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書架 | 推薦本書 | 返回書頁

吾愛文學網 -> 歷史軍事 -> 甦廚 -> 第一千五百三十四章 真道理

第一千五百三十四章 真道理

上一頁        返回目錄        下一頁

    最快更新甦廚最新章節!

    第一千五百三十四章真道理

    “喲喲喲……”兩人是互懟慣了的,王胖子立刻還擊︰“當年我說司徒一定會一戰平滅西夏,是誰連輸兩回關撲來著?現在知道司徒的好了……”

    “老子跟你這粗人說不清!”李學究頓時臊得滿臉通紅,髒話都出來了。

    張玨笑著制止了兩個活寶︰“如此說來,朝中近日倒是清謐,與司馬相公在日不同?”

    李學究嘆了口氣︰“說清謐倒也不見得,听說七日一會,那也吵翻天。”

    張玨有些想不明白︰“那意見不一,卻如何決斷?”

    李學究說道︰“司徒說陛下聰睿,早想出了解決辦法,那就照著來。”

    “第一是所舉政見要有數據為實證,而且要包含全局,不能以偏概全。”

    “第二是就事論事,不能進行人身攻擊,不能動輒以忠奸黑白君子小人攻伐異己。”

    “第三是如果意見實在統一不了,那就暫不實施,每項舉措,須得三分之二多數皆認可,方可施行,否則暫不更張,繼續研究。”

    “第四是與會者都要確認記錄,並簽署姓名,以免反復。”

    “第五是一旦決議形成,即便是當時會上的反對者也要嚴格執行,這叫少數者服從多數。”

    “司徒說這些都是從陛下役法調查里邊得出來的經驗,在朝堂試行了一個多月,雖然在都堂上吵吵嚷嚷,但是出得都堂,皆令行禁止。”

    “听說太皇太後很高興,準備著為永制。”

    王胖子又開始歪樓︰“所以說咱們官家真是不錯,到底繼承了神宗皇帝血脈,我大宋眼看著又要得一位千古明君!”

    “就程夫子泥古不化,見到陛下喜歡穿戎裝都要勸諫,要他多近儒臣。難道我朝開南海平西夏逐青唐的,就不是儒臣?!”

    “還是司徒說得好,君子文武兼姿,德才兼備,以待時任也。子路子貢宰我都是孔子門徒,卻也是照樣驅駕戰車身先士卒。故士無分文武,只看國家需要,扁罐少爺,就是例子!”

    李學究罵道︰“說著說著就歪到別題上去了。”

    從碟子里夾了一塊酥肉︰“不過說得也對,當年司馬公居獨樂園,有園丁呂大,性愚而鯁,公以直名之。”

    “夏月游人入園,微有所得,持十千白公,公麾之使去。”

    “後幾日,自建一井亭。公問之,直以十千為對,復曰︰‘端明要作好人,直如何不作好人。’”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就是這個道理了。”

    時報如今正在連載《司馬溫公行狀》,《富韓公行狀》,《王荊公行狀》,《韓魏公行狀》,將近朝已逝的名臣的軼事予以刊載,引發風潮,報紙銷量一下子就上去了。

    這是晏幾道的主意,如今他也回到了京城,成了《時報》高薪聘請的總編。

    搬家的時候全是書,從杭州到汴京,整整拉了五船,其妻厭之,謂之“乞兒搬碗”。

    晏幾道大笑,作詩“生計惟茲碗,搬擎豈憚勞”以戲。

    不過其實晏幾道不缺錢,現在已成了報業大佬,甦軾曾經通過黃庭堅遞話,想要見一見他,都被晏小山拒絕,理由是︰“今日政事堂中半吾家舊客,亦未暇見也。”

    程頤泥古不化,判國子監後,要求取消考試,認為大家努力爭第一,是大違“君子之道”。

    《時報》是國子監官辦,程頤大力刪削了詩詞歌賦雜談等老百姓喜聞樂見的內容,改成了經史子集加自己的評論,廣告這些充滿銅臭的東西,與華夏思想精華並列一處,更是想都不要想,讓汴京百姓非常討厭,導致時報都出現了虧損。

