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書架 | 推薦本書 | 返回書頁

吾愛文學網 -> 都市言情 -> 大藝術家 -> 279 各顯神通

279 各顯神通

上一頁        返回目錄        下一頁

    相對而言,有四百多位設計師參加的世界貿易中心大樓重建設計圖紙競標會,即使這是近期熱點,即使埃文一貝爾是哈佛大學選送的,但埃文一貝爾參與了競標會的這個話題也僅僅是一個話題而已。畢竟,作為哈佛大學建築系的學生,天才年年季季都有,但能夠真正闖出名堂的卻不多。所以,競標會目前僅僅是第一輪而已,埃文一貝爾只是其中一員,能否進入第二輪還是未知數。

    所以,即使這次競標會是熱點中的熱點,但埃文一貝爾參加競標會的話題依舊不敵“個x ng與社會心理學雜志”的論文刊登。

    不同于競標會的第一輪海選,埃文一貝爾論文刊登在“個x ng與社會心理學雜志”五月號上,這可絕對可以稱得上是一次萬眾矚目的壯舉。

    心理學界對埃文一貝爾探討的課題展開了熱烈的討論,特別是人格分裂研究學者、犯罪心理學研究學者對于這個論題的出現表示出了極大的興趣。雖然每一期雜志的所有內容都鼻必是學者們關心的話題,但這一次,因為埃文一貝爾的論題涉及到了心理學與犯罪、社會倫理等多方面的互動,所以風頭居然蓋過了不少資深學者的刊登論文,備受矚目。

    媒體對埃文一貝爾能夠有文章出現在頂級專業雜志上展開了集中的報道,尤其是肖恩一霍爾那篇報道所提出的觀點“涉足四個領域的埃文貝爾,是天才”。沒有人在乎未來埃文貝爾在學術上能否更進一步,就算埃文一貝爾成不了心理學系的教授,他目前在學術上的成績也足以讓所有人側目了。

    娛樂圈才藝雙全的演員的確不少,但如同埃文一貝爾這樣音樂創作、演技探索、專業研究,樣樣都不落的就不多了。

    之前就有媒體提過,哈佛大學鼎鼎有名的藝人,數來數去也就是娜塔l 一b 特曼一個,現在應該再加上一名埃文一貝爾。而且埃文一貝爾在學術方面,甚至取得了讓人耀眼的成績,在這一點上,就連娜塔l 一b 特曼都有所不及。

    面對如此熱點,媒體自然要圍堵埃文一貝爾。

    上一次競標會的時候,由于狗仔注意力不夠集中,居然讓埃文一貝爾成功逃脫了視線導致最後被肖恩一霍爾拿下了獨家,這讓紐約的記者們都覺得很憋屈︰自己的一畝三分田之上居然讓一個英國人搶佔了先機,丟了銷量也丟了臉面。

    所以,這一次媒體幾乎是蜂擁而至誰都不希望再次放走埃文一貝爾了。

    不過,意外的是,這一次的圍堵輕而易舉就逮到了埃文一貝爾。因為,埃文一貝爾沒有遮掩自己的行程,眾目睽睽之下就乘坐了飛機從紐約抵達洛杉磯在機場就被四五十名記者們堵了個嚴嚴實實。而且,埃文一貝爾也沒有躲媒體的意思,在出口大廳,還l 出了一個大大的笑容,似乎心情很不錯“嗨,大家都在啊?”所有記者集體黑線︰大家當然都在這次再堵不到你,主編就要變身成為惡魔了。

    埃文一貝爾的確心情很不錯,競標會結束之後,第一輪審查至少要幾個月甚至需要更長的時間,所以短期內他可以暫時松一口氣了。更重要的是理查一溫迪對于他的設計圖很滿意,競標會上看過大部分競爭對手之後,這位和藹可親的教授又再次對弟子表示了稱贊。

    摘下鼻粱上的黑超墨鏡︰這副墨鏡倒不是為了耍酷,只是每次閃光燈連成一片的壯觀,埃文一貝爾雖然正在習慣,但能夠避免那是再好不過了,墨鏡顯然是一個有效工具。此時,埃文一貝爾終于明白了,為什麼藝人就算在太陽無法照射進來的機場,也喜歡戴墨鏡了。埃文一貝爾對著眼前的記者們l 出了淡淡的微笑“有什麼事嗎?”鼻語氣,就好像見面在問“今天天氣如何”一般,所有記者再次集體黑線。難道,這兩天媒體在那里翻天覆地,眼前這位大爺一點自覺都沒有?

    最前排的記者用眼楮余光互相打量,此時反而沒有人搶著提問了,不過這些都是老油條了,雖然有那麼一兩秒的停頓,但很快就有人出聲搶問了“埃文,請問你對自己的論文被刊登在心理學專業雜志上有什麼看法?”

