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書架 | 推薦本書 | 返回書頁

吾愛文學網 -> 歷史軍事 -> 大明文魁 -> 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點撥

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點撥

上一頁        返回目錄        下一頁

    CTRL+D 收藏:吾愛文學網www.x2552.com,享受更多精彩閱讀

    次日清晨。

    鰲峰山下的書院,一大早即已傳來蒙童們清脆響亮的讀書聲。

    “海咸河淡,鱗潛羽翔。念!”

    “海咸河淡,鱗潛羽翔。”

    “龍師火帝,鳥官人皇。念!”

    “龍師火帝,鳥官人皇。”

    “始制文字,乃服衣裳。念!”

    “始制文字,乃服衣裳。”

    天沒有大亮,林府上下的人即忙著套馬車,備轎子。

    今日林高著,大伯,大娘,三叔,三娘,林延潮,林淺淺,以及他的兩個兒子等人一起回老家洪塘鄉。

    這一次回老家,先上山拜祭林延潮父母的墳墓,也算赴京前告別。

    墓前林淺淺抹著眼淚,林延潮立在山風之中,默然不語。

    林高著老淚縱橫地道︰“你們兩口子,若知道宗海當了北禮書了當多高興了。這是我們侯官縣頭一份啊!”

    林高著說了幾句,在場的人無不紅了眼眶。

    “爹,不要太傷心了,延潮今日如此出息,二哥二嫂泉下有知也是為他高興的。”三叔邊流眼淚邊勸。

    “是啊。’林高著點點頭。

    然後一家人在林定夫婦墓前鄭重拜祭了一番。

    之後林延潮即與一家人回了山下宗祠,見了老鄉的人。

    林家發跡後,不忘了反哺鄉里鄉親,故而知道林高著一家回來,村里百姓上下都是出了村來迎接。

    林高著上了年紀身子不好,有好一陣子沒回鄉。故而一進村,鄉里的老人就爭著來相問近況。

    林高著說自己身體還硬朗,還丟了拐杖以示自己腿腳還能走。

    而鄉下消息鄙陋,大多數人還不知林延潮晉禮部尚書的事,身為前致仕官員林延潮也沒有架子,與老家的人就這麼坐在石板上聊起來了。

    談談地里的收成,然後在離家前最後再看看這自己的家鄉。

    林延潮與林淺淺與鄉里的後生們,一起走到堤頂上,對著兩個兒子講他們年少時候的事。

    那田坎,那堤壩,那川流不息的閩水都伴隨著夫妻二人長大,見證了他們相濡以沫的感情。

    光陰飛逝,但夫妻二人隨著時光的沉澱,感情卻越好越好,這對于二人來說不得不說是一件幸事。

    林家一家人中午在祠堂吃了一頓飯。

    雖說之前沒有準備,但便飯里有魚有肉,還有新撈上來的河蝦,經濟卻美味的蜆子,以及香甜可口的紅薯稀飯。

    一家人與鄉親吃飯閑聊的時光,一晃眼就過去了。

    到了歸程時,林高著提議林延潮回去看一看他的岳父程員外告個別。

    林淺淺聞言有些為難,事實上與普天下的女婿一樣,他是能不去岳父家里也是盡量不去的。

    回鄉以來,程員外倒是來了林家兩次,林淺淺也帶著兩個兒子去了數趟。林延潮倒是一次沒去。

    但現在林高著這麼說,林延潮決定還是去一趟。

    程家位于城南的南台。

    當時的南台就是省城以南(也就是今日台江區及老倉山)。

    程府就在南台的北岸,林延潮與林淺淺不願驚動旁人,就提著一點禮品攜著兩個兒子來到程府。

    程家早這一帶的大商人,正好有兩個商人來談生意。

    林延潮向門子通報一聲時,門子頓時嚇了一跳,當即道︰“原來是姑爺來了,”

    “通報老爺,少爺,趕緊開中門迎接!”

    兩個商人見此一幕,一人問道︰“這女婿怎麼如此大派頭啊!沒听說女婿到岳丈里還要開中門迎接的。”

    “你剛從廣東來福建經商,故而有所不知啊,程員外的女兒嫁給了三元坊里的林府。”

    “三元坊林府?就是那當今禮部左侍郎林三元?”

