糧的話,我們做好損失三分之一的準備,也就是說,得按照一百三十萬石來謀劃。”

    沈括有些懵︰“那往哪里放?這部分軍糧放庫里,還不是得給那什麼……拖後腿的發現?”

    甦油想了想︰“就放在民間,比如……狼渡馬場,渭州龍首村,兩川五十四蕃那樣的地方。”

    沈括覺得沒有問題,這些地方是蕃夷混雜,不過家家都掛著益西威舍,涇河龍師少保,啊不,現在已經是龍師少傅的畫像,四時兩節分香祭拜。

    甦油只需要一句話,如老蕃首,馮里正那些人,一定是赴湯蹈火在所不辭的。

    “不過資金……”

    “資金沒問題,大宋糧價七十文一斗,陝西近幾年收成也不錯,就算邊區糧價偏高,我們按照一石一貫錢計算,也就是三十萬貫而已。”

    “當年我在渭州一帶囤有好幾個鹽倉,是給王韶探查情報,打擊西夏走私,調控陝西鹽價所用。”

    “現在解鹽已經足以抵御外來的夏鹽沖擊,情報工作也已由朝廷正式接手,那些鹽庫,其實就沒啥用了。”

    “就給你作為購糧的資金,岳州,荊湖糧價較低,找董非、大甦、劉嗣他們料理購糧之事即可。”

    沈括點頭︰“放心,一定辦好。”

    甦油又問︰“運力準備得如何?如果到了戰時,能增加多少臨時運力?”

    沈括說道︰“以鄭州和商州的產能,已然差不多了,不過到時候陸路可以用起來,這條路,現在幾乎只發揮了很少一部分運力,我們主要是走水路。”

    “現在輕便四輪馬車非常得用,陝西的騾馬也不再如以前那樣少,去年四尺六寸的駿馬,從狼渡馬場的購入價,已經降到了八貫。而陝西對大宋軍馬的要求,已經漲到了四尺五寸。”

    “這個標準,已經超過了西夏鐵鷂子的軍馬品級,我大宋第一次在馬政上,超過了游牧之族!”

    甦油都笑得不行了︰“存中你就是個提舉戰略忽悠局事,將神臂弩守城型的威力和單兵型的威力混為一談,就是有前科的。”

    “軍馬又不僅僅要求高大,當年唐太宗部下,用人體做成食槽養馬,養出的馬在打戰的時候還能咬人。”

    “當然這些只是虛妄傳說,但是至少說明了戰馬的飼養方法和民間普通馬是有區別的。”

    “大宋如今只是剛剛從馬匹數量稀缺的尷尬境地之中緩解了過來,不過多是廄馬,相比真正在草原上跑大的西夏軍馬,至少要經過一兩年的訓練。”

    “真正的優良方法,是我們通過大宋如今的技術,進行選優和育種,得到大量的亞成馬,然後送到草原上去育成,經過相應的軍事訓練,才能變成三歲軍馬。”

    “河套,祁連,天山……西夏人佔據的,是我們的良種亞成馬基地和調種基地!這也是我大宋和西夏必定成為死對頭的原因之一。”

    “這些地方,必須成為我大宋的馬場,其重要性,不會因為大宋內地馬匹數量增加而降低,而是恰恰相反!”

    沈括听得目眩神馳,肅然道︰“必助明潤成此大業!”

    甦油笑道︰“不是幫我,是幫大宋。扯遠了,朝廷正運調集的一百萬石,務必抓緊,嚴加催促。”

    “陛下的決心很大,已經同意高國舅動用封樁庫,明白動用封樁庫的意思嗎?”

    封樁庫,是宋太祖討平群雄,將所獲財物和歲入盈余,置于數庫,名為“封樁”。

    且雲︰“石晉割幽燕諸郡以歸契丹,朕憫八州之民久陷夷虜,俟所蓄滿五百萬緡,遣使北虜,以贖山後諸郡;如不我從,即散府財,募戰士以圖攻取。”

    後來為了鼓勵將士,又說︰“此賂敵之財也,敵不取,汝可取之,以賈汝之勇,復我失地。”

    後來王船山論封樁庫之弊有三︰

    啟人主驕侈聚斂之心,此其一;

    縱將士貪財好利之欲,坐食晏安之驕,此其二;

    示敵寇我有可欲之財而無必戰之志,則敵焰百倍,我則不戰而氣自索,此其三。

    更後來還有無數人為這種論點叫好,認為“燕雲既為漢唐舊疆,石敬瑭割地,亦未嘗取值于契丹,何用贖為?況今日贖之,異日當可售之,國土而可贖可蠰,吾不知此為何說?”

    但是後世美帝國無數國土都是買來的,這又如何解釋?

    還有一種觀點是針對太祖的下一句,認為“此視將士貪鄙與敵寇等,且敵寇不屑取之財,而命將士取之,是以賤辱將士,更在敵寇下矣。又何以明大義,養正氣,激忠憤,而與強敵爭鋒于疆場哉?”

    認為這是一種思想和行為模式的錯誤︰自己的目標明明是正義的,卻偏偏想以一種庸俗的實用主義方法來達到;本來光明磊落的事業,卻偏偏做得賊眉鼠眼,猥瑣不堪,終于作繭自縛,貽笑千古。

    而甦油認為,這樣以果推因的方式來否定封樁庫,其實才是真正的可笑。

    “寧為玉碎,不為瓦全。”這種思想,對于個人來說,固然是崇高的美德;但是對于國家和民族,卻絕對是毀滅性的災難。

    道德歸道德,政治歸政治。

    光明磊落,目標正義,就一定能獲得最後勝利?就不需要庸俗實用主義?

    這種話,敢不敢跟跟非洲的黑人奴隸,美洲的印加帝國,馬島之戰後的阿根廷,被甦聯德國瓜分之後的波蘭說?

    純瘠薄瞎扯。

    封樁庫不管是用于購地,還是用于武裝軍事力量、獎勵軍人,它至少是讓國家多了五百萬貫“燕雲專用撥備”,這就是它存在的積極意義!

    不過後人將車開翻了,再後來仁宗小儉大費,漸漸將封樁庫掏空了,也不能說是設立者的鍋。

    三十年努力,二十年生聚,王安石和甦油,終于幫助趙頊將封樁庫重新充實起來,不僅僅如此,還另外再修了二十庫,將封樁庫擴大到了五十二庫之多。

    加上今年十五庫元豐庫,共計一千兩百萬貫。

    這就是趙頊的底氣!

    絹帛之類不耐久存,如今軍機處正在和皇宋銀行一起,實行“封樁庫貨幣化”,逐漸將倉儲能力,轉換為皇宋銀行專項科目上的資金池。

    金融能力的大增,本身也有這樣的需要,但是甦油一向小心謹慎,從最不容易引起動蕩地方開始逐漸試點,封樁庫這樣的死庫存,無疑是最好的對象。

    這才有了封樁錢迅速調撥陝西的能力。 <center class="clear">hf();
沒看完?將本書加入收藏我是會員,將本書放入書架章節錯誤?點此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