    “論文?”埃文一貝爾重復了一遍這個詞匯“那是我的學習本職,我只是在努力做好一名學生的職責罷了。”圃,所有記者都有點啞口無言了。如此回答,還真是夠官方夠客套夠…裝的了。但事實上,這個回答卻又是事實,因為刊登在“個x ng與社會心理學雜志”上的那篇文章的確是埃文一貝爾的畢業論文。

    “那麼世界貿易中心的設計圖紙呢?,又有記者提問到。

    埃文貝爾將墨鏡再次戴了起來,然後對著聲音傳來的方向笑了笑“一樣。都是我大學學習的成果總結。”這回,埃文一貝爾就沒有再給大家繼續提問的機會了,撥開人群朝前走去。

    此時,所有記者才反應過來“听說你打算繼續攻讀碩士學位,為什麼呢?”“請問你有意從事心理咨詢師的職業嗎?”“請問你對贏下世界貿易中心競標有信心嗎?”

    提問聲四面八方傳了過來,再加上將埃文一貝爾鍍成了銀s 的閃光燈洗禮,現場還真是熱鬧非凡。

    可惜,埃文一貝爾既然決定要走了,就算步伐因為阻擋變慢下來,但就不會回答問題的。最後,記者們只能看著埃文一貝爾上了尚恩一梅耶爾開過來的休旅車,然後離開了機場。

    部分記者不死心地爬上自己的車,或者開著租借來的車輛,就跟了上去。還有部分記者只能是垂頭喪氣地留在原地。不管是追上去的,

    還是留下來的,他們都意識到,自己剛才錯過了大好的機會。埃文一貝爾停下了腳步,甚至摘下了墨鏡,一副十分配合的模樣,結果大家卻錯過了機會。

    該說埃文一貝爾狡猾、出其不意呢?還是該說大家都被忽悠了呢?也許,後者的可能x ng大一些。

    看著錄音機“我只是努力做好一名學生的職責罷了”這句話如果寫成新聞的話,肯定沒有人願意買單。那該怎麼辦呢?

    記者是萬能的,他們總是能夠相處辦法來解決問題。同一句話可以有成千上萬種解讀。

    有的記者報道“埃文一貝爾對自己實力信心十足,表示對競標會勢在必得”。他們認為埃文一貝爾認為自己做好了學生的職責,那麼對于理論研究和資深實力都是信心十足有的記者則寫了評論“埃文一貝爾對矚目不屑一顧”這些記者覺得埃文貝爾是在戲f 已者,大家都熱烈討論的事情,就被他一句輕描淡寫的話揭過了,反而顯得記者們大題小做。那麼,埃文一貝爾就是覺得論文和競標會的事完全就是不值一提的消失,諷刺這些自己j 動的媒體們。

    有的記者寫了簡訊“埃文一貝爾抵達洛杉磯,疑似秘密接洽新劇本”這些記者完全就是在轉移注意力。在對埃文一貝爾那簡單無聊的回答沒有解決辦法的前提下,這種轉移注意力的手法顯然也是成功的。

    甚至還有小部分記者用了一種完全新穎的視角對埃文一貝爾的話進行了解讀“埃文一貝爾呼吁所有學生應該做好自己的職責,現在的學習氛圍太差。”這種觀點認為,埃文一貝爾覺得自己取得的成就是學生的本職,但大家會對埃文一貝爾進行追捧,就說明其他學生們不夠努力,整個社會的學習氛圍都在下降。

    意外的是,最後一種視角,居然得到了不少專業教授的認可,也算是另闢蹊徑了。

    記者,是一個很折磨人,卻也是一種很神奇的職業。前有肖恩一霍爾獨特視角挖掘新聞的敏銳︰後有威廉伍德慧眼識珠,成功結交埃文一貝爾︰現有面對埃文一貝爾那簡單的一句話,居然可以衍生出如此多種解讀。

    那些從機場跟車離開的記者們,注定要沒有收獲了,因為埃文一貝爾上了車之後,就徑直回到了下榻酒店。不過這並不意味著記者們就會放棄,埃文一貝爾結束了紐約事宜之後,沒有回劃橋鎮,而是來到了洛杉磯,勢必是有其他事情的。所以,洛杉磯的狗仔們都開始活動了起來,就希望能夠抓住一個瞬間,成功為自己供職的報刊雜志捕捉到精彩。

    埃文一貝爾這次來洛杉磯,的確是有事。“致命身份”的籌備已經過半,詹姆斯一曼高德打電話給泰迪一貝爾說演員已經全部找好了,整個拍攝組也組建好了,只等攝影棚搭好就可以開工了。所以,詹姆斯一曼高德希望泰迪一貝爾能夠親自到洛杉磯一趟,開一個階段x ng的會議,同時也對攝影棚的搭建提一些意見。

    不過,最近泰迪一貝爾被學校的事絆住了腳,而埃文一貝爾學校的事剛好到一段落,競標會的首輪也結束了,反而是有時間的。所以,埃文一貝爾就親自飛來了洛杉磯。

    如此說來,那些為了轉移注意力而胡亂瞎m ng的記者,居然還m ng對了。埃文一貝爾來洛杉磯,的確是為了新戲,只不過不是為了劇本,而是以制作人的身份。!。</dd>
沒看完?將本書加入收藏我是會員,將本書放入書架章節錯誤?點此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