    “沒錯,程府的姑爺就是林三元,現在已經是禮部尚書了。”

    “什麼?方才那個年輕男子就是當今的禮部尚書?”

    “干嘛,少見多怪,林三元自小就在我們省城長大,省城里的哪個百姓不認識他,早就不奇怪了。”

    程家上下開中門迎候。

    林延潮走了幾步,但見程公子與他夫人一並迎了出來。

    但見程公子滿臉通紅,激動之情溢于言表。

    “妹夫,淺淺,你們來了!真是太好了。”

    林延潮行禮道︰“見過兄長。”

    程公子還禮後,一個穿著綢衫的男子趕來,林淺淺見了對方當即叫了一聲爹。

    林延潮再度躬身道︰“拜見爹!”

    程員外見女兒女婿來了,高興地道︰“我听說賢婿官拜禮部尚書,正想要去見一見,沒料到今日卻是來了。這不是用兒,器兒嗎?”

    林淺淺滿臉笑容道︰“用兒,器兒叫外公!”

    二人一並叫了一聲。

    程員外大喜道︰“好,好,好!快,別站在外面,我們進屋說話。”

    到了堂上入座後,林延潮與程員外聊天,二人當初的那些芥蒂早就不知哪里去了。

    當年淺淺嫁入林府時,兩家人早就言歸于好了。當時程員外怕林淺淺在林府抬不起頭來,還送了林府兩個鋪子,並給了林淺淺一封豐厚的嫁妝,

    程員外一直擔心林延潮得勢後,看不起女兒。但林淺淺仍是容色明媚,嬌憨可人的樣子,即知這些年來林延潮沒有薄待自己的女兒,心底如釋重負。

    而程公子知道林延潮已是當今禮部尚書,神色更加阿諛。

    程公子屢屢示意自己的夫人林淺淺與親近,但他夫人顯然是個少應酬的人,不善于做些示好之舉,如此倒是令林淺淺很不自在。

    林延潮也明白,程公子當年監生肆業後,因受林延潮被貶歸德的影響沒有做官,後來林延潮起復,他有派人托林延潮求官。

    吏部給監生派的官職一般不怎麼樣,程公子向林延潮求官是希望有個好去處。

    但當時大伯向林延潮求官,林延潮都沒有給,程公子這里他也不好破例。所以他也就一直在打太極,幸虧林淺淺沒有因此事出聲,也省去林延潮不少麻煩。

    不過林延潮還是有將這件事放在心底,給吏部打了招呼選了個官,但程公子嫌辛苦就沒有去。

    于是林延潮開口問道︰“兄長這幾年在鄉作何營生?”

    程公子笑著道︰“勞妹夫動問,就是幫家里打點些生意,但你也知道我志不在此啊。”

    “哦?是在做官嗎?”

    程公子正要開口,卻被程員外打斷道︰“賢婿,你別听他亂說,我們程家的生意以後還要他來打點呢。”

    程公子道︰“爹……可是我確實想當官。其實我都想明白了,到時我一定不給妹夫添麻煩。我知道妹夫官那麼大,不可授人于把柄,若是我出了差池,不是連累到妹夫。我這人不貪財,但就是想過一過……給老百姓辦事的滋味。”

    听程公子話里急剎車,林延潮不由莞爾道︰“好一句給老百姓辦事,我記得兄長的大伯就是在浙江販鹽吧?”

    “對,對,對。妹夫你真是好記性。”程公子立即精神一振。

    林延潮道︰“我記得上一次同僚有言,浙江鹽運司里有個知事的缺,不知兄長可否看得上?”