    張敦禮請求將《時報》從國子監獨立出來,又向高滔滔推薦晏幾道做總編,晏小山隨便玩了幾個花活,就讓《時報》銷量屢創新高,連高滔滔都稱贊不已。

    因此汴京城中小老百姓,也知道不少朝中大臣故事。

    張玨算是領教了京城百姓扯政治閑篇兒的本事,笑道︰“小山先生清高有余,須知生計也是要顧的,比如我們此次回京,還攜有家眷,也不知道京中如今房屋行情怎麼樣?”

    王胖子挺熱心︰“京中寸土寸金,還是貴,不過也不是沒有辦法。”

    “哦?願聞其詳。”張玨趕緊打听。

    王胖子說道︰“之前司徒有奏,蠲天下鹽井官溪錢。並乞府界三路保甲人戶五等以下,地土不及二十畝者,許請遷寬地。”

    張玨問道︰“遷去何方?”

    “河套,河北。河套地廣人稀,種諤上奏請遷軍隊屯田,于是有司徒此奏。過去就按丁授畝,比我朝太祖舊制,一丁五十畝。”

    “而京畿舊地,悉歸于官,在店宅務掛牌,許人租佃。”

    “我看官人一行也不差那份租錢,不妨就去申請幾十畝官田,隨便種些東西,關鍵是把屋基拿下,改成莊子,不就安頓下家眷了?”

    張玨有些意動︰“離京城遠嗎?”

    王胖子說道︰“不遠不近,就在中牟、陳留與開封之間,大約四五十里吧,不過如今交通便利,車馬出城後也就一個大時。”

    “不過據說那地不會賣只會租,不是永業,但是給官人們應急,卻比在城中置辦屋宇來得劃算。”

    李學究點頭︰“王胖子這主意靠譜,雖然不在京城,稍有不便,但是價錢便宜。”

    “甦舍人妻家豪富,就他想要在京城里置辦一處院子,都足足等了半年,上月才拿下來,花了整整九千貫。”

    “我見你們人口眾多,要在京城辦房產,那可不是個小數,花這麼多錢,都不如放銀行吃利息了。”

    王胖子說道︰“不過幾位都是讀書的人家,陳留這邊銅臭燻天,不若置辦到西面,中牟和開封之間去找。”

    “中牟有京師大學堂,听說那里匯集了天下圖書,大甦夫子提舉文學院,小甦夫子幫李夫子提舉經哲學院,連司徒的老師唐夫子都在那里,幾位要去了那邊,可長學問哩。”

    這下舒成都來了興趣︰“大甦夫子是子瞻學士,唐夫子應該就是魯國先生,不過這小甦夫子和李夫子卻是誰?”

    王胖子眨巴眨巴眼楮︰“這個,這個我也是听來的囫圇,我……我就知道個大甦夫子。”

    李學究哈哈大笑︰“小甦夫子就是甦迨甦仲豫,大甦夫子二公子,橫渠山長關門的高足。李夫子是水先生李復李履中,嵩陽書院原來的山長。”

    張玨頓時悚然︰“這是要大興理學啊……”

    王胖子美滋滋地說道︰“咱老百姓不懂學問,不過听說司徒的書官家和太皇太後都在讀,別的不說,天理人情四個字,咱覺得听著沒毛病,挺得勁兒的。”

    李學究不禁翻起了白眼︰“這四個字是絕大文章,怕不是你王胖子想的那樣!”

    王胖子朝自己碗里添了塊肉片︰“誒,古往今來道理那麼多,可咱都不知道哇?起碼這四個字讓咱升斗小民都說得出來!這就是真道理!”

    眾人都是大笑,張玨點頭,端起酒來︰“王兄這話也是真道理,我再敬二位一杯。”

    推書︰《我開了一家萬能雜貨鋪》,作者森林文化,正在推薦上,寫得也不錯。 <center class="clear">hf();
沒看完?將本書加入收藏我是會員,將本書放入書架章節錯誤?點此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