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書架 | 推薦本書 | 返回書頁

吾愛文學網 -> 都市言情 -> 大藝術家 -> 504 水來土掩

504 水來土掩

上一頁        返回目錄        下一頁

    504水來土掩

    今天第二更,求,求訂閱。

    沒有人一而再再而三被質疑被挑釁被輕視之後,還笑得出來。埃文-貝爾也不行。

    所以,面對最後一個正常的官方提問時,埃文-貝爾也沒有順著台階走下來,而是用他最擅長的方式說的現場記者啞口無言,然後單方面宣布了新聞發布會到此為止,接著就……離開了。

    對于埃文-貝爾的離開,記者們很難說清楚自己是什麼感覺。一方面他們是憤怒了,憤怒自己被無視了,新聞發布會被中斷了;一方面他們是開心了,因為爆點足夠多,再加埃文-貝爾還強制中斷新聞發布會,這簡直太完美了。但是,隱隱的,他們又覺得有些遺憾,畢竟新聞發布會他們對埃文-貝爾的指控,都只是“傳聞”而已,沒有任何蛛絲馬跡可以將這些罪證落實,這的確是各個爆點的一大遺憾。至于內疚什麼的,這種情感對于記者們來說從來都不存在也不需要。

    邁克爾-布隆伯格對于埃文-貝爾的提前離場倒是沒有生氣,反而對于埃文-貝爾在新聞發布會的彩表現贊不絕口,“你完全狠狠地踢了他們的屁股,這真的太了。”

    埃文-貝爾搖了搖頭,臉帶著淡淡的笑容,雲淡風輕地說著狠話,“這不算什麼,娛樂圈里打記者的人都不在少數呢。”這是大實話。約翰尼-德普、西恩-潘、小羅伯特-德尼羅這些個演員們和記者的肢體沖突,早就不是新聞了。

    “哈哈,放心,不用等你動手,這些記者就會知道你是依靠自己實力拿下最終競標的。”邁克爾-布隆伯格笑容滿面肯定地回答到。

    在對媒體的了解,邁克爾-布隆伯格就比不埃文-貝爾這個前職記者了。如果媒體報道“埃文-貝爾憑借實力拿下競標”,那就只是快訊或者消息了,沒有任何可讀;相反,媒體報道“埃文-貝爾拿下競標,疑似有黑幕”,那麼讀者就熱鬧了。

    所以,新聞發布會結束之後,媒體各式各樣的新聞就鋪天蓋地襲來了。

    肖恩-霍爾為“世界新聞報”撰寫的新聞之中寫到“埃文-貝爾驕傲自大、傲慢無禮,取得一點小成績之後就目空一切”,新聞之中,肖恩-霍爾認為,埃文-貝爾是依靠“無知的歌”們對紐約市政f施壓,才使得最終“自由塔”脫穎而出,得以中標。

    “國家詢問報”則認為“埃文-貝爾粗俗低下,毫無實力可言”,他們猜測埃文-貝爾的設計圖是哈佛院里協力創作的作品,並且言之鑿鑿地說有建築設計學院的學生願意指證埃文-貝爾。不過,在新聞之中,“國家詢問報”沒有提及任何具體證據,只是模糊地說“請期待後續報道”。

    反而是挑起了戰爭開端的“紐約時報”言論相對來說收斂一些,畢竟他們不是八卦小報,就算憑空捏造新聞,也有要蛛絲馬跡才行。所以,“紐約時報”認為“埃文-貝爾的最終中標雖然令人吃驚,但之前就有征兆了。連續闖過三關的考驗,這是對埃文-貝爾實力的認證。至于,‘自由塔’最終擊敗‘獨立塔”成為世界貿易中心大樓的新設計,這是紐約市政f的選擇,是否能夠得到市民的認證,需要時間的證明。”

    雖然“紐約時報”的言論看似中立,但實際還是按照諷刺了邁克爾-布隆伯格的選擇,對“自由塔”獲得紐約市民認可並不看好。

    一輩子,世界貿易中心大樓中標設計揭曉之後,媒體的反應其實也相距不大。只是,當時的設計者不是埃文-貝爾,大家對于設計者本身沒有集中攻擊,更多是將攻擊目標放在了設計圖紙,認為設計不夠美、安全度不夠高等等。在媒體的煽動之下,紐約市民先後就不斷發動了游行抗議示威。

    這一輩子,設計師換成了埃文-貝爾,情況還是一樣。事實,正如埃文-貝爾所說,不管最終中標的設計圖是誰,都勢必要接受媒體的狂轟濫炸,因為眾口難調。而且,世界貿易中心大樓還是具有如此特殊意義的建築,又在美國即將宣布攻打伊拉克的當口,勢必會成為風口尖的犧牲品。