    程公子聞言簡直大喜,當下道︰“哪看不上,若是能去運司,就算普通鹽官,我就燒高香了。”

    林延潮笑了笑道︰“那我幫兄長問一問就是。”

    林淺淺擔心問道︰“相公,還是……”

    林延潮示意無妨。這一次復出禮部尚書,向來甚少提攜親戚的林延潮,面對程公子時也破了一次例。

    眾所周知巡鹽道是肥缺,而且浙江離福建近,又是富庶之地,尋常官員能補到這個缺都要燒高香了。

    程公子起身拜道︰“真是要多些妹夫了,也要謝謝淺淺才是。”

    這一幕倒是讓程員外有些尷尬,也覺得有些不安道︰“賢婿,官場傾軋,我怕……”

    林延潮道︰“兄長這幾年愈發沉穩,我覺得沒什麼可擔心的。爹你看這樣,若是兄長願意,那麼先當幾年官,若是你要他回老家,那麼過幾年有了官場歷練也是好的。”

    “至于浙江官場上我的朋友還算不少,看在我的薄面上應是會照看兄長才是。”

    听了林延潮的話,程公子听得頓時心花怒放道︰“能成為妹夫的朋友,沒有三品以上官員恐怕是當不了的。”

    “放心,我一定不給妹夫你惹事,一定守規矩。”

    听了程公子這麼說,程夫人臉上也有了笑容。

    從程府離開後,林淺淺一臉擔心地道︰“相公為了我,你給大兄授官如此不是有違你為官之道。”

    林延潮笑著道︰“一個鹽運知事不算大官,我答允兄長,並非是現在才有此心。一來他懇請了太多次了,如果之前給他,怕他不知珍惜。二來經過這麼多年歷練,他也該比原先沉穩一些了,三來成婚這麼多年從沒有拿你娘家的事求我,我也是心疼你。”

    林延潮這麼辦當然是為了林淺淺,謝謝她沒有成為‘伏弟魔’,只是程公子是林淺淺的兄長而已。

    現在了卻林延潮一樁心事。

    從程府回宅後,林延潮一看帖子果真賀客不少。

    不過大多數人他都不會見。

    不過要除了地位最高的福建右布政使費堯年,按道理明日林延潮離家赴京,合省大員及費堯年定要到碼頭上相送才是,但費堯年卻過府拜會,現在還坐在客廳里。

    說實在費堯年是有一個很有眼色人,林延潮回福建這段日子,他時不時上門問候,以及送禮到府上,甚至自己親自前來拜見,即便是在趙參魯不待見自己的時候,他沒有因此而有所疏通。

    聰明人總是讓人喜歡的人,林延潮當即請費堯年相見。

    二人入座後,寒暄了幾句。

    費堯年即道︰“大宗伯離鄉在即,平心而論費某此時實在不應該前來打攪,但費某卻是不得不來。”

    “哦,費藩台有什麼話直說!”

    費堯年低聲道︰“撫院因上一次賑災之事得罪了大宗伯心底十分不安,私下一直想給大宗伯賠罪,不知道大宗伯可否給下官一點薄面,不計撫院之過。”

    林延潮聞言失笑,他沒有料到費堯年如此講義氣,居然出面給趙參魯說項。

    林延潮當即道︰“費藩台誤會了,我對趙撫台從未有過芥蒂。你這樣說,倒是顯得林某有些氣量狹隘啊。”

    費堯年連忙道︰“不敢,不敢,費某失言了。”

    一般談話談到這里就談死了,但林延潮卻道︰“費藩台我問你一句話,你心底既以為陸撫台得罪了我,現在又替他求情,難道你們交情有這麼深嗎?”

    費堯年連忙道︰“大宗伯有所不知,費某不比其他官員,沒有什麼背景,根基淺薄,到了福建這要害地方任右布政使是戰戰兢兢,生怕一不小心就被朝廷問責。大宗伯也知道福建官場上的大員都是浙籍,唯獨費某一人是江西人。”

    林延潮知費堯年這話有不實之處,但他卻笑道︰“略有耳聞。”

    費堯年繼續道︰“大宗伯,費某到了福建後,多虧撫台照拂,否則這位子實難坐穩。知恩不能不報,所以費某這才不敢不盡心啊。”

    林延潮點點頭道︰“費藩台,真是盡心了,但是堂堂任福建右布政使,從二品官居然會沒有背景?根基淺薄?此說實在出乎林某意料之外啊。”

    費堯年聞言面紅耳赤,他是申時行,王錫爵的同年,平日對二人雖很恭敬,但說實話二人並沒有太把他看在眼底,上下的交情很一般。

    費堯年可以在外人面前裝出與兩位閣老很熟的樣子,但在林延潮這位申時行的得意門生面前自己還是不要胡謅的好。

    費堯年深吸了一口氣,低下頭道︰“其實不瞞大宗伯,下官以往……以往曾與張鯨有所往來。”

    林延潮佯裝失色道︰“費藩台,不,費兄你不用與我說這些。”

    費堯年苦笑了一聲笑著道︰“在大宗伯面前不敢隱瞞,其實費某一直以來都要向大宗伯稱謝才是,可惜今日方才有這機會。”

    林延潮聞言,重新審視了費堯年一眼,然後一笑道︰“我明白了,但是費兄……當初我奉旨抄家,燒了張鯨收錄官員罪證的箱子。但是我卻根本沒有看到底是何人送的。所以費兄又何必與我說這些呢?”

    林延潮其實真正想問的是,當初我致仕回鄉時你干嗎不說,到了我要進京任禮部尚書了才來表白心跡嗎?

    費堯年聞言一臉認真地道︰“知恩圖報一貫是費某為官的原則所在。大宗伯對費某有恩,費某一輩子也是報答不完,今日若不來說個明白,費某這一輩子都良心不安啊!”

    林延潮聞言笑了笑,老百姓們打交道都是喜歡講人情,但官員間都更喜歡明明白白的講利益。

    當然費堯年之前之所以屢次向自己示好,也有報答自己挽救了他仕途的意思,可是現在自己任禮部尚書了,那就不是人情了。

    林延潮嘆道︰“原來如此,難怪費兄在福建如此難做官,原來是朝中無人啊!”

    費堯年面上的喜色一閃而過,然後一副無奈地樣子道︰“大宗伯真是慧眼如炬,一眼道破費某現在的窘境啊。費某不敢自比千里馬,但現在確實是沒有伯樂賞識。大宗伯這一次進京乃當今名臣,公卿延譽,負一時物望。若是大宗伯能栽培費某一二,費某此生感激不盡,以後願鞍前馬後,效犬馬之勞。”

    林延潮面上為難道︰“費兄這。這。”

    費堯年生怕林延潮不答允了道︰“下官以後就請大宗伯借重了,還請大宗伯收留。”

    一名右布政使主動投效自己,林延潮沒有拒絕的理由。

    林延潮笑著攙扶起費堯年道︰“費兄不要誤會,你我都是自己人,如此之舉就見外了。”

    二人重新入座。

    “費兄,林某有一事不明。”

    費堯年連忙道︰“還請大宗伯垂問。”

    林延潮道︰“費兄既是有意在官場欲有所借重,又為何舍近求遠呢?”

    費堯年想了一陣問道︰“下官愚蠢,不知道大宗伯所指?”

    林延潮笑道︰“費兄真是貴人多忘事啊,怎麼連你的同鄉前禮部右侍郎張新建都不記得了?”

    費堯年一鄂,他沒料到林延潮竟是把張位提出來。

    沒錯,張位之前曾任禮部右侍郎,後來因病正在老家修養。

    其實在費堯年看來張位在朝中沒有多少根基,現在僅是禮部右侍郎,就算將來原官起復,論實力地位卻遠不及林延潮現在,但為何林延潮要點張位這個人呢?

    林延潮與費堯年面授機宜︰“張新建當年因反對張江陵而被貶官,天子對此十分賞識,眼下雖說抱病在家,但重獲啟用只是早晚的事。”

    費堯年低聲道︰“莫非大宗伯听到了什麼風聲?”

    林延潮微微點頭,這費堯年真是厲害了,竟從中猜到了什麼。

    只是林延潮不是听到了什麼風聲,而是對未來有所預知而已。

    林延潮緩緩地道︰“具體你就不要細問。”

    費堯年眼楮一亮,當即道︰“下官明白了,多謝大宗伯提點,只是大宗伯為何要告訴費某這些。”

    林延潮笑了笑道︰“實不相瞞,以我今時今日的身份不好與張新建直言。但通過費兄之口就不一樣了。你若有機會,請轉告他一聲,將來朝廷會有重用他的時候,還請他在家等待……天時。”

    費堯年當即道︰“我明白了多謝大宗伯提點。”

    次日。

    洪塘碼頭上,數百名省城官員官紳來此相送林延潮離鄉赴京。

    </div>
沒看完?將本書加入收藏我是會員,將本書放入書架章節錯誤?點此舉報