    還好,雖然埃文-貝爾面臨的媒體壓力不可小覷,但現在的埃文-貝爾卻不是毫無反手之力的。首先,邁克爾-布隆伯格這一次是站在埃文-貝爾這邊的,他們將會和埃文-貝爾一起承受壓力,接受挑戰,有紐約市政f做靠山,“自由塔”的推行顯然會順利許多;其次,經歷了去年誹謗事件之後,埃文-貝爾在媒體在歌影之間的聲望已經不可同日而語,更何況,這半年來,埃文-貝爾在音樂、電影方面的成績又更了一層樓。

    所以,雖然大部分媒體鋪天蓋地地發出質疑聲,但質疑聲很快就減弱了下來。包括“紐約客”、“洛杉磯時報”、“華盛頓郵報”等在內的不少媒體,都對整個競標過程進行了討論,最終都證實了埃文-貝爾的實力,還有經過層層選拔而脫穎而出的“自由塔”的確是經受得起考驗的。建築設計專業人士,哈佛生,還有破例出鏡的理查-溫迪,都對埃文-貝爾表示了支持。雖然每個人的審美觀點都有差異,每個人對于世界貿易中心大樓的定義也有差異,但是不可否認的是,“自由塔”的確是一個出的作品。

    另外,在媒體的煽動之下,紐約市民的確有不少抗議的聲。畢竟,“自由塔”的定位不可能取悅所有人,甚至還有人希望世界貿易大樓不要重建,就保留廢墟,以做幾年呢。埃文-貝爾早就預料到這種情況,也成功說服了邁克爾-布隆伯格。

    所以,面對抗議聲,邁克爾-布隆伯格將埃文-貝爾當初的觀點拋了出來,並且堅定地站在埃文-貝爾身後表示支持,這改變了不少市民的看法。

    同時,埃文-貝爾龐大的支持者們終于找到發泄點了,為了證明去年的誹謗事件之後大家已經改過自新了,這一次,在針對埃文-貝爾的質疑之中,網絡的聲音始終是支持者穩佔風。粉絲們堅定不移地認為,紐約市政f選擇“自由塔”是明智的選擇。

    埃文-貝爾雖然因為他藝人的身份,而導致“自由塔”面臨更大的指責聲;但同時也因為他藝人的身份,還有他過去的每一個腳印,使得媒體和許多市民都願意站在埃文-貝爾身後表示支持。這也是沒有預料到的結果。

    關于“自由塔”的爭論,從新聞發布會結束之後就開始了,但和埃文-貝爾記憶之中一輩子的情況不同,爭論來勢洶洶,卻遭遇到了嚴峻挑戰,隨後就流于平庸。支持者和反對者的聲音不分軒輊,甚至在紐約市,支持的聲音還佔據了風。畢竟,埃文-貝爾是出身紐約,他是紐約自己培養出來的明星,整個北美都知道,貝爾一家定居在紐約的王子街十一號。所以紐約市里,埃文-貝爾的支持率可幫了不少忙。

    這種情況,也更加堅定了邁克爾-布隆伯格支持埃文-貝爾的信心。

    正所謂兵來將擋,水來土掩。“自由塔”被宣布成為世界貿易中心重建大樓的設計圖紙之後,媒體的喧鬧就沒有停止過,不過目前看來,“自由塔”在爭論之中支持率強勢前行,位置反而越來越穩,支持率已經超過了百分之三十五,這個數據足以讓邁克爾-布隆伯格喜出望外了。同時,對埃文-貝爾的稱贊也開始冒頭。

    度過了最初的質疑聲之後,社會記者們這才意識到,娛樂記者們的報道重點說得很對,一名橫掃格萊美的歌手,一名拿下金球獎最佳男配角的演員,現在又成為了世界貿易中心大樓的新設計師︰媒體都知道,“自由塔”將成為未來紐約的標志建築,埃文-貝爾的名字也將作為設計師一起被寫進歷史。如此壯舉,的確讓人驚嘆。

    于是,社會記者也開始追隨娛樂記者的腳步,去挖掘埃文-貝爾的生平事跡,並且感嘆這位不務正業的少年,創造出一個又一個的奇跡。

    “自由塔”中標的消息才公布不過幾天,媒體的喧鬧就經歷了各種變化,讓人應接不暇。在這種情況下,美國、英國正式宣布發動對伊拉克的軍事打擊,戰爭的氣氛剎那之間就籠罩全美國,甚至在全世界範圍之內都蔓延了開來。許多國家都指責,美國不應該繞開聯合國,單方面宣布展開這次非正義的軍事打擊。

    剎那間,“自由塔”的新聞就顯得不那麼重要了。在戰爭面前,各個黨派領導人的觀點成為了市民們的關注焦點,當然還有戰爭所帶來的影響︰經濟、社會、生活各個方面,都勢必將遭受影響。

    隨後,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宣布,第七十五屆奧斯卡頒獎典禮將于三月二十三日照常舉辦。一石起千層,瞬間,奧斯卡成為了矚目焦點。

    爆發仍舊繼續,加更稍後奉,懇求訂閱!</dd>
沒看完?將本書加入收藏我是會員,將本書放入書架章節錯誤?點此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